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胥
【拼音】: chāo xū 【注音】: ㄔㄠㄒㄨ 【结构】: 抄(左右结构)胥(上下结构) 【简体】: 抄胥 【繁体】: 抄胥抄胥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专事抄写的胥吏。抄胥[chāoxū]⒈专事抄写的胥吏。
引证解释⒈专事抄写的胥吏。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昼长无事,追録见闻……聊付抄胥存之。”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之十二:“刻无抄胥,然必欲抄一全分寄君读之。”《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拒约奇谈>六》:“振衣将出,有拍手大笑於两人之傍者,则抄胥曾伯威也。”
网络解释抄胥抄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āoxū,是指专事抄写的胥吏。
综合释义专事抄写的胥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昼长无事,追録见闻……聊付抄胥存之。”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之十二:“刻无抄胥,然必欲抄一全分寄君读之。”《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拒约奇谈>六》:“振衣将出,有拍手大笑於两人之傍者,则抄胥曾伯威也。”抄胥[chāoxū]古代在公署中担任抄写工作的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聊付抄胥存之。」也作「钞胥」。
网友释义抄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āoxū,是指专事抄写的胥吏。
汉语大词典专事抄写的胥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昼长无事,追录见闻……聊付抄胥存之。”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之十二:“刻无抄胥,然必欲抄一全分寄君读之。”《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拒约奇谈〉六》:“振衣将出,有拍手大笑于两人之傍者,则抄胥曾伯威也。”
国语辞典古代在公署中担任抄写工作的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聊付抄胥存之。」也作「钞胥」。抄胥[chāoxū]⒈古代在公署中担任抄写工作的人。清·纪昀也作「钞胥」。引《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聊付抄胥存之。」
其他释义1.专事抄写的胥吏。
抄的拼音:chāo(ㄔㄠ)
⒈ 誊写,照原文写:抄本。抄写。抄袭。传抄。
⒉ 搜查而没收:抄没(mò )。抄家。抄斩。
⒊ 走简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⒋ 同“绰”2。
抄字UNICODE编码U+6284,10进制: 25220,UTF-32: 00006284,UTF-8: E6 8A 84。
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劋鈔挱
copy、lift、search、transcribe
形声:从扌、少声
copy, confiscate, seize
详细解释◎ 抄的拼音: ch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2) 同本义 [take up with a fork]
(3) 掠取,抢掠 [rob]。如: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夺(抢劫掠夺);抄掠(搜劫他人财物)
(4) 抄写 [copy;transcribe]。如:抄集(抄录编集);抄白(抄本;副本)
(5) 搜查并没收 [search and confiscate]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抄籍(抄没并登记归公);抄没(查抄没收)
(7) 从侧面绕过去 [outflank]。如:抄击(绕道击敌);抄近(走近路)
(8) 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fold (one's arms)]。如:抄手;抄着腰(叉着腰)
(9) 顺手牵羊拿走 [go off with]。如: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10) 迅速拿起 [take up]。如:抄起一把锹就走了
◎ 抄的拼音: chāo
〈词性:名〉
匙子;小勺 [spoon;ladle]
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抄报、抄本、抄查、抄道、抄道,抄道儿、抄稿、抄化、抄家、抄家灭门、抄近路、抄录、抄身、抄手,抄手儿、抄书、抄送、抄袭、抄写、抄造、抄斩
胥的拼音:xū(ㄒㄨ)
⒈ 古代的小官:胥吏。钞胥。
⒉ 全,都:万事胥备。民胥然矣。
⒊ 蟹酱:蟹胥。
⒋ 姓。
胥字UNICODE编码U+80E5,10进制: 32997,UTF-32: 000080E5,UTF-8: E8 83 A5。
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胥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疋稰縃偦楈諝
all、petty official
all, together, mutually
详细解释◎ 胥的拼音: xū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疋( shū )声。本义:蟹酱)
(2) 同本义 [scrab paste]
胥,蟹醢也。——《说文》
青州之蟹胥。——《周礼·庖人》注
蟹胥,取蟹藏之,使骨头解胥胥然也。——《释名》
共祭祀之好胥。——《周礼》
(3) 片刻,一会儿 [moment]
胡蝶胥也。——《列子·天瑞》
胡蝶胥也化而为虫。——《庄子》
◎ 胥的拼音: xū
〈词性:名〉
(1)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特指古代掌管捕捉盗贼的小官吏。后作“偦” [petty official]
里胥猾黠。——《聊斋志异·促织》
就老胥而问。——清· 方苞《狱中杂记》
部中老胥。
胥某谓曰。
胥某笑曰。
(2) 又如:胥里(乡里小吏);胥役(胥吏与差役);胥靡(刑徒);胥祝(司祭的小吏);胥耆(老吏);胥师(管市场的小吏)
(3) 有才智的人 [man of mind]
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周礼》
(4) 古代乐官 [musical officer]
小胥大胥。——《礼记·王制》。注:“皆乐官属也。”
大胥是敛,众胥佐之。——《礼记》
(5) 又如:胥人(古代乐官)
(6) 姓
◎ 胥的拼音: xū
〈词性:副〉
(1) 相互 [each other]
以比追胥之事。——《周礼·士师》
兄弟昏姻,无胥远矣。——《诗·小雅·角弓》
(2) 又如:胥命(诸侯相见,约言不誓);胥溺(相继沉没);胥译(互译,翻译);胥怨(互怨)
(3) 都;皆 [all;whole]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诗·小雅·角弓》
◎ 胥的拼音: xū
〈词性:动〉
(1) 通“须”。等待 [await]
胥与公往见之。——《史记·扁仓传》
胥令而动者也。——《管子·君臣》
太后盛怒而胥之。——《史记·赵世家》
(2) 看,观察 [see;observe]
胥后令。——《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将胥有所定也。——《管子·大匡》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诗·大雅·公刘》
胥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