抃蹈
【拼音】: biàn dǎo,汉语词汇 【注音】: ㄅ一ㄢˋㄉㄠˇ 【结构】: 抃(左右结构)蹈(左右结构)抃蹈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手舞足蹈。形容欢欣感激之状。抃蹈[biàndǎo]⒈手舞足蹈。形容欢欣感激之状。
引证解释⒈手舞足蹈。形容欢欣感激之状。引唐柳宗元《终南山祠堂碑》:“喜气充溢,抃蹈布野。”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谢公至蜀,明宣宽詔,尚书公抃蹈泣拜,举率众禀。”明宋濂《恭题御赐文集后》:“恩意两尽,尤非前代帝王之所可企及也。臣抃蹈之餘,故备书应对之语……於篇末。”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臣愚但有喜舞抃蹈,咏歌圣德。”
网络解释抃蹈抃蹈,拼音是biàndǎo,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手舞足蹈。
网友释义抃蹈,拼音是biàndǎo,汉语词汇,释义为手舞足蹈。
汉语大词典手舞足蹈。形容欢欣感激之状。唐柳宗元《终南山祠堂碑》:“喜气充溢,抃蹈布野。”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谢公至蜀,明宣宽诏,尚书公抃蹈泣拜,举率众禀。”明宋濂《恭题御赐文集后》:“恩意两尽,尤非前代帝王之所可企及也。臣抃蹈之馀,故备书应对之语……于篇末。”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臣愚但有喜舞抃蹈,咏歌圣德。”
其他释义1.手舞足蹈。形容欢欣感激之状。
抃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拍手,鼓掌:抃舞(因欢欣而鼓掌舞蹈)。
抃字UNICODE编码U+6283,10进制: 25219,UTF-32: 00006283,UTF-8: E6 8A 83。
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抃字收录于 现通表 。
拚
形声:从扌、卞意
to clap hands; to cheer
详细解释◎ 抃的拼音: biàn
〈词性:动〉
(1) 鼓掌 [clap one's hands]
帝喾乃令人抃。——《吕氏春秋·古乐》
喟仰抃而抗首。——成公子安《啸赋》
(2) 击;搏 [beat]
(3) 顿,踏 [stamp;tread]
百兽率舞而抃足。——成公子安《啸赋》
蹈的拼音:dǎo(ㄉㄠˇ)
⒈ 践踏,踩:蹈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蹈节(信守节操)。蹈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蹈火。循规蹈矩。
⒉ 跳动:舞蹈。手舞足蹈。
蹈字UNICODE编码U+8E48,10进制: 36424,UTF-32: 00008E48,UTF-8: E8 B9 88。
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skip、step、tread
形声:从足、舀声
stamp feet; dance
详细解释◎ 蹈的拼音: dǎo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舀( yǎo )声。本义:踩,踏)
(2) 同本义(往往有冒险的意味) [tread;stamp]
蹈,践也。——《说文》
蹈,履也。——《广雅》
足之蹈之。——《孟子》
蹈腾昆仑。——《淮南子·原道》。注:“蹑也。”
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庄子·达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资治通鉴》
蹈死不顾。——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蹈火(踩火);蹈藉(践踏);蹈跃(践踏奔跳);蹈冰(踏冰)
(4) 顿足踏地 [stamp one's foot]
发扬蹈历之己蚤。——《史记·乐书》。正义:“顿足蹋地也。”
(5) 又如:手舞足蹈;蹈舞(手舞足蹈,表示欢乐);蹈咏(舞蹈和吟唱)
(6) 遵循 [follow]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苏轼《伊尹论》
(7) 又如:蹈矩(投身;依托);蹈节(克守节操);蹈节死义(遵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8) 实行 [carry out]
一理长成,遽躬蹈之。——清· 袁枚《祭妹文》
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蹈险(经历危险);蹈义(履行正义);蹈道(履行正道)
(10) 朝某方向走;行 [go]
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荀子·儒效》
(11) 又如:蹈难(身赴危难);蹈敌(赴敌)
(12) 乘;利用 [use]。如:蹈瑕(利用过失);蹈隙(利用空隙)
蹈常袭故、蹈海、蹈藉、蹈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