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币
【拼音】: chì bì 【注音】: ㄔˋㄅ一ˋ 【结构】: 斥(独体结构)币(上下结构) 【繁体】: 斥幣斥币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官库中多馀不用待售之物。斥币[chìbì]⒈官库中多馀不用待售之物。
基础解释官库中多馀不用待售之物。
引证解释⒈官库中多馀不用待售之物。引《周礼·天官·大宰》“九曰弊餘之赋”汉郑玄注:“弊餘,谓占卖国中之斥币。”贾公彦疏:“斥币谓此物不入大府,指斥而卖之,故名斥币。”孙诒让正义:“谓国中之斥币不用者,隐度其直,受而卖之也……币餘之币,非币帛也。用之不尽则有餘,凡物皆然,不独币帛而已。”
网络解释斥币词语解释
综合释义官库中多馀不用待售之物。《周礼·天官·大宰》“九曰弊餘之赋”汉郑玄注:“弊餘,谓占卖国中之斥币。”贾公彦疏:“斥币谓此物不入大府,指斥而卖之,故名斥币。”孙诒让正义:“谓国中之斥币不用者,隐度其直,受而卖之也……币餘之币,非币帛也。用之不尽则有餘,凡物皆然,不独币帛而已。”
网友释义官库中多馀不用待售之物。《周礼·天官·大宰》“九曰弊馀之赋”汉郑玄注:“弊馀,谓占卖国中之斥币。”贾公彦疏:“斥币谓此物不入大府,指斥而卖之,故名斥币。”孙诒让正义:“谓国中之斥币不用者,隐度其直,受而卖之也……币馀之币,非币帛也。用之不尽则有馀,凡物皆然,不独币帛而已。”拼音:chìbì注音:ㄔㄧˋㄅㄧˋ
汉语大词典官库中多馀不用待售之物。《周礼·天官·大宰》“九曰弊馀之赋”汉郑玄注:“弊馀,谓占卖国中之斥币。”贾公彦疏:“斥币谓此物不入大府,指斥而卖之,故名斥币。”孙诒让正义:“谓国中之斥币不用者,隐度其直,受而卖之也……币馀之币,非币帛也。用之不尽则有馀,凡物皆然,不独币帛而已。”
斥的拼音:chì(ㄔˋ)
⒈ 责备:斥责。怒斥。驳斥。训斥。
⒉ 指,指出:斥谬(指出错误)。
⒊ 使退去,使离开:斥退。
⒋ 开拓:开地斥境。
⒌ 多,广:充斥。
⒍ 侦察,伺望:斥候(旧时侦察敌情的士兵)。
⒎ 盐碱地:斥卤。
⒏ 古同“尺”,尺蠖。
斥字UNICODE编码U+65A5,10进制: 26021,UTF-32: 000065A5,UTF-8: E6 96 A5。
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坼㡿
denounce、exclude、scold
原为形声
to scold, upbraid, accuse, reproach
详细解释◎ 斥的拼音: c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广( yǎn ),屰( nì )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2) 同本义 [drive out]
斥,却屋也。——《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
无益于民者斥。——《汉书·五帝纪》
击吉斥之。——《汉书·江都易王非传》
斥小疏弱。——《史记·天官书》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王谠《唐语林》
(3) 又如:斥放(斥退放逐);斥遣(斥退,驱逐);斥远(摒拒疏远);斥去(排斥并使之离去)
(4) 责备。又称:斥詈,斥遣 [tongue-lash]
目晋侯斥杀。——《谷梁传·僖公五年》
(5) 如:申斥(斥责);驳斥(反驳错误的言论或意见)
(6) 开拓,开 [open up]
斥,开也。——《小尔雅》
塞斥之。——《史记·货殖列传》
除边开益斥。——《史记·司马相如传》
(7) 又如:斥地(斥土。开拓土地;开土地为冢圹);斥道(开辟道路)
(8) 黜免 [dismiss]
是孔丘斥逐于 鲁君,曾不用于世也。——《盐铁论·利议》
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9) 又如:斥罢(罢免其职务);斥免(斥罢。罢免)
(10) 指出 [point out]。如:斥谬(指出谬误);斥正(指正)
(11) 侦察 [reconnoitre]
斥候而服事。——《书·禹贡传》
(12) 又如:斥兵(侦察兵);斥堠(侦察敌情的士兵)
(13) 废弃 [abandon]。如:斥弃(抛弃);斥女(被抛弃之女)
◎ 斥的拼音: chì
〈词性:形〉
(1) 多;众多的 [many]
寇盗充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 又如:充斥
(3) 大的;广的;宽的 [big;broad]
坟衍斥斥。——左思《魏都赋》
(4) 又如:斥斥(广大的样子);斥莫(广大空旷)
◎ 斥的拼音: chì
〈词性:名〉
盐碱地 [saline-alkali soil]。如:斥埴(碱质的粘土);斥泽(含盐分的沼泽地带)
斥革、斥力、斥骂、斥退、斥责
币(幣)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钱币,交换各种商品的媒介:货币。外币。人民币。币值(货币的价值)。
币字UNICODE编码U+5E01,10进制: 24065,UTF-32: 00005E01,UTF-8: E5 B8 81。
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印幣幤迊
currency、money
形声:从巾、敝声
currency, coins, legal tender
详细解释◎ 币的拼音:
幣 b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silks]
幣,帛也。——《说文》
四曰幣贡。——《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
幣曰量幣。——《礼记·曲礼》
用圭璧更皮幣。——《礼记·月令》
事之以皮幣。——《孟子》
寡君是故使吉( 游吉)奉其皮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请具车马皮幣。——《战国策·齐策三》
(3) 又如:皮币(兽皮和缯布);币玉(帛和玉,祭祀用品);币号(祭祀用的物品名称);币献(进献的礼品)
(4) 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 [present]
凡执幣者。——《仪礼·十相见礼》。疏:“玉马皮圭璧帛,皆称幣。”
宋公以幣请于 卫。——《左传·隐公八年》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幣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币马(用作礼物的马匹)
(6) 泛指财物 [property;belongings]
以珠玉为上幣,以黄金为中幣,以刀布为下幣。——《管子·国蓄》
(7) 货币,钱 [coin;money;currency]
有司以幣轻多奸。——《汉书·武帝纪》
(8) 又如:金币,银币;外币;纸币;硬币
◎ 币的拼音:
幣 bì
〈词性:动〉
赠送 [present]。如:币仪(敬献礼品);币器(赠给丧家奠仪与随葬品)
◎ 币的拼音:
幣 bì
〈词性:形〉
通“敝”。破旧;弃;败坏 [old and shabby;worn-out;dilapidated]
不腆先君之币器。——《国语·鲁语上》
币值、币制、币重言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