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准
【拼音】: àn zhǔn 【结构】: 案(上下结构)准(左右结构) 【拼音】: àn zhǔn案准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旧式公文中引述平行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准。案准[ànzhǔn]⒈旧式公文中引述平行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准。
引证解释⒈旧式公文中引述平行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准。引茅盾《尚未成功》:“派到他手上的公文,无非是照抄来文加上‘案准’‘相应’的套头。”
网络解释案准ànzhǔnㄢˋㄓㄨㄣˇ案准
网友释义案准,读音为ànzhǔn,汉语词语,旧式公文中引述平行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准。
汉语大词典旧式公文中引述平行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准。茅盾《尚未成功》:“派到他手上的公文,无非是照抄来文加上‘案准’‘相应’的套头。”
国语辞典旧式公文用语,为叙述平行官署来文的引起词。案准[ànzhǔn]⒈旧式公文用语,为叙述平行官署来文的引起词。
案准造句
1.第六条扣缴义务人应当设立代扣代缴税款账簿和合同资料档案,准确记录企业所得税的扣缴情况,并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
2.这两天,苏越的爱人安雯在微博上爆出,苏越经法院重审改判15年之后,检方不服判决提起抗诉,目前北京市高院已经受理了该抗诉案,准备再次审理。
3.治疗计划系统是伽玛刀的软件,能为临床医生预先规划治疗方案,准确地预见治疗效果从而确保放射治疗的安全性。(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939/)
案的拼音:àn(ㄢˋ)
⒈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案子。案板。书案。条案。拍案而起。
⒉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案。备案。议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⒊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案。血案。案件。案例。案犯。破案。
⒋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⒌ 同“按”。
案字UNICODE编码U+6848,10进制: 26696,UTF-32: 00006848,UTF-8: E6 A1 88。
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桉
case、desk、file、law case、record、table
形声:从木、安声
table, bench; legal case
详细解释◎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2) 同本义 [footed vessel]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
(3)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4) 无靠背的坐具 [stool]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5) 长方形的桌子 [long usu,wooden table]
案,几属。——《说文》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妻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书案;伏案;条案,拍案(拍桌子)
(7) 案件 [legal case]
这么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红楼梦》
(8) 又如:办案;破案;定案;结案;案由(案件的内容提要)
(9) 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 [documents;case]
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陆机《答张士然》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10) 又如:方案;提案;议案;草案
(11) 狱讼的案卷 [records;archives;dossier;files]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2) 又
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13) 又如:案记(卷宗文录);案检(案卷)
(14) 按语。同“按” [note]
案:黄帝葬于桥山,犹曰君臣葬其衣冠。——《论衡·道虚》
(15) 又如:加案
◎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动〉
(1) 按;用手向下压 [press down]
案灌夫项,令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考查,研求 [check;examine;explore]
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王充《论衡·问孔》
(3) 又如:案举(考核并举荐);案事(考问事实);案首(查考记录。又指清朝科举考试时县、府及院试的头名)
(4) 查办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accordingly]
收案致法。——《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下有司案验。——《汉书·息夫躬传》
(5) 又如:案坐,案治(查办);案验(审案定罪);案杀(查办处死)
(6) 查讯、审问 [interrogate;question]
