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
【拼音】: bǎn lì 【注音】: ㄅㄢˇㄌ一ˋ 【词性】: 名词。 【结构】: 板(左右结构)栗(上下结构) 【简体】: 板栗 【繁体】: 板栗板栗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板栗bǎnlì。1. 亚洲的一种重要的栗(Castaneamollissima),其所以重要,主要在于它能抵抗栗枯萎病。2. 栗子。板栗[bǎnlì]⒈亚洲的一种重要的栗(Castaneamollissima),其所以重要,主要在于它能抵抗栗枯萎病。英Chinesechestnut;⒉栗子。
基础解释植物名。也称为「大栗」、「毛板栗」、「栗子」。
引证解释⒈木名。即栗树。引宋唐慎微《证类本草·果·栗》:“又有板栗、隹栗,二树皆大。”⒉指其果实,即栗子。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栗》:“栗之大者为板栗,中心扁子为栗楔。稍小者为山栗。山栗之圆而末尖者为锥栗。”
网络解释板栗(壳斗科栗属植物系)板栗(学名:CastaneamollissimaBL.),又名:栗(通称),板栗(事类合璧),魁栗(河北等省),毛栗(河南),风栗(广东),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板栗的分类地位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山毛榉目Fagales,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栗,在古书中最早见于《诗经》一书,可知栗的栽培史在我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据科学实验证实,栗子的营养丰富,果实中含糖和淀粉高达70.1%,蛋白质7%。此外,还含脂肪、钙、磷、铁、多种维他命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维他命C、B1和胡萝卜素的含量较一般干果都高栗子营养丰富,除富含淀粉外,含有单糖与双糖、胡罗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栗有补肾健脾、强身健体、益胃平肝等功效。被称为“肾之果”。据《食疗本草》载,“研,和蜜涂面,展皱”。瞧,还有美容作用呢!栗子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抗动脉硬化等病的功效。但多食可滞气,致胸腹胀满,故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综合释义木名。即栗树。宋唐慎微《证类本草·果·栗》:“又有板栗、隹栗,二树皆大。”指其果实,即栗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栗》:“栗之大者为板栗,中心扁子为栗楔。稍小者为山栗。山栗之圆而末尖者为锥栗。”
汉语大词典(1).木名。即栗树。宋唐慎微《证类本草·果·栗》:“又有板栗、隹栗,二树皆大。”(2).指其果实,即栗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栗》:“栗之大者为板栗,中心扁子为栗楔。稍小者为山栗。山栗之圆而末尖者为锥栗。”
国语辞典植物名。壳斗科板栗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花单性,雌雄同株,果实也称为「板栗」,呈球状,未熟时,壳呈黄色;成熟后,变为深棕色,开裂成四瓣,内有坚果二、三粒,味美可食用。亦可称为「毛栗子」。板栗[bǎnlì]⒈植物名。壳斗科板栗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花单性,雌雄同株,果实也称为「板栗」,呈球状,未熟时,壳呈黄色;成熟后,变为深棕色,开裂成四瓣,内有坚果二、三粒,味美可食用。亦可称为「毛栗子」。英语Chinesechestnut德语ChinesischeKastanie[lat.Castaneamollissima](S,Bio),Weichkastanie[lat.Castaneamollissima](S,Bio)法语châtaigne,marron
辞典修订版植物名。壳斗科板栗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花单性,雌雄同株,果实也称为「板栗」,呈球状,未熟时,壳呈黄色;成熟后,变为深棕色,开裂成四瓣,内有坚果二、三粒,味美可食用。也可称为「毛栗子」。也称为「大栗」、「毛板栗」、「栗子」。
英语Chinese chestnutCastanea mollissima
法语Castanea mollissima
其他释义栗子。
板栗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果仁
板栗造句
1.板栗,俗称栗子,又名瑰栗、毛栗、风栗,是我国的特产。
2.小松鼠将新鲜的板栗洗净后装在了盘子里,然后津津有味地用筷子夹着吃。
3.采购:水果罐头,桃罐头,菠萝罐头,苹果罐头,梨罐头,蔬菜罐头,蘑菇罐头,板栗。
4.石陂的新村呈现集镇化发展态势,成为龟山一带药材、板栗集散中心。
5.每年六月,板栗花凋谢后,高高的栗树枝头就挂满了一个个绿莹莹的栗苞,圆而多刺,就像一个个小刺猬,板栗就“住”在栗苞中。
6.丝棉及丝棉制品制造销售;干茧及丝副产品、板栗、油料作物、中药材购销。
7.平壤城内食品很丰富。人行道小贩生意兴隆;出售烤白薯,板栗,冰激凌和煎锅葱油饼。
8.板栗播种后用栏肥覆盖、膜贴地覆盖、膜离地覆益和对照四种处理。
9.明代守城将士三分守边,七分垦种,他们辛勤劳动栽培了大明板栗,如此大面积的古栗园,虽饱经风霜,但仍根深叶茂。
10.小松鼠不停的用手扒着板栗吃。
板栗的单词
Chinese chestnut Castanea mollissima
板(闆)的拼音:bǎn(ㄅㄢˇ)
⒈ 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板。板子。木板。板上钉钉。
⒉ 诏书:诏板。
⒊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板。鼓板。一字一板。荒腔走板。
⒋ 不灵活,少变化:死板。呆板。
⒌ 硬得像板子似的:板结。
⒍ 见“老”字“老板”。
板字UNICODE编码U+677F,10进制: 26495,UTF-32: 0000677F,UTF-8: E6 9D BF。
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版闆
board、plank、shutter、ban、bat
形声:从木、反声
plank, board; iron or tin plate
详细解释◎ 板的拼音: b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2) 同“版”。木板 [board;plank;plate]
板,木片也。——《玉篇》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诗·秦风 ·小戎》
五板而堵。——《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八尺曰板。”
一丈为板。——《诗·鸿雁》传
