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毖
【拼音】: chéng bì 【注音】: ㄔㄥˊㄅ一ˋ 【结构】: 惩(上下结构)毖(上下结构) 【简体】: 惩毖 【繁体】: 懲毖惩毖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以从前的过失为教训,戒慎不再犯错。惩毖[chéngbì]⒈见“惩前毖后”。
引证解释⒈见“惩前毖后”。
汉语大词典见“惩前毖后”。《汉语大词典》:惩前毖后(惩前毖后) 拼音:chéngqiánbìhòu谓从以前的错误或失败中吸取教训,使以后不至重犯。语本《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明张居正《答河道吴自湖计河漕书》:“顷丹阳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竭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先事之图可也。”《清史稿·兵志二》:“同治中兴以后,疆臣列帅,惩前毖后,渐改练勇巡防之制。”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亦省作亦省作“惩毖”。《明史·姜应麟传》:“陈天下五大弊……曰惩毖愈甚,颓废愈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革命军方面消息》:“得此惩毖,足使我民自知病痛所在。”
国语辞典以从前的过失为教训,戒慎不再犯错。参见「惩前毖后」条。惩毖[chéngbì]⒈以从前的过失为教训,戒慎不再犯错。参见「惩前毖后」条。引《明史·卷二三三·姜应麟传》:「陈天下五大弊:曰加派病民,曰邮传过削,曰搜剔愈精,头绪愈乱,曰惩毖愈甚,颓废愈多,曰督责愈急,蒙蔽愈深。」
辞典修订版以从前的过失为教训,戒慎不再犯错。参见「惩前毖后」条。《明史.卷二三三.姜应麟传》:「陈天下五大弊:曰加派病民,曰邮传过削,曰搜剔愈精,头绪愈乱,曰惩毖愈甚,颓废愈多,曰督责愈急,蒙蔽愈深。」
其他释义1.见'惩前毖后'。
惩(懲)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戒止:惩前毖后。
⒉ 处罚,警戒:严惩。惩罚。惩办。惩戒。惩治。惩一警百。
⒊ 苦于:“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字UNICODE编码U+60E9,10进制: 24809,UTF-32: 000060E9,UTF-8: E6 83 A9。
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懲
punish
奖
形声:从心、征声
详细解释◎ 惩的拼音:
懲 ché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征声。本义:警戒;鉴戒)
(2) 同本义 [be on the alert against;guard against;warn]
惩,戒也。——《玉篇》
惩,恐也。——《广雅》
则民有所惩。——《礼记·表记》
不惩其心。——《诗·小雅·节南山》
(3) 又如:惩毖(受创于前,当戒慎于后);惩纠(告戒督察);惩示(警告)
(4) 处罚 [penalize;punish]
惩恶而劝善。——《左传·成公十四年》
惩肆而去贪。——《左传·成公三十一年》
(5) 又如:惩劝(责罚与奖赏);惩恶劝善(贬斥坏人,奖励好人);惩创(惩戒;警惕)
(6) 改定 [change]
变律改经,一皆惩革。——陆倕《新刻漏铭》
(7) 克制;制止 [restrain;stop]。如:惩忿(克制忿怒)
惩办、惩处、惩罚、惩戒、惩前毖后、惩一戒百、惩一警百
毖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谨慎:惩前毖后(接受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重犯)。
⒉ 操劳:“无毖于恤”。
⒊ 古同“泌”,泉水冒出流淌的样子。
毖字UNICODE编码U+6BD6,10进制: 27606,UTF-32: 00006BD6,UTF-8: E6 AF 96。
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毖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形声:从必、比声
guard against, take care; caution
详细解释◎ 毖的拼音: bì
〈词性:形〉
(1) (形声。从比,必声。本义:谨慎)
(2) 同本义 [cautious]
毖,慎也。——《说文》
汝劼毖殷献臣。——《书·酒诰》
予其惩而毖后患。——《诗·周颂·小毖》
(3) 又如:毖重(慎重);毖慎(慎重)
(4) 假借为“泌”。泉水涌流的样子 [gushing from a spring]
毖比泉水。——《诗·邶风·泉水》
温泉毖涌而自浪。——左思《魏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