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柴帘的拼音_chai lian是什么意思

柴帘

【拼音】: chái lián 【注音】: ㄔㄞˊㄌ一ㄢˊ 【结构】: 柴(上下结构)帘(上下结构) 【繁体】: 柴簾

柴帘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形同竹帘。柴帘[cháilián]⒈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形同竹帘。

基础解释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

引证解释⒈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形同竹帘。引《新华日报》1979.10.11:“柴帘是滨海县传统手工业产品之一,素雅,精巧,远销日本名古屋、东京、大阪等地。”

网络解释柴帘柴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áilián,是指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

综合释义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形同竹帘。《新华日报》1979.10.11:“柴帘是滨海县传统手工业产品之一,素雅,精巧,远销日本名古屋、东京、大阪等地。”柴帘[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形同竹帘。#####《新华日报》@@@@@:“柴帘是滨海县传统手工业产品之一,素雅,精巧,远销日本名古屋、东京、大阪等地。”]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形同竹帘。《新华日报》@@@@@:“柴帘是滨海县传统手工业产品之一,素雅,精巧,远销日本名古屋、东京、大阪等地。”

汉语大词典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形同竹帘。《新华日报》1979.10.11:“柴帘是滨海县传统手工业产品之一,素雅,精巧,远销日本名古屋、东京、大阪等地。”

其他释义1.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形同竹帘。

柴的意思

  拼音  chái   注音  ㄔㄞˊ   
简体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HXSU  仓颉  YPD  郑码  IIRF  四角  22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693  区位  1881  统一码  67F4  笔顺  丨一丨一ノフ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柴的拼音:chái(ㄔㄞˊ)  

⒈ 烧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

⒉ 烧柴祭天:“柴于上帝”。

⒊ 瘦,不松软:柴鸡。柴心儿。

⒋ 姓。

统一码

柴字UNICODE编码U+67F4,10进制: 26612,UTF-32: 000067F4,UTF-8: E6 9F B4。

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vin、brushwood、firewood

造字法

形声:从木、此声

English

firewood, faggots, fu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柴的拼音: chái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此声。本义:捆束的细木小柴)

(2) 同本义 [faggot]

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礼记·月令》注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3) 泛指木柴,小木散材,也指作燃料的木柴[firewood;wood]

柴,小木散材也。——《说文》

树枳棘与薪柴。——《楚辞·愍命》。注:“枯枝为柴。”

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汉书·沟洫志》

(4) 又如:柴荆(乡里用木板、荆条编制而成的门);柴禾(木柴;柴草);木柴;劈柴;柴水(打柴汲水);柴市(木柴交易处);柴山(生长矮小灌木杂草的山)

(5) 枯枝,老木 [fuzz stick;old wood]。如:柴立(有如枯木的站立。也用来形容人清瘦的样子)

(6) 姓

词性变化

柴的拼音: chái  

〈词性:动〉

(1) 烧柴祭天。后又写作“祡” [burn firewood and worship heaven]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书·舜典》

柴望秩于山川。——《书·舜典》

柴于上帝。——《礼记·大传》

柴而望祀山川。——《礼记·王制》

(2) 注:“柴,祭天告至也。”

柴的拼音: chái  

〈词性:形〉

〈词性:方〉∶ 干瘦,皮包骨 [bony]。如:柴毁(身体衰瘦如枯柴);柴瘠(骨瘦如柴)

常用词组

柴草、柴达木盆地、柴刀、柴火、柴鸡、柴门、柴米、柴米油盐、柴油、柴油机

基本词义

柴的拼音: zhài  

〈词性:动〉

(1) 编木维护四周 [fence]

[周武王]乃封 比干之墓,表 商容之闾,柴 箕子之门。——《淮南子》

(2) 又如:柴护(编木围其四面,使不受破坏)

(3) 覆盖 [cover]

掘新井而柴焉。——《管子》

(4) 阻塞;闭塞 [stop]

佞人相汲引而柴正路,俊哲处下位而不见知。——《抱朴子》

(5) 又如:柴门(杜门,闭门);柴路(堵塞道路);柴塞(堵塞)

词性变化

柴的拼音: zhài  

〈词性:名〉

(1) 通“寨”。防守的栅栏篱障 [defending fence]

羽( 关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三国志·吴志》

(2) 又如:柴栅(栅栏);柴楂(木栏,栅栏);柴篱(木栅栏,藩篱)

(3) 也指村墅 [villa]

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唐· 王维《辋川集序》

(4) 另见 chái  

  拼音  lián   注音  ㄌ一ㄢˊ   繁体    
部首  巾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WMH  仓颉  JCLB  郑码  WOLI  四角  3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1588  区位  3317  统一码  5E18  笔顺  丶丶フノ丶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帘(簾)的拼音:lián(ㄌ一ㄢˊ)  

⒈ 商店做标志的旗帜:酒帘。

⒉ 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帘布。帘子。帘栊(a.帘子;b.带帘子的窗户)。

统一码

帘字UNICODE编码U+5E18,10进制: 24088,UTF-32: 00005E18,UTF-8: E5 B8 98。

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hade

造字法

会意:从巾、从穴

English

flag-sign of a tave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帘的拼音: lián  

〈词性:名〉

旧时酒家、茶馆作店招的旗帜,用布做成 [the flag as sign of a tavern]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唐· 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词性变化

帘的拼音:

li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廉声。本义:门帘)

(2) 帘子,遮蔽门窗的用具 [screen;curtain]

簾,堂簾也。——《说文》

簾,户蔽也。——《声类》。

严持箧书,置饰室簾南。——《汉书》

草色入簾青。——唐· 刘禹錫《陋室銘》

入其舍,则密室垂簾。——《聊斋志异·促織》

(3) 又如:簾帷(遮蔽門窗的簾子、布幕);簾籠(窗簾和窗牖);簾旌(簾端所綴之布帛);簾政(皇太後垂簾聽政,故名);簾庑(指堂前廊檐垂簾之處)

(4) 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也用于嫁女时嫁妆的總稱 [dressing case]

箱簾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常用词组

帘布、帘幕、帘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