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熛怒的拼音_biāo nu是什么意思

熛怒

【拼音】: biāo nù 【注音】: ㄅ一ㄠㄋㄨˋ 【结构】: 熛(左右结构)怒(上下结构)

熛怒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火盛貌。引申为热盛。风迅猛貌。赤熛怒的省称。古谓五方帝之一,指南方赤帝,司夏。熛怒[biāonù]⒈火盛貌。⒉引申为热盛。⒊风迅猛貌。⒋赤熛怒的省称。古谓五方帝之一,指南方赤帝,司夏。

引证解释⒈火盛貌。引《诗·小雅·正月》“燎之方扬”汉郑玄笺:“火田为燎,燎之方盛之时,炎炽熛怒,寧有能灭息之者!”《隋书·礼仪志二》:“夏迎赤熛怒者,火色熛怒,其灵炎至明盛也。”⒉引申为热盛。引元王恽《苦热叹四十韵》:“今年六月中,荼毒逾往岁。金晶才始状,熛怒势此鋭。”⒊风迅猛貌。引《文选·宋玉<风赋>》:“飘忽淜滂,激颺熛怒。”李善注:“熛怒,如熛之声。”清吴伟业《八风诗》之七:“飞廉熛怒向人间,徐福求仙恨未还。”⒋赤熛怒的省称。古谓五方帝之一,指南方赤帝,司夏。引金王琢《癸酉岁大热》诗:“手摇斗柄酌炎海,力逐熛怒乘离宫。”清唐孙华《酷暑次日忽大风雨》诗:“直疑招矩战熛怒,乾坤震动惊雷硠。”

网络解释熛怒熛怒,指风迅猛貌。

综合释义火盛貌。《诗·小雅·正月》“燎之方扬”汉郑玄笺:“火田为燎,燎之方盛之时,炎炽熛怒,寧有能灭息之者!”《隋书·礼仪志二》:“夏迎赤熛怒者,火色熛怒,其灵炎至明盛也。”引申为热盛。元王恽《苦热叹四十韵》:“今年六月中,荼毒逾往岁。金晶才始状,熛怒势此鋭。”风迅猛貌。《文选·宋玉<风赋>》:“飘忽淜滂,激颺熛怒。”李善注:“熛怒,如熛之声。”清吴伟业《八风诗》之七:“飞廉熛怒向人间,徐福求仙恨未还。”赤熛怒的省称。古谓五方帝之一,指南方赤帝,司夏。金王琢《癸酉岁大热》诗:“手摇斗柄酌炎海,力逐熛怒乘离宫。”清唐孙华《酷暑次日忽大风雨》诗:“直疑招矩战熛怒,乾坤震动惊雷硠。”

网友释义吉田顺一,是蒙古学研究学者、日本蒙古协会理事长、日本蒙古学会副会长、早稻田大学教授。

其他释义1.火盛貌。2.引申为热盛。3.风迅猛貌。4.赤熛怒的省称。古谓五方帝之一,指南方赤帝,司夏。

关于熛怒的诗词

《检斋去年作赤熛怒颂以示》

熛的意思

  拼音  biāo   注音  ㄅ一ㄠ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OSFI  仓颉  FMWF  郑码  UOFB  四角  91891  结构  左右电码  3577  统一码  719B  笔顺  丶ノノ丶一丨フ丨丨一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熛的拼音:biāo(ㄅ一ㄠ)  

⒈ 飞迸的火焰:“士纵火焚西南,熛延城中。”

⒉ 燃烧:“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

⒊ 闪光:“海内云蒸,雷动电熛。”

⒋ 疾速:“卒如熛风。”

统一码

熛字UNICODE编码U+719B,10进制: 29083,UTF-32: 0000719B,UTF-8: E7 86 9B。

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火、票声

English

blaz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熛的拼音: biāo  

〈词性:名〉

(1) 火星迸飞,也指迸飞的火焰 [flying flame]

