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案语的拼音_an yǔ是什么意思

案语

【拼音】: àn yǔ 【注音】: ㄢˋㄩˇ 【结构】: 案(上下结构)语(左右结构) 【简体】: 案语 【繁体】: 案語

案语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案语ànyǔ。(1)同“按语”。

基础解释[author'scommentsCremarks]同“按语”[author/'scommentsCremarks]同“按语”

引证解释⒈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写的说明、提示或考证。引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倘他有案语,就印一附张于后,不然,就随它去罢。”

网络解释案语案语是报纸编辑对发表文章所加的简要批注和说明。按语有评论性、说明性、解释性三种,其中评论性按语是最主要的,它的特点是片言居要,褒贬鲜明。

综合释义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写的说明、提示或考证。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倘他有案语,就印一附张于后,不然,就随它去罢。”案语[ànyǔ]作者对作品的相关内容所做的说明、评论或考证等。也作「按语」。

网友释义按语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简要批注和说明。

汉语大词典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写的说明、提示或考证。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倘他有案语,就印一附张于后,不然,就随它去罢。”

国语辞典作者对作品的相关内容所做的说明、评论或考证等。也作「按语」。

其他释义1.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写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案语造句

1.征引传说分析,通过对各经具体征引经说以及案语的分析,细致探讨了全书实际的宗旨和学术趋向。

2.他的案语强调了研究中娇韵诗瘦腿的混杂变量。

3.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未曾撰写提要者,陆氏均逐一编撰解题,并选录诸书序跋,间加案语,“使一书原委,灿然具备”。

4.这书把三国以前所有征引《论语》或者和《论语》的有关资料都依《论语》原文疏列,有时出己意,加案语。

案的意思

  拼音  àn   注音  ㄢ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VSU  仓颉  JVD  郑码  WDZF  四角  3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714  区位  1624  统一码  6848  笔顺  丶丶フフノ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案的拼音:àn(ㄢˋ)  

⒈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案子。案板。书案。条案。拍案而起。

⒉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案。备案。议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⒊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案。血案。案件。案例。案犯。破案。

⒋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⒌ 同“按”。

统一码

案字UNICODE编码U+6848,10进制: 26696,UTF-32: 00006848,UTF-8: E6 A1 88。

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se、desk、file、law case、record、table

造字法

形声:从木、安声

English

table, bench; legal c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2) 同本义 [footed vessel]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

(3)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4) 无靠背的坐具 [stool]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5) 长方形的桌子 [long usu,wooden table]

案,几属。——《说文》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妻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书案;伏案;条案,拍案(拍桌子)

(7) 案件 [legal case]

这么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红楼梦》

(8) 又如:办案;破案;定案;结案;案由(案件的内容提要)

(9) 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 [documents;case]

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陆机《答张士然》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10) 又如:方案;提案;议案;草案

(11) 狱讼的案卷 [records;archives;dossier;files]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2) 又

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13) 又如:案记(卷宗文录);案检(案卷)

(14) 按语。同“按” [note]

案:黄帝葬于桥山,犹曰君臣葬其衣冠。——《论衡·道虚》

(15) 又如:加案

词性变化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动〉

(1) 按;用手向下压 [press down]

案灌夫项,令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考查,研求 [check;examine;explore]

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王充《论衡·问孔》

(3) 又如:案举(考核并举荐);案事(考问事实);案首(查考记录。又指清朝科举考试时县、府及院试的头名)

(4) 查办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accordingly]

收案致法。——《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下有司案验。——《汉书·息夫躬传》

(5) 又如:案坐,案治(查办);案验(审案定罪);案杀(查办处死)

(6) 查讯、审问 [interrogate;question]

使长安丞案贤。——《汉书·赵尹韩张两传》

(7) 又

出有案问。

(8) 又

案之罪立具。

(9) 又

案验甚急。

(10) 切[脉] [feel]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汉书·王嘉传》

常用词组

案板、案秤、案牍、案犯、案件、案卷、案例、案情、案头、案语、案子

  拼音  yǔ yù   注音  ㄩˇ ㄩ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GKG  仓颉  IVMMR  郑码  SBXJ  四角  31761  结构  左右电码  6133  区位  5179  统一码  8BED  笔顺  丶フ一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语(語)的拼音:yǔ(ㄩˇ)  

⒈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⒉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⒊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⒋ 说:细语。低语。

其他字义

语(語)的拼音:yù(ㄩˋ)  

⒈ 告诉:不以语人。

统一码

语字UNICODE编码U+8BED,10进制: 35821,UTF-32: 00008BED,UTF-8: E8 AF AD。

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unjabi

造字法

形声:从讠、吾声

English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语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discuss;talk about;comment;argue;debate]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speak;say;talk]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cry;chirp;roar]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词性变化

语的拼音:

  

〈词性:名〉

(1) 说的话 [spoken language;word]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idiom;set phrase;proverb;saying]。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word]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language]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signal]。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term used in analysis of sentences]。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常用词组

语病、语词、语调、语法、语锋、语感、语画、语汇、语境、语句、语类楚声、语录、语气、语声、语失、语素、语态、语文、语无伦次、语系、语序、语焉不详、语言、语言学、语义学、语意、语音、语音学、语音学、语用学、语源、语云、语种、语重心长、语助词、语族

基本词义

语的拼音:

  

〈词性:动〉

(1) 告诉,使知道 [inform;tell]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可]以语人

(3) 另见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