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案牒的拼音_an die是什么意思

案牒

【拼音】: àn dié 【注音】: ㄢˋㄉ一ㄝˊ 【结构】: 案(上下结构)牒(左右结构)

案牒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查阅宗室谱牒。2.官署的文书簿册。案牒[àndié]⒈查阅宗室谱牒。⒉官署的文书簿册。

基础解释查阅宗室谱牒。官署的文书簿册。

引证解释⒈查阅宗室谱牒。引《后汉书·卢植传》:“寻《春秋》之义,王后无嗣,择立亲长,年均以德,德均则决之卜筮。今同宗相后,披图案牒,以次建之,何勋之有?”王先谦集解:“牒,宗室名牒也,披图则知诸王分国,案牒则知宗室远近也。”⒉官署的文书簿册。《新唐书·陆贽传》:“旧制,吏部选以岁集。引乾元后,天下兵兴,率三年一调,吏员稽壅,则案牒丛淆,伪冒蒙真,吏缘以为姦。”

网络解释案牒案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àndié,是指查阅宗室谱牒。

综合释义查阅宗室谱牒。《后汉书·卢植传》:“寻《春秋》之义,王后无嗣,择立亲长,年均以德,德均则决之卜筮。今同宗相后,披图案牒,以次建之,何勋之有?”王先谦集解:“牒,宗室名牒也,披图则知诸王分国,案牒则知宗室远近也。”官署的文书簿册。《新唐书·陆贽传》:“旧制,吏部选以岁集。乾元后,天下兵兴,率三年一调,吏员稽壅,则案牒丛淆,伪冒蒙真,吏缘以为姦。”

网友释义àndiéㄢˋㄉㄧㄝˊ案牒(1).查阅宗室谱牒。《后汉书·卢植传》:“寻《春秋》之义,王后无嗣,择立亲长,年均以德,德均则决之卜筮。今同宗相后,披图案牒,以次建之,何勋之有?”王先谦集解:“牒,宗室名牒也,披图则知诸王分国,案牒则知宗室远近也。”(2).官署的文书簿册。《新唐书·陆贽传》:“旧制,吏部选以岁集。乾元后,天下兵兴,率三年一调,吏员稽壅,则案牒丛淆,伪冒蒙真,吏缘以为奸

汉语大词典(1).查阅宗室谱牒。《后汉书·卢植传》:“寻《春秋》之义,王后无嗣,择立亲长,年均以德,德均则决之卜筮。今同宗相后,披图案牒,以次建之,何勋之有?”王先谦集解:“牒,宗室名牒也,披图则知诸王分国,案牒则知宗室远近也。”(2).官署的文书簿册。《新唐书·陆贽传》:“旧制,吏部选以岁集。乾元后,天下兵兴,率三年一调,吏员稽壅,则案牒丛淆,伪冒蒙真,吏缘以为奸。”

案的意思

  拼音  àn   注音  ㄢ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VSU  仓颉  JVD  郑码  WDZF  四角  3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714  区位  1624  统一码  6848  笔顺  丶丶フフノ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案的拼音:àn(ㄢˋ)  

⒈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案子。案板。书案。条案。拍案而起。

⒉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案。备案。议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⒊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案。血案。案件。案例。案犯。破案。

⒋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⒌ 同“按”。

统一码

案字UNICODE编码U+6848,10进制: 26696,UTF-32: 00006848,UTF-8: E6 A1 88。

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se、desk、file、law case、record、table

造字法

形声:从木、安声

English

table, bench; legal c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2) 同本义 [footed vessel]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

(3)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4) 无靠背的坐具 [stool]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5) 长方形的桌子 [long usu,wooden table]

案,几属。——《说文》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妻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书案;伏案;条案,拍案(拍桌子)

(7) 案件 [legal case]

这么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红楼梦》

(8) 又如:办案;破案;定案;结案;案由(案件的内容提要)

(9) 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 [documents;case]

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陆机《答张士然》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10) 又如:方案;提案;议案;草案

(11) 狱讼的案卷 [records;archives;dossier;files]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2) 又

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13) 又如:案记(卷宗文录);案检(案卷)

(14) 按语。同“按” [note]

案:黄帝葬于桥山,犹曰君臣葬其衣冠。——《论衡·道虚》

(15) 又如:加案

词性变化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动〉

(1) 按;用手向下压 [press down]

案灌夫项,令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考查,研求 [check;examine;explore]

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王充《论衡·问孔》

(3) 又如:案举(考核并举荐);案事(考问事实);案首(查考记录。又指清朝科举考试时县、府及院试的头名)

(4) 查办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accordingly]

收案致法。——《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下有司案验。——《汉书·息夫躬传》

(5) 又如:案坐,案治(查办);案验(审案定罪);案杀(查办处死)

(6) 查讯、审问 [interrogate;question]

使长安丞案贤。——《汉书·赵尹韩张两传》

(7) 又

出有案问。

(8) 又

案之罪立具。

(9) 又

案验甚急。

(10) 切[脉] [feel]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汉书·王嘉传》

常用词组

案板、案秤、案牍、案犯、案件、案卷、案例、案情、案头、案语、案子

  拼音  dié   注音  ㄉ一ㄝˊ   
部首  片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THGS  仓颉  LLPTD  郑码  NXZF  四角  24094  结构  左右电码  3655  区位  7526  统一码  7252  笔顺  ノ丨一フ一丨丨一フ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牒的拼音:dié(ㄉ一ㄝˊ)  

⒈ 文书,证件:通牒。度牒。尺牒。

统一码

牒字UNICODE编码U+7252,10进制: 29266,UTF-32: 00007252,UTF-8: E7 89 92。

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牒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ertificate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documents, records; dispat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牒的拼音: dié  

〈词性:名〉

(1) (会意。从片,葉(   )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

(2) 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writing slip]

版,札也。——《说文》。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

受牒而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截以为牒。——《汉书·路温舒传》

王牒石记。——左思《吴都赋》

(3) 又如:金牒;玉牒

(4) 特指谱籍 [records of family pedigree]

余读牒记。——《史记·三代世表》。索隐:“记系谥之书,以牒为之。”

(5) 又如:谱牒;家牒

(6) 通常由官方颁发的证明某事的文件 [official document]

昨夜军牒来,电兵万五千。——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

(7) 如:通牒;牒文(公文;文书);牒旨(命令);牒署(办理;管理)

(8) 书籍,簿册 [book and noetbook]

壮志异时 (将来) 开史牒。——宋·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其高第者上名牒。——《后汉书·质帝纪》

(9) 讼辞,状子 [certificate]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