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枿
【拼音】: chá niè 【注音】: ㄔㄚˊㄋ一ㄝˋ 【结构】: 槎(左右结构)枿(左右结构)槎枿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树的杈枝。2.指砍伐幼林。槎枿[chániè]⒈树的杈枝。
引证解释⒈树的杈枝。引北周庾信《枯树赋》:“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旧唐书·李说传》:“比夜,定远坠城下槎枿,伤而不死。”清赵翼《落皮树》诗:“凌霄抽条枚,浥露透槎枿。”⒉见“槎蘖”。
网络解释槎枿槎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chániè,意思是树的杈枝。
综合释义树的杈枝。北周庾信《枯树赋》:“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旧唐书·李说传》:“比夜,定远坠城下槎枿,伤而不死。”清赵翼《落皮树》诗:“凌霄抽条枚,浥露透槎枿。”见“槎蘖”。
其他释义1.树的杈枝。
槎的拼音:chá(ㄔㄚˊ)
⒈ 木筏:浮槎。泛槎。星槎。乘槎。
⒉ 同“茬”。
槎字UNICODE编码U+69CE,10进制: 27086,UTF-32: 000069CE,UTF-8: E6 A7 8E。
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槎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茬楂查
形声:从木、差声
raft; time, occasion; to hew
详细解释◎ 槎的拼音: chá
〈词性:动〉
用刀斧砍斫 [cut;chop]
山不槎蘖,泽不伐夭。——《国语·鲁语上》
◎ 槎的拼音: chá
〈词性:名〉
(1) 树木的枝桠 [branch]
(2) 又如:槎牙(亦作“槎桠”。错杂、参差不齐的样子;又指枝叉);槎丫(槎砑。本指树枝的分叉,也指怪石歧出的状态)
(3) 同“茬” [stubble]。如:槎木(残留的根茬)
(4) 同“楂”。木筏 [wood raft]。如:乘槎;浮槎(乘筏泛游)
◎ 槎的拼音: zhà
〈词性:动〉
(1) 斫、斜砍 [chop]
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天。——《国语·鲁语上》
(2) 又如:槎山(劈山开路);槎孽(砍伐幼林)
(3) 另见 chá
枿的拼音:niè(ㄋ一ㄝˋ)
⒈ 古同“蘖”(a.树木砍去后又长出的芽子,如“山无槎枿。”b.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如“今洲上犹有陈根余枿。”)。
枿字UNICODE编码U+67BF,10进制: 26559,UTF-32: 000067BF,UTF-8: E6 9E BF。
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