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恻
【拼音】: bēi cè 【注音】: ㄅㄟㄘㄜˋ 【结构】: 悲(上下结构)恻(左中右结构) 【繁体】: 悲惻悲恻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悲痛。悲恻[bēicè]⒈悲痛。
引证解释⒈悲痛。引《梁书·孔休源传》:“奄然永逝,倍用悲惻。”《新唐书·柳宗元传》:“其堙厄感鬱,一寓诸文,倣《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惻。”《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三復示言,令人悲惻。”骆宾基《乡亲--康天刚》五:“倒不是惭愧,而是因为悲恻,不忍望这双不久就要离开他们的眼睛。”
网络解释悲恻悲恻是汉语词语,拼音是bēicè,指悲痛。
综合释义悲痛。《梁书·孔休源传》:“奄然永逝,倍用悲惻。”《新唐书·柳宗元传》:“其堙厄感鬱,一寓诸文,倣《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惻。”《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三復示言,令人悲惻。”骆宾基《乡亲--康天刚》五:“倒不是惭愧,而是因为悲恻,不忍望这双不久就要离开他们的眼睛。”悲恻[bēicè]
网友释义bēicèㄅㄟㄘㄜˋ悲恻悲痛。《梁书·孔休源传》:“奄然永逝,倍用悲恻。”《新唐书·柳宗元传》:“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三复示言,令人悲恻。”骆宾基《乡亲--康天刚》五:“倒不是惭愧,而是因为悲恻,不忍望这双不久就要离开他们的眼睛。”
汉语大词典悲痛。《梁书·孔休源传》:“奄然永逝,倍用悲恻。”《新唐书·柳宗元传》:“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三复示言,令人悲恻。”骆宾基《乡亲--康天刚》五:“倒不是惭愧,而是因为悲恻,不忍望这双不久就要离开他们的眼睛。”
其他释义悲痛伤心:奄然永逝,倍用悲恻。
悲恻造句
1.路见饥寒心悲恻,怎奈身无救世能。
2.她的哭声让人听着是阵阵的心疼和绵绵的悲恻,似乎要穿透屋宇直上云霄向上苍控诉般震荡在整个屋子里、长廊上,直至人的心灵深处。
3.在亲翁既以同官之女为女,在不佞宁不以亲翁之心为心?三覆示言,令人悲恻。
4.当时钟鸣与张紫葛聊及西师往事,难免谈及吴宓,颇多悲恻之情。
5.比如乐曲最初那声著名的长叹,由宽柔的提琴组群取代了二胡的凛冽,但昂扬小提琴吐露的辛酸同样令人心神悲恻。
6.因此在他笔底的感慨悲恻里,最难化解的也是因为西方人的强暴而产生的身世家国之哀。
7.芬芳悲恻无穷意,兰茝离骚共此心。
8.无欲无求,先发大慈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
悲的拼音:bēi(ㄅㄟ)
⒈ 伤心,哀痛:悲哀。悲伤。悲怆。悲痛。悲切。悲惨。悲凉。悲愤。悲凄。悲恸。悲吟。悲壮。悲观。悲剧。乐极生悲。
⒉ 怜悯:悲天悯人。
悲字UNICODE编码U+60B2,10进制: 24754,UTF-32: 000060B2,UTF-8: E6 82 B2。
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sad、doleful、sorrowful
哀、欢、喜
形声:从心、非声
详细解释◎ 悲的拼音: bēi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2) 同本义 [grieved;sad]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 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伤忧虑);悲郁(悲伤忧郁);悲涕(悲痛的眼泪);悲哭(悲痛号哭);悲怒(悲痛愤怒);悲疚(悲痛);悲戚(悲痛忧伤);悲恻(悲痛)
(4) 悲哀 [doleful]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悲雨(因悲哀而泪下如雨);悲哽(悲哀哽咽)
(6) 悲壮;悲凉 [solemn and stirring]
戍角悲吟。——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悲角(悲壮的号角声);悲风(凄厉的风声);悲默(忧伤沉默)
(8) 悲愤 [grieved and indignation]
余闻而愈悲。——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悲的拼音: bēi
〈词性:动〉
(1) 眷念;怅望 [think of]
游子悲故乡。——《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
(2) 又如:悲思(思念,怅念)
(3) 哀怜;怜悯 [compassion;pity]
悲予志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余悲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感叹,慨叹 [sigh with feeling]
悲哉世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可悲 [lamentable;sad]
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
◎ 悲的拼音: bēi
〈词性:名〉
(1) 悲哀,伤心[sorrow]。如:悲喜交集;悲欢离合
(2) 悲叹 [sad with feeling]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karuna]。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4) 苦[hardworking]
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宋· 胡仔《杜少陵三》
悲哀、悲不自胜、悲惨、悲楚、悲摧、悲愁、悲悼、悲愤、悲风、悲歌、悲歌、悲观、悲欢离合、悲剧、悲苦、悲凉、悲悯、悲鸣、悲凄、悲戚、悲泣、悲秋、悲切、悲伤、悲思、悲叹、悲天悯人、悲恸、悲痛、悲痛欲绝、悲惜、悲喜交集、悲喜剧、悲辛、悲壮
恻(惻)的拼音:cè(ㄘㄜˋ)
⒈ 悲痛:恻隐。恻怛(忧伤)。恻恻(悲痛的样子)。凄恻。恻然。
恻字UNICODE编码U+607B,10进制: 24699,UTF-32: 0000607B,UTF-8: E6 81 BB。
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恻字收录于 现通表 。
惻
形声:从忄、则声
feel anguish, feel compassion
详细解释◎ 恻的拼音:
惻 cè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则声。本义:悲痛)
(2) 同本义 [dolorous]
恻,痛也。——《说文》
恻,悲也。——《广雅》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朕恻焉不忍闻。——《汉书·淮南宪王钦传》
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汉书·鲍宣传》
(3) 又如:凄恻(哀伤;悲痛);恻痛(忧伤,悲痛)
(4) 恳切 [earnest;sincere]
(5) 又如:恻恻(诚恳;恳切)
恻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