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悲咤的拼音_bēi zha是什么意思

悲咤

【拼音】: bēi zhà 【注音】: ㄅㄟㄓㄚˋ 【结构】: 悲(上下结构)咤(左右结构) 【繁体】: 悲吒

悲咤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亦作'悲咤'。亦作'悲诧'。悲叹;悲愤。

基础解释亦作/'悲咤/'。亦作/'悲诧/'。悲叹;悲愤。

引证解释⒈亦作“悲诧”。悲叹;悲愤。引《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五》:“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吒。”李善注:“吒,叹声也。”南朝梁何逊《临行公车》诗:“念此将如何,抚心独悲咤。”唐杜甫《遣兴》诗之五:“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宋梅尧臣《送曼叔襄城尉》诗:“此趣信所諳,羈官莫悲吒。”明高棅《九月八日郭南山亭宴集分得下字》诗:“高兴殊不平,临风独悲咤。”清陈维崧《贺新郎·送家广陵下第南归海宁兼以志慰》词:“真珠莫惜离筵泻。儘人间羣儿自贵,底须悲诧。”清邹容《革命军》第二章:“抗议发愤之徒絶迹,慷慨悲咤之声不闻,名为士人,实则死人之不若。”

网络解释悲咤悲咤,汉语词汇。

释义悲叹;悲愤。

网友释义悲咤,汉语词汇。拼音:bēizhà释义:悲叹;悲愤。

汉语大词典亦作“悲诧”。悲叹;悲愤。《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五》:“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吒。”李善注:“吒,叹声也。”南朝梁何逊《临行公车》诗:“念此将如何,抚心独悲咤。”唐杜甫《遣兴》之五:“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宋梅尧臣《送曼叔襄城尉》:“此趣信所谙,羁官莫悲吒。”明高柄《九月八日郭南山亭宴集分得下字》诗:“高兴殊不平,临风独悲咤。”清陈维嵩《贺新郎·送家广陵下第南归海宁兼以志慰》词:“真珠莫惜离筵泻。尽人间群儿自贵,底须悲诧。”清邹容《革命军》第二章:“抗议发愤之徒绝迹,慷慨悲咤之声不闻,名为士人,实则死人之不若。”

国语辞典悲愤叫喊的声音。

其他释义1.亦作'悲咤'。亦作'悲诧'。2.悲叹;悲愤。

悲的意思

  拼音  bēi   注音  ㄅㄟ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DJDN  五笔98  HDHN  仓颉  LYP  郑码  KCWZ  四角  11331  结构  上下电码  1896  区位  1715  统一码  60B2  笔顺  丨一一一丨一一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悲的拼音:bēi(ㄅㄟ)  

⒈ 伤心,哀痛:悲哀。悲伤。悲怆。悲痛。悲切。悲惨。悲凉。悲愤。悲凄。悲恸。悲吟。悲壮。悲观。悲剧。乐极生悲。

⒉ 怜悯:悲天悯人。

统一码

悲字UNICODE编码U+60B2,10进制: 24754,UTF-32: 000060B2,UTF-8: E6 82 B2。

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ad、doleful、sorrowful

相关字词

哀、欢、喜

造字法

形声:从心、非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悲的拼音: bēi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2) 同本义 [grieved;sad]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 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伤忧虑);悲郁(悲伤忧郁);悲涕(悲痛的眼泪);悲哭(悲痛号哭);悲怒(悲痛愤怒);悲疚(悲痛);悲戚(悲痛忧伤);悲恻(悲痛)

(4) 悲哀 [doleful]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悲雨(因悲哀而泪下如雨);悲哽(悲哀哽咽)

(6) 悲壮;悲凉 [solemn and stirring]

戍角悲吟。——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悲角(悲壮的号角声);悲风(凄厉的风声);悲默(忧伤沉默)

(8) 悲愤 [grieved and indignation]

余闻而愈悲。——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词性变化

悲的拼音: bēi  

〈词性:动〉

(1) 眷念;怅望 [think of]

游子悲故乡。——《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

(2) 又如:悲思(思念,怅念)

(3) 哀怜;怜悯 [compassion;pity]

悲予志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余悲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感叹,慨叹 [sigh with feeling]

悲哉世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可悲 [lamentable;sad]

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

悲的拼音: bēi  

〈词性:名〉

(1) 悲哀,伤心[sorrow]。如:悲喜交集;悲欢离合

(2) 悲叹 [sad with feeling]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karuna]。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4) 苦[hardworking]

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宋· 胡仔《杜少陵三》

常用词组

悲哀、悲不自胜、悲惨、悲楚、悲摧、悲愁、悲悼、悲愤、悲风、悲歌、悲歌、悲观、悲欢离合、悲剧、悲苦、悲凉、悲悯、悲鸣、悲凄、悲戚、悲泣、悲秋、悲切、悲伤、悲思、悲叹、悲天悯人、悲恸、悲痛、悲痛欲绝、悲惜、悲喜交集、悲喜剧、悲辛、悲壮

  拼音  zhà   注音  ㄓㄚ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KPTA  仓颉  RJHP  郑码  JWMH  四角  63014  结构  左右电码  0741  区位  6369  统一码  54A4  笔顺  丨フ一丶丶フノ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咤的拼音:zhà(ㄓㄚˋ)  

⒈ 〔叱咤〕见“叱”。

统一码

咤字UNICODE编码U+54A4,10进制: 21668,UTF-32: 000054A4,UTF-8: E5 92 A4。

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咤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㓃吒

造字法

形声:从口、宅声

English

scold, bellow, shout at, ro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咤的拼音: chà  

〈词性:动〉

诧异;惊奇 [be surprised]

那怪看得眼咤,小龙丢了花字,望妖精劈一刀来。——《西游记》

基本词义

咤的拼音:

zhà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宅声。本义:吃东西时口中作声)

(2) 同本义 [smack one’s lips]

毋咤食。——《礼记·曲礼上》

(3) 痛惜 [deeply regret]

痛惜曰咤也。——《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

(4) 怒吼 [bellow]

那行者一生性急, 那里容得, 大咤一声, 现了本相。——《西游记》

(5) 又如:咤叱(叱咤,怒斥);咤叱喑鸣(厉声怒喝)

(6) 慨叹,叹息声 [sign]

哀咤良久。——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吒”

(8) 另见 zh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