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拿
【拼音】: bǔ ná 【注音】: ㄅㄨˇㄋㄚˊ 【结构】: 捕(左右结构)拿(上下结构) 【简体】: 捕拿 【繁体】: 捕拿捕拿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捕拿bǔná。(1)捉拿。捕拿[bǔná]⒈捉拿。英arrest;capture;catch;
基础解释捉拿
引证解释⒈亦作“捕拏”。捉拿。引《清会典·刑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三》“捕盗”注:“邻境州县,遇移关一到,亦协力捕拏。”《儒林外史》第十回:“只有他领着南赣数郡一齐归降,所以朝廷尤把他罪状的狠,悬赏捕拿。”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他忙了一路,替我计画,禁止上陆时如何脱身,到埠捕拿时如何避免。”
综合释义亦作“捕拏”。捉拿。《清会典·刑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三》“捕盗”注:“邻境州县,遇移关一到,亦协力捕拏。”《儒林外史》第十回:“只有他领着南赣数郡一齐归降,所以朝廷尤把他罪状的狠,悬赏捕拿。”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他忙了一路,替我计画,禁止上陆时如何脱身,到埠捕拿时如何避免。”捉拿、追捕。《儒林外史.第一零回》:「鲁编修道:『古语道得好:无兵无粮,因甚不降?』只是各伪官也逃脱了许多,只有他领着南赣数郡一齐归降,所以朝廷尤把他罪状的狠,悬赏捕拿。」
汉语大词典亦作“捕拿”。捉拿。《清会典·刑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三》“捕盗”注:“邻境州县,遇移关一到,亦协力捕拿。”《儒林外史》第十回:“只有他领着南赣数郡一齐归降,所以朝廷尤把他罪状的狠,悬赏捕拿。”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他忙了一路,替我计画,禁止上陆时如何脱身,到埠捕拿时如何避免。”见“捕拿”。
国语辞典捉拿、追捕。捕拿[bǔná]⒈捉拿、追捕。引《儒林外史·第一〇回》:「鲁编修道:『古语道得好:无兵无粮,因甚不降?』只是各伪官也逃脱了许多,只有他领著南赣数郡一齐归降,所以朝廷尤把他罪状的狠,悬赏捕拿。」英语toarrest,tocapture,tocatch
辞典修订版捉拿、追捕。《儒林外史.第一零回》:「鲁编修道:『古语道得好:无兵无粮,因甚不降?』只是各伪官也逃脱了许多,只有他领着南赣数郡一齐归降,所以朝廷尤把他罪状的狠,悬赏捕拿。」
英语arrester
其他释义1.亦作'捕拏'。2.捉拿。
捕拿造句
1.我等猎户奉知县大人的命令、前来捕拿。
2.对付你们这些罪犯,就是旁人也必须捕拿。
3.皇帝一纸诏令,要冀州迅速捕拿妖教张角。
4.现在马洪峰被大基罗玛拉的一位贵族捕拿带走,事情大家早就知道了。
5.嗯,我明日即令大同镇总兵张树屏将刘定邦捕拿归案,这样你们姜家的冤屈也算有了着落。
6.如果那几个要犯安分走人,武某会在他们离庄之后再捕拿。
7.此次叛乱声势过大,宫室及京师内乱成一团,贼人又是全数在禁宫附近被悉数捕拿,交由这些散手仗卫来施刑处置,再也合适不过。
8.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派遣官吏捕拿商鞅。
9.次日,中都大肆捕拿洪翔二人,洪翔二人在郭长山的帮助下逃离中都。
捕拿的单词
arrester
捕的拼音:bǔ(ㄅㄨˇ)
⒈ 捉,逮:捕捉。捕获。捕杀。巡捕。缉捕。捕风捉影。
捕字UNICODE编码U+6355,10进制: 25429,UTF-32: 00006355,UTF-8: E6 8D 95。
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rrest、catch
逮、抓、捉、放
形声:从扌、甫声
arrest, catch, seize
详细解释◎ 捕的拼音: bǔ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2) 同本义 [catch;arrest]
捕,取也。——《说文》
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汉书·灌夫传》
吏无追甫之苦。——《汉书·韩延寿传》
变斗杀伤捕伍邻。——《急就篇》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史记·吴王濞列传》
捕鼠不如狸狌。——《庄子·秋水》
捕影而视之。——《周髀算经》
