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锣
【拼音】: bāng luó 【注音】: ㄅㄤㄌㄨㄛˊ 【结构】: 梆(左右结构)锣(左右结构) 【繁体】: 梆鑼梆锣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梆锣[bāngluó]⒈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引证解释⒈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守御救援》:“每晚各街拨派户丁五人,持梆锣器械,往来巡逻,按更次鸣锣敲梆,直至天明。”《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可奈墻外是梆锣聒噪,堂上是人语喧哗,再也莫想睡得稳。”
网络解释梆锣梆锣,拼音是bāngluó,汉语词语,是指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综合释义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守御救援》:“每晚各街拨派户丁五人,持梆锣器械,往来巡逻,按更次鸣锣敲梆,直至天明。”《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可奈墻外是梆锣聒噪,堂上是人语喧哗,再也莫想睡得稳。”
汉语大词典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守御救援》:“每晚各街拨派户丁五人,持梆锣器械,往来巡逻,按更次鸣锣敲梆,直至天明。”《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可奈墙外是梆锣聒噪,堂上是人语喧哗,再也莫想睡得稳。”
其他释义1.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梆的拼音:bāng(ㄅㄤ)
⒈ 〔梆子〕a.打更用的响器;b.打击乐器,用于戏曲、乐曲伴奏;c.戏曲声腔之一,如“河北梆梆”。
⒉ 象声词,敲打木头的声音:梆梆梆的敲门声。
梆字UNICODE编码U+6886,10进制: 26758,UTF-32: 00006886,UTF-8: E6 A2 86。
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梆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watchman's rattle
详细解释◎ 梆的拼音: bāng
〈词性:名〉
(1) (本义:木名)
(2) 梆子,用竹筒或挖空木头做成的发声器。用于巡更或聚众 [watchman's clapper]
知县才发二梆,不曾坐堂。——《儒林外史》
(3) 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打击乐器梆子的简称 [slit drum]
◎ 梆的拼音: bāng
<象>
敲打木头的声音 [rat-tat]
◎ 梆的拼音: bāng
〈词性:动〉
〈词性:方〉∶敲打 [beat]
好动手去梆。——《白洋淀纪事》
梆硬、梆子、梆子腔
锣(鑼)的拼音:luó(ㄌㄨㄛˊ)
⒈ 一种乐器,铜制,像盘,用槌子敲打出来:锣鼓经(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锣鼓喧天。紧锣密鼓。
锣字UNICODE编码U+9523,10进制: 38179,UTF-32: 00009523,UTF-8: E9 94 A3。
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鑼
gong
形声:从钅、罗声
gong
详细解释◎ 锣的拼音:
鑼 luó
〈词性:名〉
(1) 带卷边的青铜圆盘 [gong],通常用槌子击打就发出柔和而洪亮、能传得很远的声音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2) 又
鸣锣会集。
鸣锣传递。
锣槌、锣鼓、锣鼓喧天、锣齐鼓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