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底
【拼音】: chè dǐ 【注音】: ㄔㄜˋㄉ一ˇ 【结构】: 澈(左右结构)底(半包围结构) 【简体】: 澈底 【繁体】: 澈底澈底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清澈见底。彻底;完全。澈底[chèdǐ]⒈清澈见底。⒉彻底;完全。
引证解释⒈清澈见底。引唐元稹《韦兵曹臧文》诗:“摩天气直山曾拔,澈底心清水共虚。”明李开先《端正好·赠康对山》套曲:“岐山彩凤鸣,黄河澈底清。”⒉彻底;完全。引鲁迅《故事新编·起死》:“专管自己的衣服,真是一个澈底的利己主义者。”冰心《寄小读者》十一:“这个澈底光明柔洁的夜,原只为他而有的。”
网络解释澈底chèdǐㄔㄜˋㄉㄧˇ
综合释义清澈见底。唐元稹《韦兵曹臧文》诗:“摩天气直山曾拔,澈底心清水共虚。”明李开先《端正好·赠康对山》套曲:“岐山彩凤鸣,黄河澈底清。”彻底;完全。鲁迅《故事新编·起死》:“专管自己的衣服,真是一个澈底的利己主义者。”冰心《寄小读者》十一:“这个澈底光明柔洁的夜,原只为他而有的。”澈底[chèdǐ]完全、贯通到底。《老残游记.第一七回》:「我已澈底想过,只有不管的一法。」也作「彻底」。
汉语大词典(1).清澈见底。唐元稹《韦兵曹臧文》诗:“摩天气直山曾拔,澈底心清水共虚。”明李开先《端正好·赠康对山》套曲:“岐山彩凤鸣,黄河澈底清。”(2).彻底;完全。鲁迅《故事新编·起死》:“专管自己的衣服,真是一个澈底的利己主义者。”冰心《寄小读者》十一:“这个澈底光明柔洁的夜,原只为他而有的。”
国语辞典完全、贯通到底。《老残游记.第一七回》:「我已澈底想过,只有不管的一法。」也作「彻底」。澈底[chèdǐ]⒈完全、贯通到底。也作「彻底」。引《老残游记·第一七回》:「我已澈底想过,只有不管的一法。」近透澈反马虎英语variantof徹底|彻底[che4di3]
辞典简编版完全、贯通到底。 【造句】市长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澈底整顿混乱的交通。
其他释义1.清澈见底。2.彻底;完全。
澈底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透澈 透切
反义词 马虎
澈底造句
1.只要人人能遵守秩序,警察也能澈底取缔违规,交通情况的改善指日可待。
2.大将军率领着千军万马衝锋陷阵,一举将敌人澈底歼灭。
3.我们应澈底执行上级的命令,不可阳奉阴违。
4.为了提升业绩,公司决定将旧制度澈底地改弦更张。
5.此事关系重大,须澈底查明真相,切不可轻举妄动。
6.因为我曾得罪过他,他就在朋友面前借题发挥,澈底刮了我一顿。
7.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让我们来个釜底抽薪,澈底解决。
8.大将军率领着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一举将敌人澈底歼灭。
9.学校前面流淌一条无名的小溪,弯弯曲曲的,溪水清亮澈底,小溪的两岸是连绵的青山,蓊郁的树林,山凹里很宁静,流水汩汩,清风徐徐,每天当我漫步在小溪畔时,总觉得天地间一片清纯。
10.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扬汤止沸的方法,无法澈底解决问题。
关于澈底的诗词
《鉴轩·一泓清澈底》
包含澈底的歇后语
石刻底下的冰瘤子
澈的拼音:chè(ㄔㄜˋ)
⒈ 水清:清澈。澄澈。澈底。
⒉ 同“彻”。
澈字UNICODE编码U+6F88,10进制: 28552,UTF-32: 00006F88,UTF-8: E6 BE 88。
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澈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徹
clear
形声
thoroughly, completely
详细解释◎ 澈的拼音: chè
<形
(1) (形声。从水,本义:水清)
(2) 同本义 [clear;limpid]
澈,水澄也。——《玉篇》
白石粼粼。——《诗·唐风·扬之水》。传:“粼粼,清澈也。”
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唐· 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清潭镜澈。——《水经注》
(3) 又如:清澈(水清而透明);澈底(水清可见底);澈亮(清澈明亮);澈漠(清澈)
(4) 清朗 [clean and bright]