熛,火飞也。从火,票声。——《说文》

火烈熛林。——左思《吴都赋》

百尺之宝,以突隙之熛焚。——《韩非子》

(2) 又如:熛炭(燃烧着的炭火。熛:迸飞的火焰);熛火(火焰);熛矢(带火的箭矢)

(3) 光 [light]

海内云蒸,雷动电摽。——《后汉书》。李贤注:“熛,光也。”

(4) 通“飙”。暴风 [violent storm wind;whirlwind]

雷动熛至,星流霆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胜广熛起,梁籍扇烈。——《汉书·叙传下》

(5) 又如:熛至(指疾风迅猛来临。比喻来势迅猛)

词性变化

熛的拼音: biāo  

〈词性:形〉

(1) 迅疾 [fast]

气冲郁而熛起。——成公子安《啸赋》

(2) 又如:熛风(迅急的风);熛起(迅猛而起)

(3) 赤色 [red]。如:熛阙(赤色的宫阙)

  拼音    注音  ㄋㄨˋ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VCNU  仓颉  VEP  郑码  ZMXW  四角  47334  结构  上下电码  1829  区位  3713  统一码  6012  笔顺  フノ一フ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怒的拼音:nù(ㄋㄨˋ)  

⒈ 生气,气愤: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

⒉ 气势盛:怒涛。怒火。心花怒放。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族。

⒋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怒之”。

统一码

怒字UNICODE编码U+6012,10进制: 24594,UTF-32: 00006012,UTF-8: E6 80 92。

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nger、fury、rag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心、奴声

English

anger, rage, passion; ang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怒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 同本义 [anger;fury;rage]

怒,恚也。——《说文》

怨而不怒。——《国语·周语》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邶风·柏舟》

驴不胜怒。——唐· 柳宗元《三戒》

吏呼一何怒。——唐· 杜甫《石壕吏》

王怒。——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瞋目大怒。

(4) 又如:怒烘烘(怒哄哄,怒叿叿,怒吽吽。怒气冲冲的样子);怒恶(嘖怒,发恨);怒心(愤怒之心);怒忿(气愤);怒恚(愤怒);怒猊(愤怒的狮子);怒恼(恼怒);怒愤(愤怒);怒噪(愤怒喧哗)

(5) 谴责 [blame]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礼记·内则》

(6) 又如:怒怨(责备);怒言(谴责之言);怒谴(责怪)

(7) 奋起;奋发 [do all one can]

[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8) 又如:怒行(奋斗疾行);怒马(奋马);怒臂(奋臂)

(9) 激怒 [irritate]

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史记》

夫唯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宋· 苏洵《权书上》

(10) 超过 [surpass]

刑罚不怒罪,爵赏不踰德。——《荀子·君子》

词性变化

怒的拼音:   

〈词性:形〉

(1) 气势很盛、不可遏止 [in profusion;burst]

秋高风怒号。——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如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务 》序

(2)飘风怒吹。——[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怒水(湍急的水流);怒生(蓬勃生长);怒芒(刺射的光芒);怒华(花盛开);怒浪(汹涌的波浪);怒张(波涛汹涌的样子);怒涌(猛烈翻腾);怒发(勃发);怒涨(水势急剧上涨);怒目切齿

(4) 声响巨大 [roaring]。如:怒号;怒涛

怒的拼音:   

〈词性:名〉

(1) 通“孥”。妻子儿女[wife and children]

黄帝、 尧、 舜诛而不怒。——《商君书·更法》

(2) 通“帑”。彗星尾[tail]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其怒,青黑色。——《汉书·天文志》

常用词组

怒不可遏、怒潮、怒叱、怒斥、怒冲冲、怒发冲冠、怒放、怒号、怒喝、怒吼、怒火、怒江、怒骂、怒目、怒目切齿、怒气、怒气冲冲、怒气冲天、怒容、怒容满面、怒色、怒视、怒涛、怒形于色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