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滞
【拼音】: bǎn zhì 【注音】: ㄅㄢˇㄓˋ 【结构】: 板(左右结构)滞(左右结构) 【简体】: 板滞 【繁体】: 板滯板滞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板滞bǎnzhì。(1)呆板,停止不动。(2)又如文艺作品或人的神情死板呆滞。板滞[bǎnzhì]⒈呆板,停止不动。例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鲁迅《药》英stiff;dull;⒉又如文艺作品或人的神情死板呆滞。
基础解释1.呆板,停止不动2.又如文艺作品或人的神情死板呆滞
引证解释⒈呆板,没有变化。引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对句用逆脱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魏晋以下之五言,抒情写事,一变前代板滞堆砌之风,在当时可谓为文学一大革命。”⒉形容表情呆板冷漠。引沙汀《困兽记》二四:“‘我随便大家。’他板滞的说。”
网络解释板滞板滞,拼音bǎnzhì,指呆板。
综合释义呆板、不灵活。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对句用逆脱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魏晋以下之五言,抒情写事,一变前代板滞堆砌之风,在当时可谓为文学一大革命。”形容表情呆板冷漠。沙汀《困兽记》二四:“‘我随便大家。’他板滞的说。”
网友释义板滞,拼音bǎnzhì,指呆板。
汉语大词典(1).呆板,没有变化。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对句用逆脱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魏晋以下之五言,抒情写事,一变前代板滞堆砌之风,在当时可谓为文学一大革命。”(2).形容表情呆板冷漠。沙汀《困兽记》二四:“‘我随便大家。’他板滞的说。”
国语辞典呆板、不灵活,如:「我喊了他好几声,他仍板滞的呆在原位,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板滞[bǎnzhì]⒈呆板、不灵活。例如:「我喊了他好几声,他仍板滞的呆在原位,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近呆板呆滞死板反灵活活泼自然英语stiff,dull
其他释义(文章、图画、神情等)呆板:两眼~。
板滞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古板 刻板 机械 呆板 死板 呆滞
反义词 灵活 活泼 自然
板滞造句
1.不朱辊的成分不梢基被摈斥,板滞不离猜忌到水辊。
2.六言诗的音节比较单调、板滞、舒缓。
3.他思想板滞,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4.我缦立了几分钟,一动不动停在原地,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做,就这样如一尊雕像般凝固,思绪冻结,两眼板滞,时间停止了?没有。
5.得回最矮的板滞性、生产率和质量。
6.作品重人物内心刻划,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
7.畴后因为机组式板滞较多出产,所以差叼牙的查究也侧是单薄步骤。
8.但他有些作品荒率而零落,气韵不畅,笔势零乱,线条板滞生硬,透露出一种凄凉惨淡、寂寞空虚的情绪,中年时期纵横豪放的气概全然没有痕迹了。
9.总之,在出产洋板滞利用上述办法不离能得回较好的成果。
10.温度把持编制的功用是在串不朱辊洋轮回不足的不冷却液,来带走制卡和会员卡制作单位板滞功用所爆发的热度。
板(闆)的拼音:bǎn(ㄅㄢˇ)
⒈ 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板。板子。木板。板上钉钉。
⒉ 诏书:诏板。
⒊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板。鼓板。一字一板。荒腔走板。
⒋ 不灵活,少变化:死板。呆板。
⒌ 硬得像板子似的:板结。
⒍ 见“老”字“老板”。
板字UNICODE编码U+677F,10进制: 26495,UTF-32: 0000677F,UTF-8: E6 9D BF。
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版闆
board、plank、shutter、ban、bat
形声:从木、反声
plank, board; iron or tin plate
详细解释◎ 板的拼音: b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2) 同“版”。木板 [board;plank;plate]
板,木片也。——《玉篇》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诗·秦风 ·小戎》
五板而堵。——《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八尺曰板。”
一丈为板。——《诗·鸿雁》传
今一日而三斩板。——《礼记·檀弓》。
(3) 又如:板舆(由人扛抬的板车。古代老人的一种代步工具);板梯(木板制的梯子);板箱(大车的木板车厢)
(4) 泛指板状的扁平之物 [sth.resembling board;plate;plank]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6) 又如:石板;钢板;纸板
(7) 笏,手板。古代官吏上朝时所执的记事板 [tablet]
不得奉板中涓,预衣裳之会。——王僧孺《与何炯书》
(8) 又如:板笏;板书(在笏板上书写奏章)
(9) 板筑用的夹板 [slab]
[筑城]平板桢。——《左传·宣公十一年》
(10) 又如:板筑(筑墙,用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用杵捣实);板堞(板筑的女墙)
