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截
【拼音】: chāo jié 【注音】: ㄔㄠㄐ一ㄝˊ 【结构】: 抄(左右结构)截(半包围结构)抄截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包抄堵击。谓绕道攻击拦阻对方。抄截[chāojié]⒈包抄堵击。谓绕道攻击拦阻对方。
引证解释⒈包抄堵击。谓绕道攻击拦阻对方。引《晋书·阎鼎传》:“鼎得书,便欲诣洛,流人谓北道近河,惧有抄截,欲南自武关向长安。”《宋书·刘勔传》:“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涂,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郭沫若《北伐途次》二:“我们现在所取的路线便是要去抄截唐生智,从弦线上去追踪第四军。”
网络解释抄截chāojiéㄔㄠㄐㄧㄝˊ
综合释义包抄堵击。谓绕道攻击拦阻对方。《晋书·阎鼎传》:“鼎得书,便欲诣洛,流人谓北道近河,惧有抄截,欲南自武关向长安。”《宋书·刘勔传》:“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涂,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郭沫若《北伐途次》二:“我们现在所取的路线便是要去抄截唐生智,从弦线上去追踪第四军。”抄截[chāojié]
网友释义chāojiéㄔㄠㄐㄧㄝˊ抄截包抄堵击。谓绕道攻击拦阻对方。《晋书·阎鼎传》:“鼎得书,便欲诣洛,流人谓北道近河,惧有抄截,欲南自武关向长安。”《宋书·刘勔传》:“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涂,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郭沫若《北伐途次》二:“我们现在所取的路线便是要去抄截唐生智,从弦线上去追踪第四军。”
汉语大词典包抄堵击。谓绕道攻击拦阻对方。《晋书·阎鼎传》:“鼎得书,便欲诣洛,流人谓北道近河,惧有抄截,欲南自武关向长安。”《宋书·刘勔传》:“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涂,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郭沫若《北伐途次》二:“我们现在所取的路线便是要去抄截唐生智,从弦线上去追踪第四军。”
其他释义1.包抄堵击。谓绕道攻击拦阻对方。
抄截造句
1.铭军力弱,义州屏蔽奉边,仅隔一江,又为前敌各军转运之所;倭人惯用抄截后路,分进合围之术,势亦可危。
抄的拼音:chāo(ㄔㄠ)
⒈ 誊写,照原文写:抄本。抄写。抄袭。传抄。
⒉ 搜查而没收:抄没(mò )。抄家。抄斩。
⒊ 走简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⒋ 同“绰”2。
抄字UNICODE编码U+6284,10进制: 25220,UTF-32: 00006284,UTF-8: E6 8A 84。
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劋鈔挱
copy、lift、search、transcribe
形声:从扌、少声
copy, confiscate, seize
详细解释◎ 抄的拼音: ch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2) 同本义 [take up with a fork]
(3) 掠取,抢掠 [rob]。如: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夺(抢劫掠夺);抄掠(搜劫他人财物)
(4) 抄写 [copy;transcribe]。如:抄集(抄录编集);抄白(抄本;副本)
(5) 搜查并没收 [search and confiscate]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抄籍(抄没并登记归公);抄没(查抄没收)
(7) 从侧面绕过去 [outflank]。如:抄击(绕道击敌);抄近(走近路)
(8) 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fold (one's arms)]。如:抄手;抄着腰(叉着腰)
(9) 顺手牵羊拿走 [go off with]。如: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10) 迅速拿起 [take up]。如:抄起一把锹就走了
◎ 抄的拼音: chāo
〈词性:名〉
匙子;小勺 [spoon;ladle]
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抄报、抄本、抄查、抄道、抄道,抄道儿、抄稿、抄化、抄家、抄家灭门、抄近路、抄录、抄身、抄手,抄手儿、抄书、抄送、抄袭、抄写、抄造、抄斩
截的拼音:jié(ㄐ一ㄝˊ)
⒈ 割断,弄断:截断。截开。截取。截面。
⒉ 量词,段:一截儿木头。
⒊ 阻拦:截住他。截留。截击。截获。
⒋ 到一定期限停止:截止。
截字UNICODE编码U+622A,10进制: 25130,UTF-32: 0000622A,UTF-8: E6 88 AA。
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擮
cut
形声:从戈、雀声
cut off, stop, obstruct, intersect
详细解释◎ 截的拼音:
巀 jié
〈词性:动〉
(1)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2) 同本义 [cut;sever]
巀,断也。——《说文》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
海外有截。——《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
不如截而行。——《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
截胫剖心。——《晋书·石季龙截记》
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世说新语·方正》
截趾适屦。——《后汉书·荀爽传》
(3) 又如:截头(尽头);截替(取代);截齐(齐截);截发留宾(截发剉荐。指竭尽全力招待客人)
(4) 拦阻;阻挡 [bar;block;stop]
截春山以北。——《穆天子传》。注:“犹阻也。”
径截辎重。——李华《吊古战场文》
(5) 又如:截没(截留吞没);截阻(拦阻);截途(当道,拦路);截杀(拦住攻杀);截拿(截拦捉拿);截拔(截留调拔);截战(拦住厮杀)
(6) 直渡;跨越 [ferry]
(7) 购买 [buy]
怕无布绢,将现钱去长街上铺内截。——元· 宫天挺《范张鸣黍》
(8) 了结 [close;end]
钱给了不要紧,该多少我明儿还你就截了。——清· 刘鹗《老残游记》
(9) 又如:截了(结了);截日(即日)
(10) 斩齐;整齐 [neat]。如:截齐(形容非常整齐);截头(齐头);截截(整齐的样子)
◎ 截的拼音: jié
〈词性:量〉
指物体截断后的片断、部分 [piece; part; slice]。如:半截砖;一截木头;上半截
截道、截断、截夺、截获、截击、截流、截留、截面、截取、截然、截瘫、截尾、截肢、截止、截止时间、截爪、截至、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