露凝无游氛,无高风景澈。——晋· 陶潜《和郭主簿》
(5) 通,达 [all through;penetrating]。如:澈夜(通宵);澈虚(完全虚幻);澈底澄清(完全清楚,毫无遗漏);澈悟(完全醒悟;彻底理解);澈骨(透骨);澈映(通体映照);澈透(透彻)
底的拼音:dǐ(ㄉ一ˇ)
⒈ 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⒉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⒊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⒋ 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⒌ 何,什么:底事伤感。
⒍ 古同“抵”,达到。
底的拼音:de(˙ㄉㄜ)
⒈ 同“的”。
底字UNICODE编码U+5E95,10进制: 24213,UTF-32: 00005E95,UTF-8: E5 BA 95。
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㡳
bottom、fundus
顶
详细解释◎ 底的拼音: de
(1) “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2) 另见 dǐ
◎ 底的拼音: dǐ
〈词性:动〉
(1) (形声。从广( yǎn ),氐( dǐ )声。本义:止住;停滞)
(2) 同本义 [stop]
底,止居也。——《说文》
勿使有壅蔽湫底。——《左传·昭公元年》
(3) 又
底禄以德。
有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
盟以底信。——《左传·昭公十三年》
戾久将底。——《国语·晋语》
(4) 又如:底止(结局);底着(停滞;滞留);底遏(遏止);底滞(滞留)
(5) 隐藏 [hide]。如:底伏(隐伏)
(6) 达到 [arrive]。如:底定(稳定,平定);底豫(由不悦变成欢乐);底平(底定);底成(取得成功)
(7) 引致 [incur]。如:底力(致力;尽力);底服(致使臣服)
(8) 磨砺 [grind]。如:底厉(砥砺。指磨石);底兵(磨砺兵器)
◎ 底的拼音: dǐ
〈词性:名〉
(1) 最下面,底端 [bottom;base]
底,一曰下也。——《说文》
实惟无底之谷。——《列子·汤问》
则言黄泉之底。——《淮南子·脩务》
清澈见底。——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如:鞋底;箱底;桶底。引申为下层,下面。如:底下人(仆役);底土层;底冰
(3) 底子;基础 [foundation]。如:底簟(根基,基础);底下书(指学有根底的著作)
(4) 草图、草案、草稿、预备性或试验性的略图或文本 [rough draft]。如:底样
(5) 底细;内情 [the ins and outs (of a matter)]。又如:底里(内幕,内情;详细);底脚(底细;住址);底脚里人儿(内线人物)
(6) 引申为尽头;末尾 [end]。如:年底;月底;底极(终点;终极)
(7) 几何图形的基线或基面 [base]。如:圆锥的底
(8) 文物,史料,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来的证据、知识或资料 [record]。如:留个底儿
(9) 构成观察或体验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物理或物质条件 [background]。如:白底红花
◎ 底的拼音: dǐ
〈词性:代〉
(1) 疑问代词。何,什么 [what]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宋范成大《双燕》
(2) 又如:底作(何为,干什么);底事(何事);底物(何物);底处(何处);底许(几许,多少)
(3) 指示代词。此,这 [this]。如:底事(此事)
◎ 底的拼音: dǐ
〈词性:副〉
(1) 尽;极 [very]。如:底发(尽量发出);底烦(愁闷之至)
(2) 的确;确实 [certainly]。如:底确(定准)
(3) 另见 de
底版、底本、底边、底册、底层、底肥、底粪、底稿、底工、底火、底货、底角、底襟,底襟儿、底孔、底里、底梁、底码、底牌、底盘、底片、底漆、底气、底色、底墒、底数、底图、底土、底细、底下、底下人、底线、底薪、底样、底蕴、底账、底子、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