(11) 印板,印书用的板片。现用“版” [printing plate]
(12) 又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13) 拍板,中国民族乐器中用来打拍子的板片。也指音乐中的节拍。如:快板,慢板
(14) 门窗的遮板,如店铺的门板。常作“板儿” [shutter]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5) 又如:铺子都上板儿了
(16) 中国民族音乐或戏曲中的强的拍子 [an accented beat]。如:一板一眼;一板三眼
(17) 姓
◎ 板的拼音: bǎn
〈词性:形〉
(1) [神态、书法、文章等] 呆板,不灵活或少变化 [wooden]
板者,腕弱笔痴。——郭若虚《图画见闻录》
(2) 又如:死板;板腐(呆板而迂腐);板人(反应迟钝的人);这张照片照得太板
◎ 板的拼音: bǎn
〈词性:动〉
(1) 表情上保持严肃 [keep a straight face]。如:板着脸
(2) 结成硬块 [harden]
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板土,则不复合。——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板田(土壤板结的田);板荒(板结的荒地)
◎ 板的拼音: bǎn
(1) 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2) 旧尊称戏剧演员
板板六十四、板本、板报、板壁、板擦儿、板材、板车、板床、板荡、板凳、板斧、板鼓、板胡、板籍、板结、板块、板蓝根、板栗、板平、板平、板儿爷、板上钉钉、板书、板刷、板屋、板鸭、板牙、板眼、板眼、板油、板羽球、板直、板正、板滞、板桩、板子
滞(滯)的拼音:zhì(ㄓˋ)
⒈ 凝积,不流通,不灵活:停滞。滞留。滞销。滞空。呆滞。滞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滞针。滞下(痢疾的古称)。
⒉ 遗落:“此有滞穗”。
滞字UNICODE编码U+6EDE,10进制: 28382,UTF-32: 00006EDE,UTF-8: E6 BB 9E。
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滞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滯洔
sluggish、stagnant
畅
形声:左形右声
block up, obstruct; stagnant
详细解释◎ 滞的拼音:
滯 z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2) 同本义 [stagnant]
滞,凝也。——《说文》
凡珍异之有滞者。——《周礼·廛人》
淹回水而凝滞。——《楚辞·涉江》
流而不滞。——《淮南子·时则训》
(3) 积压。长期积存,未作处理 [overstock]
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周礼·泉府》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新唐书》
(4) 又如:滞狱(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滞讼(积压的讼案);滞积(积压);滞货(积压的货物)
(5) 停止;阻塞;静止 [stop;be motionless;be at a standstill]
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淮南子·原道训》
(6) 又如:滞用(停止运用);滞淹(闭塞,不通畅);滞越(阻塞);滞著(阻塞;不能宣泄)
(7) 郁积 [smolder]
气不沈滞。——《国语·周语》。注:“积也。”
得此佳作,终日喜快,滞闷冰释。——宋· 苏轼《与王定国书》
(8) 又如:滞念(凝结在心中的思念);滞思,滞想(凝聚心头的想念);滞怒(积于心中的愤怒);滞气(郁积之气);滞愤(积愤)
(9) 凝聚,积聚 [condense;congeal;coagulate]
戚戚多滞念,置酒宴所欢。——晋· 陆机《拟青青陵上柏》
(10) 又如:滞念(心中凝结的思念);滞血(淤积的血液);滞底(凝集)
(11) 陷入;沉抑 [land oneself in]
卿方当富贵,必不容久滞屈。——《南史》
(12) 又如:滞羽(喻陷于困境不能施展才能的人);滞抑(受压制);滞屈(贤人沉抑,不得升进);滞淹(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
(13) 暂时停留于某处;逗留 [stay]
几宵因月滞三湘。—— 姚鹄《送黄颇归袁》
(14) 又如:滞淫(长期旷废;长久停留;久雨不停);滞游(久游未归);滞客(久处下位而未得升迁的人)
(15) 遗落;遗漏 [leave over]
此有滞穗。——《诗·小雅·大田》
(16) 又如:滞器(遗漏未用的人才)
◎ 滞的拼音:
滯 zhì
〈词性:形〉
(1) 久,长期 [long-term]
敢告滞积以纾执事。——《国语·鲁语》。注:“久也。”
且眩瞀滞疾,不堪久待。——《后汉书·韦彪传》
(2) 又如:滞病(久病);滞疾(久病);滞役(长期供职);滞耻(久未洗雪的耻辱)
(3) 反应迟钝;缺乏活力、生气或成效 [sluggish]
卿年少壮,而心力多滞。——《金史·宗尹传》
(4) 又如:滞碾人(言语、行为愚笨的人);滞夯(不灵便);滞拙(迟钝笨拙);滞色(面带晦气);滞晦(呆滞而暗淡)
(5) 固执;拘泥 [stubborn]
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明· 吕坤《别尔赡书》
(6) 又如:滞固(固执而不变通);滞执(固执;不通达);滞隅(谓偏执一端);滞痼(拘执);滞疑(拘泥和疑虑)
(7) 深奥;不易通晓 [abstruse]
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南史》
(8) 又如:滞例(难解的条例);滞说(难理解的说法);滞义(疑难的意义)
滞后、滞留、滞泥、滞涩、滞塞、滞水、滞销、滞育、滞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