使长安丞案贤。——《汉书·赵尹韩张两传》
(7) 又
出有案问。
(8) 又
案之罪立具。
(9) 又
案验甚急。
(10) 切[脉] [feel]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汉书·王嘉传》
案板、案秤、案牍、案犯、案件、案卷、案例、案情、案头、案语、案子
准(準)的拼音:zhǔn(ㄓㄨㄣˇ)
⒈ 允许,许可:准许。准予。批准。
⒉ 依照,依据:准此处理。
⒊ 定平直的东西:水准。准绳。
⒋ 法则,可以做为依据的:准则。标准。
⒌ 箭靶的中心:准的(dì)。
⒍ 正确:准确。准星。瞄准。
⒎ 一定,确实:准保。准定。
⒏ 鼻子:隆准(高鼻子)。
⒐ 和某类事物差不多,如同,类似:准尉。准平原。
准字UNICODE编码U+51C6,10进制: 20934,UTF-32: 000051C6,UTF-8: E5 87 86。
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準凖
allow、follow、grant、permit、standard、norm
形声:从冫、隹声
approve, allow, permit; in accord
详细解释◎ 准的拼音: zhǔn
〈词性:动〉
(1)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2) 公文用语 [permit]。始于唐·五代 (1) 表示允许,认可
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3) 又如: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2)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如: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3) 表示依据、根据。如:准某部函
(4) 决定,必定 [determine]。公文用语。如:准于某日起程
这准是使猛了劲,岔了气了。——《儿女英雄传》
(5) 折充;抵充 [convert into;compensate]
连身上外盖衣服,脱下准了店钱。——《醒世恒言》
新旧钱暂兼行,新钱千准银一两,旧钱准七钱。——《清史稿》
我有心看上她,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窦娥冤》
(6) 又如:准价(折价);可准(可以抵偿);准算(折算;抵帐)
◎ 准的拼音:
凖 zhǔn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隼( sǔn )声。本义:平,不倾斜)
(2) 同本义(取义于水平,侧重于平稳) [level]
凖,平也。——《说文》。字亦俗作准。段玉裁注:“谓水之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水平谓之凖”
推而放诸东海而凖。——《礼记·祭义》。注:“犹平也。”
(3) 亦指其他物体的平
輈注则利凖,利凖则久,和则安。——《周礼·考工记》
(4) 又如:准望(测绘地图的方法之一)
(5) 准确 [accurate;precise;exact]。如:不知准不准;投篮准;打得准;猜得准;准成(准星;准确可靠);准当(准确恰当);那准不对;没准儿
(6) 轻重相当;均等 [equal]
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系辞》
幸少从女言,得厚息,略相准。——《聊斋志异》
◎ 准的拼音:
凖 zhǔn
〈词性:名〉
(1) 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 [level]
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汉书·律历志上》
(2) 又如:准平(测量平面的仪器)
(3) 标准;法则 [standard;rule]
礼者,节之凖也。——《荀子·致士》
(4) 又如:准式,准格(标准,准则);准限(标准)
(5) 箭靶,靶子。通“埻” [target]
我有平肩舆,前途犹准的。——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
(6) 又如:准的(箭靶;标准;准则);准执(箭靶);准鹄(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准式(标准;楷模);准格(犹言标准、规格)
(7) 鼻子 [nose]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李白《梁甫吟》
(8) 姓
◎ 准的拼音:
凖 zhǔn
〈词性:动〉
(1) 允许;批准 [permit;allow;grant]。 唐、 宋以来公文上许可的批语,俗作“准”
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我要放他,你又苦苦的不准。——《儿女英雄传》
(2) 又如:准查记录;准行(准许;许可);准奏(君主批准臣属的奏章)
(3) 料想;打算 [expect]。如:准拟(料想;打算);准承(料想;打算)
(4) 仿效,效法 [follow]
始都乐寿,号 金城宫,备百官,准 开皇故事。——《新唐书》
(5) 又如:准遵(遵循;依照);准据(依据);准拟(遵循;模仿)
(6) 瞄准 [aim at ]
修胫者使之跖钁,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淮南子》
(7) 又如:准度(测量,衡量);准裁(衡量,裁定);准量(计量;估量)
(8) 测量,度量 [measure]
轼始至 颖,遣吏以水平准之, 淮之涨水高于 新沟几一丈。——《宋史》
(9) 揣测,揣度 [conjecture]
仁君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道而不言,群臣准上意而怀当。——《淮南子》
(10) 按照,依照 [according to]
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乌尚得谓之诗哉。——《答章秀才论诗书》
(11) 又如:准式(依照准则或样式);准律(依照法律);准据(依据)
准保、准备、准的、准定、准噶尔盆地、准话,准话儿、准将、准谱儿、准确、准儿、准绳、准时、准时、准条、准头、准信,准信儿、准星、准许、准予、准则、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