徧祀
【拼音】: biàn sì 【注音】: ㄅ一ㄢˋㄙˋ 【结构】: 徧(左右结构)祀(左右结构)徧祀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普遍祭祀。徧祀[biànsì]⒈普遍祭祀。
引证解释⒈普遍祭祀。引《国语·楚语下》:“天子徧祀羣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
网络解释徧祀徧祀,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普遍祭祀。
综合释义普遍祭祀。《国语·楚语下》:“天子徧祀羣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
其他释义1.普遍祭祀。
徧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同“遍”。
徧字UNICODE编码U+5FA7,10进制: 24487,UTF-32: 00005FA7,UTF-8: E5 BE A7。
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㴜偏蹁遍
everywhere, all over, all around
祀的拼音:sì(ㄙˋ)
⒈ 祭:祭祀。祀天。祀祖。
⒉ 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祀。
祀字UNICODE编码U+7940,10进制: 31040,UTF-32: 00007940,UTF-8: E7 A5 80。
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祀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祠禩
offer sacrifices
形声:从礻、巳声
to sacrifice, worship
详细解释◎ 祀的拼音: sì
〈词性:动〉
(1) (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
(2) 同本义 [worship Heaven]
祀,祭无已也。——《说文》
祀,国之大事也。
左传·文公二年》
五祀。——《周礼·在宗伯》。郑注:“五色之帝。”
以雷鼓鼓神祀。——《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
(3) 一说指祭祀地神
祠,祭也,天祭也。祀,地祭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
(4) 祭祀 [worship;offer sacrifice to the gods or spirts of the dead]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祭祀必祝之。——《战国策》
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明史·海瑞传》
(5) 又如:祀灶(祭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日,为古代五祀之一);祀南北郊(天子即位后在城南郊外祭天,在城北郊外祭地);祀土(祭祀土地神);祀天(祭祀天神);祀孔(指祭祀孔子的典礼);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祀社(祭祀土神);祀奉(祭祀供奉);祀典(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祀物(祭祀所用的供物);祀命(祭祀的命令);祀享(祭祀供献);祀孤(祭祀孤魂);祀姑(古代旗帜名)
◎ 祀的拼音: sì
〈词性:名〉
(1) 祭神的地方 [site for sacrifice]
过墓则式,过祀则下。——《礼记》
(2) 又如:祀堂(祭殿);祀舍(祭祀的房屋,庙宇);祀场(古代祭祀地神的处所);祀坛(古代祭祀时用土筑的平台)
(3) 世,代 [generation]
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
(4) 中国商代对年的一种称呼 [year]
惟十有三祀。——《书·洪范》
(5) 向神或神明供奉动物或植物食物、酒类、香烛或珍贵物品作为祭祀的行为或举动 [sacrifice]
祀,国之大事也——《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