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抄盗的拼音_chāo dao是什么意思

抄盗

【拼音】: chāo dào 【注音】: ㄔㄠㄉㄠˋ 【结构】: 抄(左右结构)盗(上下结构) 【繁体】: 抄盜

抄盗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劫掠财物的盗贼。抄盗[chāodào]⒈劫掠财物的盗贼。

引证解释⒈劫掠财物的盗贼。引《后汉书·乌桓传》:“乌桓不便水土,惧久屯不休,数求謁去,莽不肯遣,遂自亡畔,还为抄盗。”晋干宝《搜神记》卷三:“乡人魏序欲东行,荒年,多抄盗,令卿筮之。”南朝梁萧统《请停吴兴丁役疏》:“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

网络解释抄盗chāodàoㄔㄠㄉㄠˋ

综合释义劫掠财物的盗贼。《后汉书·乌桓传》:“乌桓不便水土,惧久屯不休,数求謁去,莽不肯遣,遂自亡畔,还为抄盗。”晋干宝《搜神记》卷三:“乡人魏序欲东行,荒年,多抄盗,令卿筮之。”南朝梁萧统《请停吴兴丁役疏》:“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抄盗[chāodào]

网友释义chāodàoㄔㄠㄉㄠˋ抄盗劫掠财物的盗贼。《后汉书·乌桓传》:“乌桓不便水土,惧久屯不休,数求谒去,莽不肯遣,遂自亡畔,还为抄盗。”晋干宝《搜神记》卷三:“乡人魏序欲东行,荒年,多抄盗,令卿筮之。”南朝梁萧统《请停吴兴丁役疏》:“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

汉语大词典劫掠财物的盗贼。《后汉书·乌桓传》:“乌桓不便水土,惧久屯不休,数求谒去,莽不肯遣,遂自亡畔,还为抄盗。”晋干宝《搜神记》卷三:“乡人魏序欲东行,荒年,多抄盗,令卿筮之。”南朝梁萧统《请停吴兴丁役疏》:“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

其他释义1.劫掠财物的盗贼。

抄的意思

  拼音  chāo   注音  ㄔㄠ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ITT  仓颉  QFH  郑码  DKM  四角  59020  结构  左右电码  2113  区位  1913  统一码  6284  笔顺  一丨一丨ノ丶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抄的拼音:chāo(ㄔㄠ)  

⒈ 誊写,照原文写:抄本。抄写。抄袭。传抄。

⒉ 搜查而没收:抄没(  )。抄家。抄斩。

⒊ 走简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⒋ 同“绰”2。

统一码

抄字UNICODE编码U+6284,10进制: 25220,UTF-32: 00006284,UTF-8: E6 8A 84。

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劋鈔挱

汉英互译

copy、lift、search、transcribe

造字法

形声:从扌、少声

English

copy, confiscate, seiz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抄的拼音: ch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2) 同本义 [take up with a fork]

(3) 掠取,抢掠 [rob]。如: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夺(抢劫掠夺);抄掠(搜劫他人财物)

(4) 抄写 [copy;transcribe]。如:抄集(抄录编集);抄白(抄本;副本)

(5) 搜查并没收 [search and confiscate]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抄籍(抄没并登记归公);抄没(查抄没收)

(7) 从侧面绕过去 [outflank]。如:抄击(绕道击敌);抄近(走近路)

(8) 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fold (one's arms)]。如:抄手;抄着腰(叉着腰)

(9) 顺手牵羊拿走 [go off with]。如: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10) 迅速拿起 [take up]。如:抄起一把锹就走了

词性变化

抄的拼音: chāo  

〈词性:名〉

匙子;小勺 [spoon;ladle]

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常用词组

抄报、抄本、抄查、抄道、抄道,抄道儿、抄稿、抄化、抄家、抄家灭门、抄近路、抄录、抄身、抄手,抄手儿、抄书、抄送、抄袭、抄写、抄造、抄斩

  拼音  dào   注音  ㄉㄠˋ   繁体    
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UQWL  仓颉  IOBT  郑码  TDRL  四角  37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42  区位  2133  统一码  76D7  笔顺  丶一ノフノ丶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盗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⒉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统一码

盗字UNICODE编码U+76D7,10进制: 30423,UTF-32: 000076D7,UTF-8: E7 9B 97。

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ob、steal、pilfer、robber、thief

相关字词

匪、窃、偷

造字法

会意:从次、从皿

English

rob, steal; thief, band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盗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2) 同本义 [steal]

盜,私利物也。

窃货曰盗。——《荀子·脩身》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庄子·山水》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盗器为奸。——《左传·文公十八年》

盗名不如盗货。——《荀子·不苟》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国人善盗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3) 又如:偷盗(偷窃);盗跖下惠(跖和柳下惠,两人虽是兄弟,但跖被诬为大盗,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盗名(偷取美名)

(4) 抢掠劫持 [rob]

遂共盗而残之。——《列子·说符》

(5) 窃据;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usurp]。如:盗恩(冒取他人的功勋和奖赏);盗篡(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盗据(割据;强占)

(6) 诈骗;骗取 [defraud]。如:欺世盗名;盗言(巧诈甜美的言辞);盗铸(私自铸钱)

(7) 侵犯 [invade]。如:盗边(侵犯边境)

(8) 私通 [have illicit intercourse]

闻平居家时,盗其嫂。——《汉书·陈平传》

(9) 逃避 [escape]。如:盗税(逃避纳税)

词性变化

盗的拼音: dào  

〈词性:名〉

(1) 偷盗财物的人(先秦两汉用“盗”) [thief;pilferer]

其犹穿窬(跳墙)之盗也与。——《论语·阳货》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刘基《卖柑者言》

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世说新语·或溺》

(2) 抢劫财物的人,强盗 [robber;bandit]

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

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宋· 苏轼《教战守》

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庄子·盗跖》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是故寇盗处处蚁合。——《世说新语·识鉴》

(3) 又如:盗竽(盗魁;盗首);盗目(盗贼头目);海盗;窃国大盗

(4) 对反叛者的贬称 [mobster]。如:盗乱(盗匪之乱)

盗的拼音: dào  

〈词性:副〉

偷偷地,暗中地 [in secret]

民亦间盗铸钱。——《史记·平准书》

常用词组

盗伐、盗匪、盗汗、盗卖、盗名欺世、盗墓、盗窃、盗泉、盗用、盗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