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摈诏的拼音_bin zhao是什么意思

摈诏

【拼音】: bìn zhào 【注音】: ㄅ一ㄣˋㄓㄠˋ 【结构】: 摈(左右结构)诏(左右结构) 【繁体】: 擯詔

摈诏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对宾主双方作介绍的人。摈诏[bìnzhào]⒈对宾主双方作介绍的人。

引证解释⒈对宾主双方作介绍的人。引《礼记·礼器》:“故礼有摈詔,乐有相步,温之至也。”郑玄注:“摈詔,告道宾主者也。詔,或为绍。”

网络解释摈诏摈诏,读音为bìnzhàoㄅㄧㄣˋㄓㄠ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对宾主双方作介绍的人。

综合释义对宾主双方作介绍的人。《礼记·礼器》:“故礼有摈詔,乐有相步,温之至也。”郑玄注:“摈詔,告道宾主者也。詔,或为绍。”

汉语大词典对宾主双方作介绍的人。《礼记·礼器》:“故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郑玄注:“摈诏,告道宾主者也。诏,或为绍。”

其他释义1.对宾主双方作介绍的人。

摈的意思

  拼音  bìn   注音  ㄅ一ㄣˋ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RPRW  仓颉  QJOC  郑码  DWPO  四角  53081  结构  左右电码  2363  区位  1787  统一码  6448  笔顺  一丨一丶丶フノ丨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摈(擯)的拼音:bìn(ㄅ一ㄣˋ)  

⒈ 排除,抛弃:摈弃。摈除。摈黜(罢黜并放逐)。摈诸门外。

⒉ 古同“傧”,迎宾。

统一码

摈字UNICODE编码U+6448,10进制: 25672,UTF-32: 00006448,UTF-8: E6 91 88。

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摈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scard、get rid of

造字法

形声:从扌、宾声

English

exclude, expel, reject; us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摈的拼音:

bìn  

〈词性:动〉

(1) 排斥;弃绝 [discard;get rid of]

摈,相排斥也。——《玉篇》

贤者摈于朝。——《淮南子·说林训》

六国从亲以摈秦。——《战国策·赵策》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恽代英《狱中诗》

(2) 又如:摈兑(除掉;以命换命);摈落(排去,弃而不用);摈压(受到排斥压迫)

(3) 通“傧”。导引宾客 [guide]

宗人摈。——《仪礼·有司彻》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论语·乡党》

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周礼·司仪》

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周礼·小行人》

常用词组

摈斥、摈除、摈黜、摈弃

  拼音  zhào   注音  ㄓㄠ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YVKG  仓颉  IVSHR  郑码  SYJ  四角  37762  结构  左右电码  6096  区位  5815  统一码  8BCF  笔顺  丶フフ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诏(詔)的拼音:zhào(ㄓㄠˋ)  

⒈ 告诉,告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⒉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诏书。诏令。诏谕。奉诏。遗诏。

统一码

诏字UNICODE编码U+8BCF,10进制: 35791,UTF-32: 00008BCF,UTF-8: E8 AF 8F。

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诏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English

decree, proclaim; imperial dec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诏的拼音:

zhào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2) 同本义 [tell;let know;inform]。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诏,告也。——《说文新附》

负剑辟咡诏之,出入有诏于国。——《礼记·曲礼》

上诏书者。——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

以诏后世。——《穆天子传》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诏众(告诉众人);诏赞(告知和赞助)

(4) 教导;告诫 [instruct;admonish]

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庄子·盗跖》

多分其教诏。——《吕氏春秋·审分》

(5) 又如:诏导(教导);诏诲(告诫教导);诏侑(劝告);诏志(教导立身养志);诏相(教导行大礼的言行)

(6) 皇帝下达命令 [give imperial edict]

诏使儒卿。——《汉书·李广苏建传》

优诏奖瑞。——《明史》

诏赐抚臣。——《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诏求(皇帝下令征求);诏征(皇帝下令征召);诏选(皇帝下令任命);诏用(皇帝下令任用)

(8) 征召 [recruit]

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管子》

(9) 又如:诏期(征召的日期)

(10) 召见 [call in]

诏伊尹于 亳(   )郊兮。——《后汉书·冯衍传》

(11) 宣扬 [advocate; champion; propagate]

未可明诏大号。——龚自珍《病梅馆记》

(12) 报告 [report]

按周礼诸职凡言诏者,皆下告上之辞。——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不以诏。——《礼记·檀弓》

虽诏于天子无北面。——《礼记·学记》

故礼有摈诏。——《礼记·礼器》

诏西皇使涉予。——《楚辞·离骚》

词性变化

诏的拼音:

zhào  

〈词性:名〉

(1) 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 [imperial edict]

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史记·秦始皇本纪》

非有诏不得上。——《战国策·燕策》

诏即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捧诏恸哭。

出密诏示之。

(2) 又如:下诏(颁发诏书);诏板(即诏书);诏记(皇帝的手令);诏条(诏书中所列的条文);诏黄(以黄色纸书写发布的诏令)

(3)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Zhao]

南诏蛮,本 乌蛮之别种也,姓 蒙氏。蛮谓王为“诏”,自言 哀牢之后。——《旧唐书》

(4) 又如:诏家(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常用词组

诏令、诏书、诏狱、诏谕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