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瑟
【拼音】: chè sè 【注音】: ㄔㄜˋㄙㄜˋ 【结构】: 撤(左右结构)瑟(上下结构) 【简体】: 撤瑟 【繁体】: 撤瑟撤瑟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本谓撤去琴瑟﹐使病者安静﹐且示敬意。语本《仪礼.既夕礼》:'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彻琴瑟。'彻﹑撤﹐同。后用以称疾病危笃或死亡。
基础解释本谓撤去琴瑟﹐使病者安静﹐且示敬意。语本《仪礼.既夕礼》:/'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彻琴瑟。/'彻﹑撤﹐同。后用以称疾病危笃或死亡。
引证解释⒈彻、撤,同。后用以称疾病危笃或死亡。引语本《仪礼·既夕礼》:“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彻琴瑟。”南朝梁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寧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唐皎然《哭吴县房耸明府》诗:“始是牵丝日,翻成撤瑟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姐》:“我今名列仙籍,本不应再履尘世,但感君情,特报撤瑟之期。可早处分后事,亦勿悲忧,妾当度君为鬼仙,亦无苦也。”
网络解释撤瑟撤瑟,汉语词汇,本谓撤去琴瑟,使病者安静,且示敬意。
综合释义本谓撤去琴瑟,使病者安静,且示敬意。语本《仪礼·既夕礼》:“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彻琴瑟。”彻、撤,同。后用以称疾病危笃或死亡。南朝梁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寧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唐皎然《哭吴县房耸明府》诗:“始是牵丝日,翻成撤瑟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姐》:“我今名列仙籍,本不应再履尘世,但感君情,特报撤瑟之期。可早处分后事,亦勿悲忧,妾当度君为鬼仙,亦无苦也。”撤瑟[chèsè]古人遇父母有重病,撤去琴瑟,断绝音乐,以示孝意。语本《仪礼.既夕礼》:「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撤琴瑟。」后指有人生病、死亡的意思。
汉语大词典本谓撤去琴瑟,使病者安静,且示敬意。语本《仪礼·既夕礼》:“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彻琴瑟。”彻、撤,同。后用以称疾病危笃或死亡。南朝梁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宁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唐皎然《哭吴县房耸明府》诗:“始是牵丝日,翻成撤瑟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姐》:“我今名列仙籍,本不应再履尘世,但感君情,特报撤瑟之期。可早处分后事,亦勿悲忧,妾当度君为鬼仙,亦无苦也。”
国语辞典古人遇父母有重病,撤去琴瑟,断绝音乐,以示孝意。语本《仪礼.既夕礼》:「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撤琴瑟。」后指有人生病、死亡的意思。《聊斋志异.卷二.胡四姐》:「我今名列仙籍,本不应再履尘世,但感君情,敬报撤瑟之期,可早处分后事。」
其他释义1.本谓撤去琴瑟﹐使病者安静﹐且示敬意。语本《仪礼.既夕礼》:'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彻琴瑟。'彻﹑撤﹐同。后用以称疾病危笃或死亡。
关于撤瑟的诗词
《挽辞·前日闻君撤瑟初》
撤的拼音:chè(ㄔㄜˋ)
⒈ 免除,除去:撤职。撤销。撤任。
⒉ 退,收回:撤退。撤防。撤岗。撤回。撤诉。撤换。撤离。
⒊ 减轻,减退:撤味儿。撤分量。撤火。
撤字UNICODE编码U+64A4,10进制: 25764,UTF-32: 000064A4,UTF-8: E6 92 A4。
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勶
remove、take away、withdraw
形声
omit; remove; withdraw
详细解释◎ 撤的拼音: chè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 chè )声。本义:撤去)
(2) 同本义 [remove]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撤酒席;撤火(撤去炉火);撤帘(帝制时代,由太后代天子执政,叫垂帘。还政天子,称撤帘);撤案(撤去餐具)
(4) 除去 [dismantle]。如:撤点(撤消手工业和商业网点);撤毁,撤坏(拆毁)
(5) 解雇;免职 [dismiss]。如:撤调(撤职调离);撤免(撤消;免去)
(6) 撤回,使退出 [withdraw]
斩四门首事各一人,即撤围。——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阎典史传》
(7) 又如:撤备(撤去守备的军队);撤警(撤去警备的军队)
(8) 减少 [reduce]。如:撤味儿;把火撤小点
撤兵、撤差、撤除、撤防、撤岗、撤换、撤回、撤军、撤离、撤诉、撤退、撤销、撤营、撤职、撤走
瑟的拼音:sè(ㄙㄜˋ)
⒈ 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瑟。
⒉ 矜持端庄的样子。
⒊ 〔瑟瑟〕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
⒋ 洁净鲜明的样子。
瑟字UNICODE编码U+745F,10进制: 29791,UTF-32: 0000745F,UTF-8: E7 91 9F。
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瑟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㻎鉍
象形
large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dignified, massive; sound of wind
详细解释◎ 瑟的拼音: sè
〈词性:名〉
(1) (指事。从珡,必声。本义: 古代拨弦乐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无征位)
(2) [a twenty-five-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somewhat similar to the zither]
瑟,庖牺所作弦乐也。——《说文》
大瑟小瑟。——《礼记·明堂位》
大瑟谓之灑。——《尔雅》。注:“二十七弦。世本,疱牺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调瑟(调准瑟弦的音);琴瑟(琴与瑟)
(4) 古水名 [Se River]。即今河南省罗山县的小黄河
(5) [象]∶沙沙作响,沙沙的声音 [rustle]。如:瑟缩;瑟瑟
◎ 瑟的拼音: sè
〈词性:形〉
(1) 庄重严谨 [majestic]
(2) 形容茂密 [varied and many]。如:瑟彼柞棫(彼柞棫之木众多而茂盛)
(3) 明洁 [bright and clear]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诗·大雅·早麓》
瑟瑟、瑟缩、瑟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