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杀
【拼音】: bàng shā 【结构】: 棒(左右结构)杀(上下结构) 【繁体】: 棒殺棒杀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用棍棒打死。棒杀[bàngshā]⒈用棍棒打死。
引证解释⒈用棍棒打死。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迁顿丘令”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有犯禁者,不避豪彊,皆棒杀之。”
网络解释棒杀棒杀亦称杖杀。中国古代法外酷刑。指用木棒将人打死。《陈书·庚持传》曰:“坐杖杀县民,免封。”《新唐书·刑法志》载,唐德宗时“须当斩绞刑者,决重杖一顿处死,以代极法,故时死罪皆先决杖。”明代自太祖朱元璋始至明末止,施廷杖杖杀大臣历朝沿用,以至“殿陛行杖,习为故事”。
网友释义杖杀,通“杖毙”,也作“棰杀”,活活将犯人打死;是一种用杖击处死罪犯的行刑方式,其适用的范围、性质、特点等与唐德宗建中三年正式宣布废除大部分死罪的绞刑、斩刑之行刑方式而代之以重杖一顿处死以后的情况明显不同,加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杖杀在唐代表现的极为复杂。对唐德宗建中三年以前杖杀的目的、发展变化及特点等进行辨析,可以显示唐中前期法制混乱的现象,揭示其封建法制的本质。
汉语大词典用棍棒打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迁顿丘令”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有犯禁者,不避豪彊,皆棒杀之。”
其他释义1.用棍棒打死。
棒杀造句
1.这曹矮子哪一点像棒杀蹇图的英雄?又哪一点像黄巾军的功臣?换副眼神,刘章看看边上陪来的几只与自己关系比较铁的“哈巴狗”。
2.驿站最苦为走夫,走夫最苦为马夫,步夫、驴夫犹可走慢些少奔波几次,而马夫常常运送紧急军令文书,稍有怠慢就被上官鞭打乃至棒杀。
3.大飞一路棒杀挡路怪,一路摸索,沿途玩家遇到大飞避之无不及。
4.通过以上比对,勿庸赘言,茅台与乔丹都是国宝、国家名片,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它、珍惜它、包容它,而不是去诋毁它、抹黑它、棒杀它。
5.对着周围一排脸黑的赛锅底,夹枪带棒、杀气腾腾的汉子,这三个挂了彩的倒霉蛋翻着白眼条件反射死的蠕动着挤在一起,谁也没敢搭腔。
6.师长发话了,士兵们玩命的射击,正面阵地的楚天棒杀得兴起,抱着机枪冲了出去,他学着刘天楚的口气连喊带嚎叫。
7.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8.挥舞着大木棒杀伤力强,并且耐力不错。
9.民主,无非就是为了人民,由人民棒杀人民。
10.这岂不是棒杀于我,当即心下却是有些不悦的。
包含棒杀的歇后语
赤骨肋受棒 小孩买个花棒槌
棒的拼音:bàng(ㄅㄤˋ)
⒈ 棍子:木棒。棒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棒槌。棒冰。棒球。棒喝(hè )。
⒉ 体力强,能力大,成绩好,水平高:功课棒。身体棒。
棒字UNICODE编码U+68D2,10进制: 26834,UTF-32: 000068D2,UTF-8: E6 A3 92。
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㭋棓
stick、club、goog、fine
形声:从木、奉声
stick, club, truncheon; hit
详细解释◎ 棒的拼音: bà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奉声。本义:棍,杖)
(2) 同本义 [stick;club]
人马逼战,刀不如棒。——《魏书·尔朱荣传》
(3) 又如:棒糖;棍棒;棒打鸳鸯(以强硬手段,破坏他人的夫妇关系,或指阻挠男女的婚事)
(4) [棒球或板球等运动中用的] 击球物 [bat]。如:垒球棒
◎ 棒的拼音: bàng
〈词性:动〉
(1) 用棍棒打 [beat with a stick]
其或迟违,则赤棒棒之。——《北齐书·琅琊王(萧)俨传》
(2) 又如:棒杀(用棍棒打死);棒毒(用棒毒打)
◎ 棒的拼音: bàng
〈词性:形〉
(1) 〈词性:方〉∶好,[水平] 高。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 [good;excellent]。如:字写得棒;功课棒;玉米长得真棒
(2) 〈词性:方〉∶肌肉发达的,强健有力的 [strong]。如:棒实(健壮);棒小伙子
(3) 〈词性:方〉∶坚硬的,不柔软的(多指食物) [hard]。如:棒硬(坚硬)
棒棒糖、棒冰、棒操、棒槌、棒喝、棒球、棒子、棒子面
杀(殺)的拼音:shā(ㄕㄚ)
⒈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
⒉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
⒊ 消减:杀风景。
