弁田
【拼音】: biàn tián 【注音】: ㄅ一ㄢˋㄊ一ㄢˊ 【结构】: 弁(上下结构)田(独体结构)弁田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清代称军田。弁田[biàntián]⒈清代称军田。
引证解释⒈清代称军田。引《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五十年,以长沙、澧州原有弁田,转售纷紜,令除弁田名,準民产授受。”
网络解释弁田清代称军田。《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五十年,以长沙、澧州原有弁田,转售纷纭,令除弁田名,准民产授受。”
综合释义清代称军田。《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五十年,以长沙、澧州原有弁田,转售纷紜,令除弁田名,準民产授受。”弁田[biàntián]
汉语大词典清代称军田。《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五十年,以长沙、澧州原有弁田,转售纷纭,令除弁田名,准民产授受。”
其他释义1.清代称军田。
包含弁田的歇后语
蛤蟆翻田坎
弁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古代的一种帽子:弁髦(a.古代贵族子弟行加冠礼时用弁束住头发,礼成后把弁去掉不用,后喻没用的东西;b.喻轻视)。
⒉ 〔弁言〕书籍或长篇文章的序文、引言。
⒊ 旧时称低级武官:马弁。武弁。
弁字UNICODE编码U+5F01,10进制: 24321,UTF-32: 00005F01,UTF-8: E5 BC 81。
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弁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卞㝸覍麰
会意
conical cap worn during Zhou dynasty
详细解释◎ 弁的拼音:
覍 biàn
〈词性:名〉
(1) 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吉礼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泛指帽子 [crown;cap]
覍,冠也。周曰覍,殷曰吁,夏曰收。——《说文》。俗作卞。凡大夫以上服冕,士弁,制如冕爵。
弁者,古冠之大称。委貌缁布曰冠。——《周礼·弁师》注
皮弁。——《仪礼·士冠礼》。服注:“以白鹿皮为冠。”
弁,周冠名。——《广韵》
突而弁兮。——《诗·小雅·甫田》
王与大夫尽弁。——《书·金縢》。传:“弁,皮弁。”
不说(tuō ,脱掉)弁而死于 崔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2) 又如:弁师(周礼官名。为夏官的属官。掌管帝王的冕服及等制);弁冕(古时的礼帽。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又比喻首领、魁首)
(3) 古时指武官,因武官戴皮制的弁,后专指低级武官 [a low ranking military officer]。如:武弁;马弁;弁目(清代兵士头目的通称)
◎ 弁的拼音: biàn
〈词性:动〉
(1) 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加冠称弁,以示成年 [put on a man's hat]
未几见兮,突而弁兮。——《诗·齐风 ·甫田》
(2) 又如:弁丁(苦力,役夫)
(3) 加冠头 [put at the head]
各立序论,以弁其端。——《唐诗品汇·总序》
(4) 又如:弁琼(指镶在马冠上的美玉)
(5) 放在前面 [put before]
乃书是言以弁君为诗之端。——清· 龚自珍《送徐铁生序》
(6) 又如:弁首(卷首,前言);弁端(卷首);弁语(弁言);弁论(犹弁言)
◎ 弁的拼音: biàn
〈词性:形〉
急 [fast;at high speed]
予甚弁焉。——《汉书·王莽传》
弁言
田的拼音:tián(ㄊ一ㄢˊ)
⒈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
⒉ 和农业有关的:田家。田园。
⒊ 古同“畋”,打猎。
⒋ 古同“佃”,耕作。
⒌ 姓。
田字UNICODE编码U+7530,10进制: 30000,UTF-32: 00007530,UTF-8: E7 94 B0。
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佃畋
cropland、farmland、field
象形
field, arable land, cultivated
详细解释◎ 田的拼音: tián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2) 后作“佃”。耕作 [till]
田,树谷曰田。——《说文》
田,种禾稼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诗·齐风·甫田》
令民得田之。——《汉书·高帝纪上》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刘向 《说苑》
(3) 又如:田戍(屯田戍守);田作(耕作);田畜(耕种与畜牧);田桑(种田和养蚕);田农(农耕);田种(耕种);田穑(耕作)
(4) 打猎。后作“畋” [go hunting]
不敢盘于游田。——《书·无逸》
田有禽。——《易·师卦》
叔于田。——《诗·郑风·大叔于田》
宣子田于首山。——《左传·宣公二年》
齐侯游于 姑棼,遂田于见丘。——《左传·庄公八年》
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韩非子·难一》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淮南子·本纪》
(5) 又如:田弋(打猎);田犬(猎狗);田车(打猎用的车子);田事(狩猎之事);田具(狩猎用具);田狩(打猎);田马(打猎所用的马);田备(田猎的用具);田渔(打猎和捕鱼)
◎ 田的拼音: tián
〈词性:名〉
(1) 农田 [cropland;farmland;field]
已耕者曰田。——《释名·释地》
倬彼甫田。——《诗·小雅·甫田》
大田多稼。——《诗·大雅·大田》
田畴荒芜。——《国语·周语下》
引河水灌民田。——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2) 又如:田塍(田间的土埂子);田舍翁(老农;乡巴佬);田夫(农民);田中(田地之中;田野之中);田宅(田地和房屋);田阱(田间洼地);田邑(田野与都邑);田陂(坡田);田坪(田野中平坦的场地)
(3) 一块蕴藏、出产或生产一种自然资源的土地 [field]。
(4) 如:油田;气田;煤田
(5) 大鼓 [big drum]
应田县(悬)鼓。——《诗·周颂·有瞽》
(6) 人体部位,俗称丹田 [the pubic region]
寸田尺宅可治生。——张君房《云笈七签》
(7) 古代统治者赏赐给亲属臣仆的封地 [fief]
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左传》
(8) 古代管理农事的官 [farming official]
后稷为田。——《管子》
田产、田地、田父、田赋、田埂、田鸡、田家、田间、田间管理、田径,田径运动、田径赛、田坎、田客、田猎、田垄、田螺、田陌、田亩、田七、田契、田舍、田田、田土、田头、田野、田园、田园诗、田庄、田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