今一日而三斩板。——《礼记·檀弓》。
(3) 又如:板舆(由人扛抬的板车。古代老人的一种代步工具);板梯(木板制的梯子);板箱(大车的木板车厢)
(4) 泛指板状的扁平之物 [sth.resembling board;plate;plank]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6) 又如:石板;钢板;纸板
(7) 笏,手板。古代官吏上朝时所执的记事板 [tablet]
不得奉板中涓,预衣裳之会。——王僧孺《与何炯书》
(8) 又如:板笏;板书(在笏板上书写奏章)
(9) 板筑用的夹板 [slab]
[筑城]平板桢。——《左传·宣公十一年》
(10) 又如:板筑(筑墙,用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用杵捣实);板堞(板筑的女墙)
(11) 印板,印书用的板片。现用“版” [printing plate]
(12) 又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13) 拍板,中国民族乐器中用来打拍子的板片。也指音乐中的节拍。如:快板,慢板
(14) 门窗的遮板,如店铺的门板。常作“板儿” [shutter]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5) 又如:铺子都上板儿了
(16) 中国民族音乐或戏曲中的强的拍子 [an accented beat]。如:一板一眼;一板三眼
(17) 姓
◎ 板的拼音: bǎn
〈词性:形〉
(1) [神态、书法、文章等] 呆板,不灵活或少变化 [wooden]
板者,腕弱笔痴。——郭若虚《图画见闻录》
(2) 又如:死板;板腐(呆板而迂腐);板人(反应迟钝的人);这张照片照得太板
◎ 板的拼音: bǎn
〈词性:动〉
(1) 表情上保持严肃 [keep a straight face]。如:板着脸
(2) 结成硬块 [harden]
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板土,则不复合。——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板田(土壤板结的田);板荒(板结的荒地)
◎ 板的拼音: bǎn
(1) 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2) 旧尊称戏剧演员
板板六十四、板本、板报、板壁、板擦儿、板材、板车、板床、板荡、板凳、板斧、板鼓、板胡、板籍、板结、板块、板蓝根、板栗、板平、板平、板儿爷、板上钉钉、板书、板刷、板屋、板鸭、板牙、板眼、板眼、板油、板羽球、板直、板正、板滞、板桩、板子
栗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栗色。火中取栗。
⒉ 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栗。
⒊ 坚实:“缜密以栗”。
⒋ 姓。
栗字UNICODE编码U+6817,10进制: 26647,UTF-32: 00006817,UTF-8: E6 A0 97。
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㮚傈粟慄
chestnut、millet、tremble
象形
chestnut tree, chestnuts; surname
详细解释◎ 栗的拼音: lì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象结了果实的栗树形。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栗,可食)
(2) 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坚实,供建筑和制器具用;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叶子可喂柞蚕 [Chinese chestnut;hairy chestnut]
栗,栗木也。——《说文》
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练主用栗。——《公羊传·文公二年》
哀公同社于 宰我, 宰我对曰:“ 夏后氏以松, 殷人以柏, 周人以栗。”——《论语》
(3) 又如:栗主(用栗木做成的神牌位);栗跗(栗花)
(4) 任一种栗属的乔木或灌木结的可食的甜味坚果 [chestnut]
果至于梨栗枣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栗黄(即栗子。因其肉色鲜黄而得名);栗爆(栗子在火炉中烘煨而爆裂);栗犊(小牛。因小牛初生时角如栗而得名)
(6) 姓
◎ 栗的拼音: lì
〈词性:形〉
(1) 谷实饱满 [plump-eared]
实坚实好,实颖实栗。——《诗·大雅·民劳》
凡苗自函活以至颖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天工开物》
(2) 坚实 [solid]
缜密以栗,知也。——《礼记·聘义》
(3) 又如:栗理(坚实有文理);栗然(坚实密致貌);栗密(谨严,缜密);栗温(质地密致而润泽)
(4) 庄敬,严肃 [respectful]
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书·舜典》
(5) 又如:栗斯(谨慎恭敬的样子)
◎ 栗的拼音:
慄 lì
〈词性:动〉
(1) 恐惧 [fear]
临其穴,惴惴其栗。——《诗·秦风·黄鸟》。毛传:“栗,惧也。”
吾甚栗之。——《庄子·人间世》
慄深林兮惊层巅。(使深林战慄,使层巅震惊。)——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股栗欲堕。——明· 魏禧《大铁椎传》
恐栗。——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战栗(发抖);栗栗(戒惧的样子;众多的样子);栗缩(因恐惧而颤栗畏缩);栗斯(看人的脸色)
(3) 哆嗦,发抖 [shudder;tremble]
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颔。——《素问》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韩非子·初见秦》
股战而栗。——《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战国策·楚策》
登高不栗。——《庄子》
(4) 又如:栗栗可惧(形容很害怕);不寒而栗
(5) 忧伤 [worry]
将乍往而未半,怵悼栗而怂兢。——《文选·张衡·西京赋》
(6) 通“历”。历阶 [surpass]
栗阶升,听命,降拜。——《仪礼·聘礼》
(7) 通“裂”。分开 [separate;divide]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诗·豳风·东山》
◎ 栗的拼音:
凓 lì
〈词性:形〉
(1) 通“凓”。寒、凉 [cold]
凓,寒也。——《说文》
二之二凓。——《诗·豳风·七月》
(2) 又如:栗冽(寒冷的样子);栗烈(凛冽。形容严寒)
栗暴、栗黄、栗木、栗色、栗凿、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