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兵
【拼音】: bān bīng 【注音】: ㄅㄢㄅ一ㄥ 【结构】: 搬(左右结构)兵(上下结构) 【简体】: 搬兵 【繁体】: 搬兵搬兵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搬兵bānbīng。(1)搬请援兵,比喻求援或加强原有力量。搬兵[bānbīng]⒈搬请援兵,比喻求援或加强原有力量。例搬兵救驾。英callinreinforcement;
基础解释(动)搬取救兵,泛指增调人员或请求援助。
引证解释⒈搬取救兵。引《太平天囯歌谣传说集·智捉妖头》:“原来是清朝两个官员……打算到常州去搬兵来对付太平军。”《中国民间故事选·托塔李天王》:“你们等着吧!我马上就上天去搬兵!”亦以比喻请求援助或调动力量。《芙蓉》1983年第2期:“我回到乡村去搬兵。”
综合释义搬取救兵。《太平天囯歌谣传说集·智捉妖头》:“原来是清朝两个官员……打算到常州去搬兵来对付太平军。”《中国民间故事选·托塔李天王》:“你们等着吧!我马上就上天去搬兵!”亦以比喻请求援助或调动力量。《芙蓉》1983年第2期:“我回到乡村去搬兵。”
汉语大词典搬取救兵。《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智捉妖头》:“原来是清朝两个官员……打算到常州去搬兵来对付太平军。”《中国民间故事选·托塔李天王》:“你们等着吧!我马上就上天去搬兵!”亦以比喻请求援助或调动力量。《芙蓉》1983年第2期:“我回到乡村去搬兵。”
国语辞典搬取救兵。后多比喻请求援助或调动力量,如:「他见情势不妙,立刻回去搬兵救急。」搬兵[bānbīng]⒈搬取救兵。后多比喻请求援助或调动力量。例如:「他见情势不妙,立刻回去搬兵救急。」英语tocallforreinforcements,tobringintroops
其他释义搬取救兵,多比喻请求援助或增加人力。
搬兵造句
1.而后哥哥再回部队搬兵,凭借你们的力量,对付保安团还是足足有余。
2.废他娘的什么话!你敢不钻吗?……你……你要是敢不钻……我马上找我表哥西门庆去官府搬兵,砍了你们的头,烧了你们的房子!唉呀……疼死我了!
3.他们显然是任其带来的,徐丰玲在那里哇哇大叫,骂耿庆成无能,斗不过了,到县上搬兵。
4.这反应速度就是快,从刑圆圆与刑秀娘赶到兵营搬兵,到刑山海带人出营门,总共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便已经是披挂整齐,全副武装。
5.侵略者让人神共愤,地府阎王也搬兵前来助阵。
6.罗尔达一听阿呆如此说,不由心下大喜,暗自计算着回去后搬兵再来杀了这三人,嘴上却是道,“多谢好汉饶命,你就是我的在世父母!”。
7.终于想出一套两全齐美的办法,自己回去搬兵,交给老爷处置,以便推卸自己的责任。
8.我不是让你连夜远遁,而是让你搬兵求援,第二次攻打风暴领地!
9.启亮有时候真看不下去,想回启氏搬兵,把谷氏的人救出来。
10.成管脑袋嗡了一声,心道这人怎么如此凶猛,压制不住了,数十人瞬间被打的七零八落,成管大吼一声你等着,便也匆匆逃向后殿,去找人搬兵了。
搬的拼音:bān(ㄅㄢ)
⒈ 移动,迁移:搬动。搬移。搬迁。搬运。生搬硬套。
⒉ 挑拨离间:搬唆(调唆)。搬弄是非。
搬字UNICODE编码U+642C,10进制: 25644,UTF-32: 0000642C,UTF-8: E6 90 AC。
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搫
take away、move、remove
形声:从扌、般声
transfer, move, remove, shift
详细解释◎ 搬的拼音: b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般声。本义:挪动)
(2) 同本义 [take away;move;remove]
师见僧搬土次,乃以一块土放僧担上。——《五灯会元·文益禅师》
(3) 又如: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把货物搬走;他早就搬走了;搬场(迁居)
(4) 套用,移用 [copy]。如:生搬硬套
(5) 搬请;求助 [ask for]。如:搬兵
(6) 挑拨 [sow]。如:搬是非,造谣言;搬嘴(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
(7) 扮演 [play]。如:搬唱(扮唱,演戏);搬戏(演戏)
搬兵、搬唇递舌、搬动、搬家、搬口、搬弄、搬弄是非、搬铺、搬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搬唆、搬移、搬用、搬运、搬指
兵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⒉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⒊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兵字UNICODE编码U+5175,10进制: 20853,UTF-32: 00005175,UTF-8: E5 85 B5。
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rms、soldiers
卒
会意:从丘、从八
soldier, troops
详细解释◎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 ,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arm;weapon]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army;troop]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soldier]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military affairs;war,warefare]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tactics;strategy]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pawn]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动〉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kill]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injure]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兵备道、兵变、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部、兵差、兵车、兵船、兵丁、兵法、兵费、兵符、兵工、兵工厂、兵荒马乱、兵火、兵祸、兵家、兵甲、兵舰、兵谏、兵力、兵连祸结、兵临城下、兵乱、兵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俑、兵痞、兵器、兵强马壮、兵权、兵刃、兵戎、兵戎相见、兵舍、兵士、兵事、兵势、兵书、兵头、兵团、兵无斗志、兵衅、兵役、兵役法、兵役制、兵营、兵勇、兵员、兵源、兵站、兵制、兵仗、兵种、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