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拔贡的拼音_ba gong是什么意思

拔贡

【拼音】: bá gòng 【注音】: ㄅㄚˊㄍㄨㄥˋ 【结构】: 拔(左右结构)贡(上下结构) 【简体】: 拔贡 【繁体】: 拔貢

拔贡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一种清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清福格《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拔贡[bágòng]⒈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清福格《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

引证解释⒈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清福格《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

网络解释拔贡拔贡是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朝制度,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汉语大词典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清福格《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

国语辞典一种清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由学政选拔秀才中文行兼优的人,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待会试、廷试及格后,入选者依成绩优劣分成一、二、三等,以七品京官、县官、教职任用之。余者罢归,称为「废贡」。初定六年选拔一次,自乾隆七年改为十二年一次。拔贡[bágòng]⒈一种清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由学政选拔秀才中文行兼优的人,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待会试、廷试及格后,入选者依成绩优劣分成一、二、三等,以七品京官、县官、教职任用之。余者罢归,称为「废贡」。初定六年选拔一次,自乾隆七年改为十二年一次。引《六部成语注解·礼部·拔贡》:「从秀才中选其文学拔萃者作为贡生,曰:『拔贡』。」

辞典修订版一种清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由学政选拔秀才中文行兼优的人,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待会试、廷试及格后,入选者依成绩优劣分成一、二、三等,以七品京官、县官、教职任用之。余者罢归,称为「废贡」。初定六年选拔一次,自乾隆七年改为十二年一次。《六部成语注解.礼部.拔贡》:「从秀才中选其文学拔萃者作为贡生,曰:『拔贡』。」

其他释义1.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清福格《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

拔贡造句

1.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试,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

2.新宁地主豪绅闻讯,惊恐万状,在籍拔贡刘长佑、廪生刘坤一徒步赴宝庆府乞援、荠招募乡勇、督办囝练、曛条阻蛾。

3.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式,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6423/造句)

关于拔贡的诗词

《谢孙似楼拔贡宠锡贺章七绝》

拔的意思

  拼音    注音  ㄅㄚ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DCY  仓颉  QIKE  郑码  DGXS  四角  53047  结构  左右电码  2149  区位  1646  统一码  62D4  笔顺  一丨一一ノ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拔的拼音:bá(ㄅㄚˊ)  

⒈ 抽,拉出,连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长。

⒉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拔数城。

⒊ 吸出:拔毒。拔火罐儿。

⒋ 选取,提升:提拔。拔擢。

⒌ 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拔尖儿。出类拔萃。

⒍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

⒎ 改变:坚韧不拔。心志不可拔。

统一码

拔字UNICODE编码U+62D4,10进制: 25300,UTF-32: 000062D4,UTF-8: E6 8B 94。

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㧞叐抜柿扷犮

汉英互译

pull out、draw、choose、lift、captur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扌、声

English

uproot, pull 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拔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犮(   )声。本义:拔起,拔出)

(2) 同本义 [pull out;pull up]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拔剑切而啖之。

(4)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6) 选拔;提拔 [promote]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7) 又如: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8) 突出;超出 [stand out]

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又如: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10) 突起 [rise high]

皆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1) 又如: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12) 脱身;脱离,摆脱 [escape from]。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13) 攻取 [seize;capture]

拔石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拔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15) 移动 [move]

亮拔县千余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

(1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cool in water]。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17) 吸出 [毒气等] [draw out]。如:拔火罐;拔毒

常用词组

拔本塞原、拔不出腿、拔步、拔城、拔除、拔萃、拔刀相助,拔刀相济、拔地、拔毒、拔高、拔罐子、拔海、拔河、拔尖、拔节、拔举、拔茅连茹、拔苗助长、拔群、拔树寻根、拔腿,拔脚、拔营、拔擢

  拼音  gòng   注音  ㄍㄨㄥˋ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AMU  仓颉  MBO  郑码  BILO  四角  10802  结构  上下电码  6300  区位  2517  统一码  8D21  笔顺  一丨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贡(貢)的拼音:gòng(ㄍㄨㄥˋ)  

⒈ 献东西给上级,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进贡。纳贡。贡献。贡品。贡赋。

⒉ 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贡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贡举。

⒊ 姓。

统一码

贡字UNICODE编码U+8D21,10进制: 36129,UTF-32: 00008D21,UTF-8: E8 B4 A1。

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ribute

造字法

形声:从贝、工声

English

offer tribute; tribute, gif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贡的拼音:

gò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贝,工声。本义:进贡,把物品进献给朝廷)

(2) 同本义 [offer tribute]

贡,献功也。——《说文》

贡,上也。——《释言》

贡,献也。——《广雅》

尔贡包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以令地贡。——《周礼·大司徒》。注:“贡地所生,谓九谷。”

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周礼·小司徒》。注:“谓九谷三泽之材也。”

贡者,自治其所受田,贡其税谷。——《考工记·匠人》注

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贡奉(进献物品给朝廷);贡云(宋宫中假山艮岳既成,命近山处居民以油绢巨囊,于晨间捕捉山间野云,用车驾运送艮岳,放纵假山间,以供君王观赏,名为贡云)

(4) 示告;告诉 [tell;talk]

六爻之义易以贡。——《易·系辞》。韩注:“告也。”

(5) 又如:贡诚(表达真诚之心);贡实(表达诚心);贡款(贡诚)

(6) 赏赐 [award]

贡,赐也。——《尔雅·释诂》

端木赐,字子贡。——《史记·仲尼弟子传》

(7) 又如:贡土(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方位取一色土授之,供其立社设坛)

(8) 推荐 [某人] [recommend]

举人贡士。——《后汉书·章帝纪》

尝勤苦学文,迨今十年,始获一贡。——唐· 白居易《与陈给事书》

(9) 又如:贡人(由府、州、县推荐到朝廷的人士);贡士(清代会试被录取者);贡官(科举时代主持考务的官员);贡察(举荐);贡贤(荐举贤人);贡选(州、郡向中央举荐选拔的人材)

(10) 成为贡生。亦指贡生 [become scholar]。如:贡元(对贡生的尊称);贡行(贡生);贡监(明、清时生员入国子监读书的贡生和监生)

词性变化

贡的拼音:

gòng  

〈词性:名〉

(1) 贡品,贡献的物品 [tribute]

五官致贡曰享。——《礼记·曲礼》。注:“功也。”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2) 又如:纳贡;进贡;贡计(贡物的登记簿);贡砚(贡研。充作贡品的砚台);贡棐(盛贡品的竹筐);贡禄(贡赋和俸禄)

(3) 夏代的田赋名称 [tax]

夏后氏五十而贡, 殷人七十而助, 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贡赋(赋税);贡助(古代田赋之法。夏代一夫授田五十亩,每夫计其五亩之入以为贡);贡彻(贡、彻分别为夏、周的田税制度。后因以指赋税)

(5) 通“工”( gōng  )。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female worker]

女贡织帛,苟合于国奉者,皆置而券之。——《管子·山国轨》

(6) 姓。如:贡公(汉贡禹以明经洁行,征为博士。累官至御史大夫。主张选贤能,诛奸臣,罢倡乐,修节俭。后世尊为“贡公”);贡公喜(汉贡禹为王吉的登用而欣喜。引申为乐于良朋的出仕)

常用词组

贡布、贡品、贡举、贡生、贡献、贡院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