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络
【拼音】: chě luò 【注音】: ㄔㄜˇㄌㄨㄛˋ 【结构】: 扯(左右结构)络(左右结构) 【繁体】: 扯絡扯络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缰绳。扯络[chěluò]⒈缰绳。
引证解释⒈缰绳。一本作“扯掳”。引梁斌《播火记》一:“﹝店掌柜﹞左手拉起扯络,右手握紧草杈,照准马屁股擂了两下子。”
网络解释扯络扯络,拼音是chěluò,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缰绳。
汉语大词典缰绳。梁斌《播火记》一:“﹝店掌柜﹞左手拉起扯络,右手握紧草杈,照准马屁股擂了两下子。”一本作“扯掳”。
其他释义1.缰绳。
扯的拼音:chě(ㄔㄜˇ)
⒈ 拉:扯住不放。牵扯别人。
⒉ 撕破:把信扯开。
⒊ 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谈:扯谎。扯闲篇。
⒋ 无原则地争论、纠缠、推诿:扯皮。
扯字UNICODE编码U+626F,10进制: 25199,UTF-32: 0000626F,UTF-8: E6 89 AF。
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撦
pull、tear、chat、gossip
形声:从扌、止声
rip up, tear down; raise; haul
详细解释◎ 扯的拼音:
撦 chě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奢声。扯是“撦”的俗字。本义:撕裂)
(2) 拉,牵引 [pull]。如:扯车(拉车);扯拉(牵扯;牵涉);扯曳(拽拉,揪扯);扯扯拽拽(拉拉扯扯。用手拉扯);扯蓬拉纤(用不正当的手段为人撮合或说情而从中取利的行为)
(3) 撕 [tear]。如:扯裂(撕碎;拉断);把信扯得粉碎;扯下假面具;扯破(撕破)
(4) 零买 [buy]。如:扯二尺布
(5) 拔起 [pull up]。如:扯毛;扯秧
(6) 谈话,多指漫无边际的谈话 [chat;gossip]。如:闲扯;扯家常;东拉西扯;扯个没完;扯蛋(胡扯)
扯白、扯淡、扯后腿、扯谎、扯筋、扯乱弹、扯皮、扯臊、扯顺风旗、扯腿
络(絡)的拼音:luò(ㄌㄨㄛˋ)
⒈ 像网子那样的东西:络头。经络。脉络。网络。橘络。
⒉ 用网状物兜住,笼罩:笼络。
⒊ 缠绕:络纱。络丝。络线。
⒋ 相连续,前后相接:络穴(针灸穴位分类名)。络续。络绎。联络。
络(絡)的拼音:lào(ㄌㄠˋ)
⒈ 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
络字UNICODE编码U+7EDC,10进制: 32476,UTF-32: 00007EDC,UTF-8: E7 BB 9C。
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絡
sth. resembling a net
形声:从纟、各声
enmesh, wrap around; web, net
详细解释◎ 络的拼音:
(1) 絡 lào
(2) 另见 luò
络子
◎ 络的拼音:
絡 luò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mì ),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
(2) 同本义 [wind;bind]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络着手(缠着手);络越子(用越子缠绕丝或纱);络索(耳饰)
(4) 用网状物兜住 [hold sth.in place with a net]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陌上桑》
(5) 又如:她头络着个发网
(6) 包罗[over]。如:络幕(施张,覆盖的样子。也作“络縸”)
(7) 联,连,联络[in an endless stream]。如:络绎不绝;络续(陆续)
(8) 通“罗”。搜罗 [gather together]
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唐· 司马贞《补史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