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谕
【拼音】: bǎng yù 【注音】: ㄅㄤˇㄩˋ 【结构】: 榜(左右结构)谕(左右结构) 【繁体】: 榜諭榜谕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张榜晓谕。榜谕[bǎngyù]⒈张榜晓谕。
引证解释⒈张榜晓谕。引《元史·忽辛传》:“乌蛮等租赋,岁发军徵索乃集,忽辛以利害榜諭诸蛮,不遣一卒,而租赋咸足。”
网络解释榜谕榜谕
综合释义张榜晓谕。《元史·忽辛传》:“乌蛮等租赋,岁发军徵索乃集,忽辛以利害榜諭诸蛮,不遣一卒,而租赋咸足。”榜谕[bǎngyù]
网友释义bǎngyùㄅㄤˇㄧㄩˋ榜谕张榜晓谕。《元史·忽辛传》:“乌蛮等租赋,岁发军徵索乃集,忽辛以利害榜谕诸蛮,不遣一卒,而租赋咸足。”
汉语大词典张榜晓谕。《元史·忽辛传》:“乌蛮等租赋,岁发军徵索乃集,忽辛以利害榜谕诸蛮,不遣一卒,而租赋咸足。”
其他释义1.张榜晓谕。
榜谕造句
1.就连那许县令也将满腹文思用在了如何据这《劝学诗》作一篇县衙劝学榜谕上,而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2.希声闻之,益怒,明日,矫以殷命杀郁于府舍,榜谕中外,诬郁谋叛,并诛其族党。[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3374/造句网]
榜的拼音:bǎng(ㄅㄤˇ)
⒈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榜帖(官府的公告)。红榜。张榜。光荣榜。榜文。发榜。榜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榜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
榜的拼音:bàng(ㄅㄤˋ)
⒈ 摇船的用具:榜人(船工)。
榜字UNICODE编码U+699C,10进制: 27036,UTF-32: 0000699C,UTF-8: E6 A6 9C。
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㮄搒牓
a list of names posted up
形声:从木、旁声
placard; list of successful exam candidates
详细解释◎ 榜的拼音: bǎng
〈词性:名〉
(1) 木片 [wood fiber]
载米三十万斛,钱布数十舫,竖榜为城。——《资治通鉴》
(2) 匾额 [horizontal inscribed board]
魏时, 凌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晋书·王献之传》
(3) 又如:榜题(匾额题字);榜字(写在匾额上的大字)
(4) 告示应试取录的名单 [published list of successful canditates]
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汪洙《喜》
皆不在榜。——《宋史·选举志》
(5) 又如:放榜,榜上无名
(6) 公开张贴的名单、文书、告示 [notice]
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水浒全传》
(7) 又如:光荣榜;榜示(文告,告示)
(8) 屋栋 [ridgepole]
屋栋谓之甍。注:“今谓之榑,亦谓之檩,又谓之榜。”——《营造法式》
◎ 榜的拼音: bǎng
〈词性:动〉
(1) 公开张贴文书、告示 [put up]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白居易《新乐府·杜陵叟》
(2) 又如:榜谕(发榜下告);榜募(张榜招募)
(3) 题署 [inscribe]
而州之僧舍无所谓藏经者,独榜其所居室,曰“思无邪斋”。——宋· 苏轼《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
(4) 另见 bàng;bēng
谕(諭)的拼音:yù(ㄩˋ)
⒈ 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面谕。手谕。谕旨。晓谕。
⒉ 明白,古同“喻”,明白,理解。
⒊ 古同“喻”,比方。
谕字UNICODE编码U+8C15,10进制: 35861,UTF-32: 00008C15,UTF-8: E8 B0 95。
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谕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諭
instruct
形声:从讠、俞声
proclaim, instruct; edict
详细解释◎ 谕的拼音:
諭 yù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2) 同本义 [instruct;tell]
谕,告也。——《说文》
以谕九税之利。——《周礼·掌交》
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周礼·秋官》
(3) 又如:谕葬(圣上发旨的葬仪);面谕;谕知(告谕而使人知晓)
(4) 明白、懂得 [understand;see]
谕,晓也。——《广雅》
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周礼·师氏》注
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荀子·儒效》
又不能谕其内志。——《汉书·文帝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
◎ 谕的拼音:
諭 yù
〈词性:名〉
(1) 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instruction]
这可得便来谕,着魏子英拿 沙龙。——《小五义》
(2) 又如:来谕;手谕;赐谕
(3) 告诫的言辞 [edict]
(4) 比喻 [analogy]
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战国策》
谕告、谕令、谕示、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