⒋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
⒌ 收束:杀价。杀尾。
⒍ 勒紧,扣紧:杀车。
⒎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杀字UNICODE编码U+6740,10进制: 26432,UTF-32: 00006740,UTF-8: E6 9D 80。
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殺閷
kill、fordo、raduce
宰
形声:从殳、杀声
kill, slaughter, murder; hurt
详细解释◎ 杀的拼音:
殺 shā
〈词性:动〉
(1)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 shū ):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2) 同本义 [kill;slaughter]
殺,戮也。——《说文》
武王胜殷杀 纣。——《墨子·三辩》
杀气浸盛。——《吕氏春秋·仲秋》
为杀矢。——《考工记·冶氏》
杀其君,虔于乾溪。——《谷梁传·昭公十三年》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上》
子罕杀 宋君而夺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杀猪;杀鸡;杀戒(佛教指禁止杀生的戒律);杀坏(杀死);杀落(被杀;杀死);杀坯(骂人话。该杀的东西);杀鸡扯脖(杀鸡扯腿,杀鸡抹脖。形容十分情急的样子);杀人灭口(怕走漏风声而将人处死)
(4) 攻杀,激战 [fight;go into battle]
二将合兵一处,大杀一阵。魏兵方退。—— 罗贯中《三国演义》
(5) 又如:杀并(厮杀,火并)
(6) 凋落[wither]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赋菊》
(7) 又如:风势稍杀;杀敛(万物凋落敛藏)
(8) 终止;收束 [end]。如:杀住;杀字(书法中草书的收笔);杀收(收束);杀止(截止,停止);杀笔;杀尾
(9) 抑制,压抑 [restrain]。如:杀内(节制性欲)
(10) 败坏;衰败 [spoil]
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苏轼《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
(11) 又如:杀人威风
(12) 取出、挤出 [draw out]。如:白菜馅要加点盐杀一杀水
(13) 棋类术语。指围死或击败对方。亦指对弈 [check]。如:杀一盘
(14) 缚紧,勒紧 [bind tightly]。如:杀缚(束缚;约束;训斥);杀担(束紧担子)
(15) 〈词性:方〉∶刺激 [incite]
汗水流遍了全身,杀痛了脊背,杀痛了脸颊。——王蒙《火之歌》
(16) 压低[价格] [hammer down]。如:杀巧(买东西时趁机压低价格);杀价
(17) 通“弑”( shì )。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murder (one's sovereign or father)]
里克杀 奚齐于 次。——《左传·僖公九年》
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汉书·高帝纪》
◎ 杀的拼音:
殺 shā
〈词性:名〉
猎获物 [bag]
[众上献猎物科]禀王爷,众将献杀。——清· 洪昇《长生殿》
◎ 杀的拼音:
殺 shā
〈词性:形〉
(1) 死板,不可变动 [inflexible]。如:杀定(死规定,硬行规定);杀断(断定、定死)
(2) [口]∶该死的 [damn it!]。如:杀千万,杀才(不得好死的,该杀的);杀坏(该死的)
(3) 寒的;阴森的 [gloomy]。如:杀节(阴冷肃杀时节)
(4) 〈词性:方〉∶接近…的 [next to]。如:杀黑(天刚黑的时侯)
◎ 杀的拼音:
殺 shā
〈词性:副〉
(1) 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之深 [in the extreme]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文选·古诗十九首·其十四》
孩儿,痛杀我也。——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将他气杀也;笑杀人;杀死个(方言。死命地;拼命地)
(3) 很,甚 [very]。用在谓语前。如:杀毛树孔(形容极度疼痛恐惧时发出的喊叫);杀狠(狠命)
杀场、杀虫剂、杀敌致果、杀伐、杀风景、杀害、杀回马枪、杀机、杀鸡骇猴、杀鸡取卵、杀价、杀菌、杀菌剂、杀戮、杀掠、杀气、杀气腾腾、杀青、杀人、杀人不见血、杀人不眨眼、杀人犯、杀人狂、杀人如麻、杀人盈野、杀人越货、杀伤、杀伤半径、杀伤力、杀身成仁、杀身之祸、杀生、杀时间、杀手、杀手锏、杀鼠药、杀死、杀头、杀威棒、杀一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