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扮戏子的拼音_ban xi zǐ是什么意思

扮戏子

【拼音】: bàn xì zǐ 【注音】: ㄅㄢˋㄒ一ˋㄗˇ 【结构】: 扮(左右结构)戏(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 【繁体】: 扮戲子

扮戏子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化妆演戏的人;演员。扮戏子[bànxìzǐ]⒈化妆演戏的人;演员。

引证解释⒈化妆演戏的人;演员。引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网络解释扮戏子扮戏子,汉语词汇,指化妆演戏的人;演员。

汉语大词典化妆演戏的人;演员。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其他释义1.化妆演戏的人;演员。

扮戏子造句

1.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扮戏子,扮得许多温凉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包含扮戏子的歇后语

瞎子白瞪眼 旅馆里的蚊子 石刻底下的冰瘤子 叫化子背不起 长了个钱串子脑袋 猴子捡生姜 油火腿子被蛇咬 驴槽子里面伸出一颗头来

扮的意思

  拼音  bàn   注音  ㄅㄢ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WVN  五笔98  RWVT  仓颉  QCSH  郑码  DOYD  四角  58027  结构  左右电码  2101  区位  1671  统一码  626E  笔顺  一丨一ノ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扮的拼音:bàn(ㄅㄢˋ)  

⒈ 化装:扮演。打扮。装扮。

统一码

扮字UNICODE编码U+626E,10进制: 25198,UTF-32: 0000626E,UTF-8: E6 89 AE。

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sguise oneself as、play the part of

造字法

形声:从扌、分声

English

dress up; dress up a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扮的拼音: b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分声。( fěn  )本义:握,并)

(2) 打扮,装扮 [be dressed up as;play the part of;disguise oneself as]

鲁智深、 武松扮作行脚僧。——《征四寇传》

(3) 又如:扮作客人;扮女人;扮相;扮戏子(化妆演戏的人)

(4) 装出 [一种表情] [put on an expression]。 如:扮鬼脸

(5) 〈词性:方〉∶抓在手里磕打;摔打 [thrash]。 如:扮稻;扮谷;扮禾桶

常用词组

扮鬼脸、扮戏、扮相、扮演、扮装

  拼音  xì hū   注音  ㄒ一ˋ ㄏㄨ   繁体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CAT  五笔98  CAY  仓颉  EI  郑码  XSHM  四角  73450  结构  左右电码  2070  区位  4723  统一码  620F  笔顺  フ丶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戏(戲)的拼音:xì(ㄒ一ˋ)  

⒈ 玩耍:游戏。儿戏。嬉戏。戏豫(嬉游逸乐)。二龙戏珠。

⒉ 嘲弄,开玩笑:戏言。戏弄。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⒊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戏。黄梅戏。看戏。演戏。皮影戏。

其他字义

戏(戲)的拼音:hū(ㄏㄨ)  

⒈ 〔於(  )戏〕同“呜呼”。

统一码

戏字UNICODE编码U+620F,10进制: 25103,UTF-32: 0000620F,UTF-8: E6 88 8F。

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戲戱

汉英互译

drama、joke、make fun of、play、show、sport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theatrical play, sh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戏的拼音:

(1) 戯、戲   

(2) ——“於戏”( wūhū  ):同“呜呼”( wūhū  )

(3) 另见 xì;huī  

基本词义

戏的拼音:

戯、戲 huī  

〈词性:名〉

通“麾”。将军的旌旗 [standard of a commander]。如:戏戟(有旗的戟);戏下(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

词性变化

戏的拼音:

huī  

〈词性:动〉

(1) 指挥 [command;direct]。如:戏竹(指挥奏乐的用具)

(2) 另见 hū;xì  

基本词义

戏的拼音:

戲、戲   

〈词性:名〉

(1) (形声。从戈。虚(   )声。本义:一种兵器)

(2) 同本义 [weapon]

(3) 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flag]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4) 侧翼 [side wing]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5)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play;sport]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

(6) 又如: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游戏;排戏;配戏(配合主角演戏);扮戏

(7) 戏剧 [drama;play]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8) 又如:戏提调(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分配演员、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戏面(假面具);戏头(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戏;黄梅戏

(9) 游戏 [game]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10) 姓

词性变化

戏的拼音:

  

〈词性:动〉

(1) 角斗,角力 [wrestle]

少室周为 赵简子之右,闻 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 韦昭注:“戏,角力也。”

(2) 开玩笑,耍笑捉弄 [make fun of]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智襄子戏 韩康子而侮 段规。——《国语·晋语九》

(3) 又如:戏辱(戏弄侮辱);戏妇(戏弄新娘);戏说(开玩笑)

(4) 游戏;戏耍 [play]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水浒传》

剧孟行大类 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史记·游侠列传》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留连戏蝶。——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戏适(游戏消遣);戏娱(游戏娱乐)

(6) 另见   

常用词组

戏班、戏报子、戏本,戏本子、戏场、戏词、戏单,戏单儿、戏法、戏馆子、戏剧、戏弄、戏楼、戏路、戏迷、戏目、戏评、戏曲、戏耍、戏台、戏谈、戏文、戏侮、戏箱、戏笑、戏谑、戏言、戏眼、戏衣、戏园子、戏院、戏乐、戏照、戏装、戏子

  拼音    注音  ㄗˇ   
部首  子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BBBB  仓颉  ND  郑码  YA  四角  17407  结构  单一电码  1311  区位  5551  统一码  5B50  笔顺  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子的拼音:zǐ(ㄗˇ)  

⒈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⒉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⒊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⒋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⒌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   )。棋子儿。

⒍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⒎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⒏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⒐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⒑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⒒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⒓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⒔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⒕ 姓。

统一码

子字UNICODE编码U+5B50,10进制: 23376,UTF-32: 00005B50,UTF-8: E5 AD 90。

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子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㜽仔

汉英互译

son、child、seed

造字法

象形:像小孩子在襁褓中

English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子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baby;infant]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child]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son]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祐《离魂记》

(10) 又如: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descendant]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person]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man]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master]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the first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daughter]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honorific title with the surname]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词性变化

子的拼音:   

〈词性:形〉?

(1) 小 [small]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tender]。如:子姜

(4) 幼小 [young]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subsidiary]。如:子公司

子的拼音:   

〈词性:动〉

(1) 通“慈”(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love]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adopt as son]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bear fruit]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serve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devotion]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子的拼音:   

〈词性:副〉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only]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子的拼音:   

<连>

(1) 相当于“虽然” [though, although]

老子老呵,犹兀自万夫难敌。——杨梓《敬德不服老》

(2) 又如:有子有(有虽然是有;虽则有)

子的拼音:   

〈词性:代〉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you]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2) 另见 zi  

常用词组

子部、子城、子丑寅卯、子畜、子代、子弹、子弟、子弟兵、子妇、子宫、子公司、子贡、子规、子金、子句、子爵、子口、子粒、子路、子棉、子母扣儿、子母钟、子目、子女、子时、子实、子书、子嗣、子孙、子孙饽饽、子孙后代、子群、子午线、子息、子弦、子痫、子虚、子婿、子夜、子叶、子一代、子音、子婴、子钟、子侄、子子孙孙

基本词义

子的拼音:   

〈词性:助〉

(1) 构词后缀。

(2) 加在名词后。如:房子;车子

(3)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如;胖子;瘦子;垫子

(4) 个别量词后缀

(5) 另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