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撤帘的拼音_che lian是什么意思

撤帘

【拼音】: chè lián 【注音】: ㄔㄜˋㄌ一ㄢˊ 【结构】: 撤(左右结构)帘(上下结构) 【简体】: 撤帘 【繁体】: 撤簾

撤帘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封建时代﹐皇帝年幼﹐由其祖母或母亲执政﹐谓之垂帘。归政谓之撤帘。撤帘[chèlián]⒈封建时代,皇帝年幼,由其祖母或母亲执政,谓之垂帘。归政谓之撤帘。

引证解释⒈封建时代,皇帝年幼,由其祖母或母亲执政,谓之垂帘。归政谓之撤帘。参见“垂帘”。引《宋史·高宗纪二》:“辛亥,皇太后撤帘。”元张光祖《言行龟鉴》卷六:“臺諫亦有疏章乞太后还政,未审决取何日撤帘?”

网络解释撤帘撤帘,读作chèlián,汉语词语,是指归政于皇帝。

综合释义封建时代,皇帝年幼,由其祖母或母亲执政,谓之垂帘。归政谓之撤帘。《宋史·高宗纪二》:“辛亥,皇太后撤帘。”元张光祖《言行龟鉴》卷六:“臺諫亦有疏章乞太后还政,未审决取何日撤帘?”参见“垂帘”。撤帘[chèlián]帝制时代,帝王年幼,由皇太后或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待帝王年长后,归还政权,称为「撤帘」。《宋史.卷二五.高宗本纪二》:「辛亥,皇太后撤帘。」

网友释义撤帘,读作chèlián,汉语词语,是指归政于皇帝。

汉语大词典封建时代,皇帝年幼,由其祖母或母亲执政,谓之垂帘。归政谓之撤帘。《宋史·高宗纪二》:“辛亥,皇太后撤帘。”元张光祖《言行龟鉴》卷六:“台谏亦有疏章乞太后还政,未审决取何日撤帘?”参见“垂帘”。

国语辞典帝制时代,帝王年幼,由皇太后或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待帝王年长后,归还政权,称为「撤帘」。撤帘[chèlián]⒈帝制时代,帝王年幼,由皇太后或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待帝王年长后,归还政权,称为「撤帘」。引《宋史·卷二五·高宗本纪二》:「辛亥,皇太后撤帘。」

辞典修订版帝制时代,帝王年幼,由皇太后或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待帝王年长后,归还政权,称为「撤帘」。《宋史.卷二五.高宗本纪二》:「辛亥,皇太后撤帘。」

其他释义1.封建时代﹐皇帝年幼﹐由其祖母或母亲执政﹐谓之垂帘。归政谓之撤帘。

撤的意思

  拼音  chè   注音  ㄔㄜ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YCT  仓颉  QYBK  郑码  DSQM  四角  5804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2327  区位  1923  统一码  64A4  笔顺  一丨一丶一フ丶丨フ一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撤的拼音:chè(ㄔㄜˋ)  

⒈ 免除,除去:撤职。撤销。撤任。

⒉ 退,收回:撤退。撤防。撤岗。撤回。撤诉。撤换。撤离。

⒊ 减轻,减退:撤味儿。撤分量。撤火。

统一码

撤字UNICODE编码U+64A4,10进制: 25764,UTF-32: 000064A4,UTF-8: E6 92 A4。

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move、take away、withdraw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omit; remove; withdra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撤的拼音: chè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 chè  )声。本义:撤去)

(2) 同本义 [remove]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撤酒席;撤火(撤去炉火);撤帘(帝制时代,由太后代天子执政,叫垂帘。还政天子,称撤帘);撤案(撤去餐具)

(4) 除去 [dismantle]。如:撤点(撤消手工业和商业网点);撤毁,撤坏(拆毁)

(5) 解雇;免职 [dismiss]。如:撤调(撤职调离);撤免(撤消;免去)

(6) 撤回,使退出 [withdraw]

斩四门首事各一人,即撤围。——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阎典史传》

(7) 又如:撤备(撤去守备的军队);撤警(撤去警备的军队)

(8) 减少 [reduce]。如:撤味儿;把火撤小点

常用词组

撤兵、撤差、撤除、撤防、撤岗、撤换、撤回、撤军、撤离、撤诉、撤退、撤销、撤营、撤职、撤走

  拼音  lián   注音  ㄌ一ㄢˊ   繁体    
部首  巾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WMH  仓颉  JCLB  郑码  WOLI  四角  3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1588  区位  3317  统一码  5E18  笔顺  丶丶フノ丶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帘(簾)的拼音:lián(ㄌ一ㄢˊ)  

⒈ 商店做标志的旗帜:酒帘。

⒉ 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帘布。帘子。帘栊(a.帘子;b.带帘子的窗户)。

统一码

帘字UNICODE编码U+5E18,10进制: 24088,UTF-32: 00005E18,UTF-8: E5 B8 98。

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hade

造字法

会意:从巾、从穴

English

flag-sign of a tave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帘的拼音: lián  

〈词性:名〉

旧时酒家、茶馆作店招的旗帜,用布做成 [the flag as sign of a tavern]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唐· 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词性变化

帘的拼音:

li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廉声。本义:门帘)

(2) 帘子,遮蔽门窗的用具 [screen;curtain]

簾,堂簾也。——《说文》

簾,户蔽也。——《声类》。

严持箧书,置饰室簾南。——《汉书》

草色入簾青。——唐· 刘禹錫《陋室銘》

入其舍,则密室垂簾。——《聊斋志异·促織》

(3) 又如:簾帷(遮蔽門窗的簾子、布幕);簾籠(窗簾和窗牖);簾旌(簾端所綴之布帛);簾政(皇太後垂簾聽政,故名);簾庑(指堂前廊檐垂簾之處)

(4) 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也用于嫁女时嫁妆的總稱 [dressing case]

箱簾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常用词组

帘布、帘幕、帘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