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彻案的拼音_che an是什么意思

彻案

【拼音】: chè àn 【注音】: ㄔㄜˋㄢˋ 【结构】: 彻(左右结构)案(上下结构) 【繁体】: 徹案

彻案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亦作“彻桉”。撤去食案。彻案[chèàn]⒈见“彻案”。

引证解释⒈亦作“彻桉”。撤去食案。引《新唐书·礼仪志六》:“皇帝乃饭,蕃主以下皆饭。彻桉,又行酒,遂设庶羞。”宋欧阳修《答陈知明书》:“某昨在广陵,一相见於众人中,未有相知之意。及食,将彻案,方接足下以言,而始知其非众人也。”

网络解释彻案彻案,拼音是chèà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撤去食案。

综合释义亦作“彻桉”。撤去食案。《新唐书·礼仪志六》:“皇帝乃饭,蕃主以下皆饭。彻桉,又行酒,遂设庶羞。”宋欧阳修《答陈知明书》:“某昨在广陵,一相见於众人中,未有相知之意。及食,将彻案,方接足下以言,而始知其非众人也。”

网友释义彻案,拼音是chèà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撤去食案。

汉语大词典亦作“彻桉”。撤去食案。《新唐书·礼仪志六》:“皇帝乃饭,蕃主以下皆饭。彻桉,又行酒,遂设庶羞。”宋欧阳修《答陈知明书》:“某昨在广陵,一相见于众人中,未有相知之意。及食,将彻案,方接足下以言,而始知其非众人也。”

其他释义1.见'彻案'。

彻的意思

  拼音  chè   注音  ㄔㄜˋ   繁体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TAVN  五笔98  TAVT  仓颉  HOPSH  郑码  OIHY  四角  2722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1796  区位  1925  统一码  5F7B  笔顺  ノノ丨一フ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彻(徹)的拼音:chè(ㄔㄜˋ)  

⒈ 通,透:贯彻。透彻。彻底。彻骨。彻悟。响彻。

⒉ 治,开发:“彻田为粮”。

⒊ 毁坏:“彻我墙屋”。

统一码

彻字UNICODE编码U+5F7B,10进制: 24443,UTF-32: 00005F7B,UTF-8: E5 BD BB。

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彳、切声

English

penetrate, pervade; penetrat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彻的拼音:

chè  

〈词性:动〉

(1) (形声。从彳( chì  ),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2) 同本义 [remove]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司宫彻之士。——《礼记·燕礼》

彻筮席。——《礼记·士冠礼》

大夫无故不彻县。——《礼记·曲礼》

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三家者以《雍》彻。——《论语·八佾上》

解车休马,罢酒彻乐。——《淮南子·原道》

(3) 又如:彻案(撤去食案);彻坐(撤去座位);彻兵(撤军)

(4) 拆毁;拆下 [dismantle]

彻我墙屋。——《诗·小雅·十月之交》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楚辞·天问》

(5) 又如:彻屋(拆除房屋)

(6) 通达;明白 [understan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7) 又如:彻鉴(明鉴;洞察)

(8) 垦治 [reclaim]

彻田为粮。——《诗·大雅·公刘》

(9) 又如:彻田(垦治田地)

(10) 穿透 [penetrate;pierce]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1) 又如:彻札(穿透铠甲)

(12) 结束,完结 [finish;complete]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 又如:彻命(达其使命);彻卷(毕卷;读章全卷)

词性变化

彻的拼音:

chè  

〈词性:形〉

(1) 通,达 [thorough;penetrating;clear]

彻,通也。——《说文》

果无不彻。——《国语·晋语六》

摄而不彻。——《国语·楚语上》

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国语·吴语》

其何事不彻?——《国语·周语上》

焚烟彻于上。——《国语·鲁语上》

其聪能听彻之。——《国语·楚语下》

(2) 又

民之彻官百品。

不敢彻声闻于天王。——《国语·国语上》

物彻疏明。——《庄子·应帝王》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庄子·外物》。注:“彻,通也。”

(3) 又如:透彻(详尽而深入);洞彻(透彻地了解);通彻(通晓;贯通);彻夜(通宵,整夜);彻内彻外(从里到外;完完全全);彻朗(清明。指心地清净光明)

常用词组

彻底、彻骨、彻头彻尾、彻夜

  拼音  àn   注音  ㄢ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VSU  仓颉  JVD  郑码  WDZF  四角  3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714  区位  1624  统一码  6848  笔顺  丶丶フフノ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案的拼音:àn(ㄢˋ)  

⒈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案子。案板。书案。条案。拍案而起。

⒉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案。备案。议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⒊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案。血案。案件。案例。案犯。破案。

⒋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⒌ 同“按”。

统一码

案字UNICODE编码U+6848,10进制: 26696,UTF-32: 00006848,UTF-8: E6 A1 88。

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se、desk、file、law case、record、table

造字法

形声:从木、安声

English

table, bench; legal c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2) 同本义 [footed vessel]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

(3)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4) 无靠背的坐具 [stool]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5) 长方形的桌子 [long usu,wooden table]

案,几属。——《说文》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妻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书案;伏案;条案,拍案(拍桌子)

(7) 案件 [legal case]

这么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红楼梦》

(8) 又如:办案;破案;定案;结案;案由(案件的内容提要)

(9) 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 [documents;case]

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陆机《答张士然》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10) 又如:方案;提案;议案;草案

(11) 狱讼的案卷 [records;archives;dossier;files]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2) 又

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13) 又如:案记(卷宗文录);案检(案卷)

(14) 按语。同“按” [note]

案:黄帝葬于桥山,犹曰君臣葬其衣冠。——《论衡·道虚》

(15) 又如:加案

词性变化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动〉

(1) 按;用手向下压 [press down]

案灌夫项,令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考查,研求 [check;examine;explore]

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王充《论衡·问孔》

(3) 又如:案举(考核并举荐);案事(考问事实);案首(查考记录。又指清朝科举考试时县、府及院试的头名)

(4) 查办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accordingly]

收案致法。——《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下有司案验。——《汉书·息夫躬传》

(5) 又如:案坐,案治(查办);案验(审案定罪);案杀(查办处死)

(6) 查讯、审问 [interrogate;question]

使长安丞案贤。——《汉书·赵尹韩张两传》

(7) 又

出有案问。

(8) 又

案之罪立具。

(9) 又

案验甚急。

(10) 切[脉] [feel]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汉书·王嘉传》

常用词组

案板、案秤、案牍、案犯、案件、案卷、案例、案情、案头、案语、案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