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捕者既不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而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捕鱼;捕快(旧时官府中专事捉拿强盗的差役);捕书(清代地方衙门掌管捕捉罪犯的书吏);捕生(捕捉野生动物)
(4) 追寻,搜寻 [seek]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诏使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捕援(索求推举)
◎ 捕的拼音: bǔ
〈词性:名〉
(1) 旧时衙门担任缉捕的差役 [policeman]。如:捕厅(称州、县官署的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多负责缉捕盗匪);捕头(巡捕的头目)
(2) 姓
捕处、捕房、捕风弄月、捕风捉影、捕获、捕快、捕捞、捕猎、捕拿、捕杀、捕食、捕鼠、捕役、捕捉
拿的拼音:ná(ㄋㄚˊ)
⒈ 用手取,握在手里:拿笔。拿枪。
⒉ 掌握,把握:拿主意。拿权。拿手。
⒊ 挟(xié )制:拿捏(故意刁难人,要挟人)。拿大(自以为比别人强,看不起人,摆架子)。
⒋ 侵蚀,侵害:让药水拿白了。
⒌ 逮捕,捉:拿获。擒拿。拿问。
⒍ 攻下,占领:一定要把敌人的碉堡拿下来。
⒎ 介绍,引出对象,相当于“把”:我拿你当亲人看待。
⒏ 介词,引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当于“用”:拿笔来写。
拿字UNICODE编码U+62FF,10进制: 25343,UTF-32: 000062FF,UTF-8: E6 8B BF。
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㧱拏挐搻
be able to do、fetch、have、hold、seize、take
放
会意:从合、从手
take, hold, grasp; bring; with
详细解释◎ 拿的拼音:
挐 ná
〈词性:动〉
(1)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2) 同本义 [hold;take]
手里拿串拍板。——《水浒传》
(3) 又如: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4) 捉拿 [arrest;catch]
差人拿不将他来;差人都合他是一个人,谁肯拿他?——《醒世姻缘传》
(5) 又如:缉拿(搜查捉拿);拿不将(拿不了);拿究(捉拿查究);拿捕(捉拿;逮捕);拿访(捉拿查访);拿送(逮捕解送);拿解(逮捕解送)
(6) 矜持;摆 [put on]。如:拿一手(摆架子;要挟);拿三撇四(装模作样);拿身分(犹言摆架子);拿腔(拿乔。装腔作势);拿捻(故作姿态)
(7) 刁难 [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 sb.]
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红楼梦》
(8) 如:拿把;拿捏
(9) 把握 [grasp;be sure of]。如:拿准(十分有把握);拿稳(有把握;沉着)
(10) 攻克;俘获 [capture]。如:拿下敌人的碉堡
(11) 用手把一件东西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bring]。如:拿回家
(12) 用…手段表现或运用权力 [wield]。如:拿钱垫人(以钱压人);拿权
(13) 提起;举起;抬;吊 [lift]。如: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就走了
◎ 拿的拼音: ná
〈词性:介〉
(1) 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方法等。相当于“用” [with]。如:拿事实说话
(2) 引进所处置的对象,相当于“把” [equivalent to]。如:别拿他当小孩
(3) 和“来说”、“来讲”连用,举出要说明的事物或情况 [for example]。如:拿我们来说,缺勤是极少的 注:“纷挐”的“挐”不作“拿”
拿办、拿不出手、拿不准、拿大、拿大顶、拿顶、拿斗、拿获、拿架子、拿捏、拿乔、拿权、拿人、拿手、拿印把儿、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