熛火
【拼音】: biāo huǒ 【注音】: ㄅ一ㄠㄏㄨㄛˇ 【结构】: 熛(左右结构)火(独体结构)熛火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火焰。熛火[biāohuǒ]⒈火焰。
引证解释⒈火焰。引《尸子》卷上:“熛火始起,易息也,及其焚云梦、孟诸,虽以天下之役,扜江汉之水,弗能救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伍胥在旁,目若熛火,声如雷霆。”明梁辰鱼《浣纱记·显圣》:“远远望见胥门城上一个神道,目如熛火,头若车轮。”
网络解释熛火熛火,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火焰。《尸子》卷上:“熛火始起,易息也,及其焚云梦、孟诸,虽以天下之役,扜江汉之水,弗能救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伍胥在旁,目若熛火,声如雷霆。”明梁辰鱼《浣纱记·显圣》:“远远望见胥门城上一个神道,目如熛火,头若车轮。”
网友释义biāohuǒㄅㄧㄠㄏㄨㄛˇ熛火火焰。《尸子》卷上:“熛火始起,易息也,及其焚云梦、孟诸,虽以天下之役,扜江汉之水,弗能救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伍胥在旁,目若熛火,声如雷霆。”明梁辰鱼《浣纱记·显圣》:“远远望见胥门城上一个神道,目如熛火,头若车轮。”《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时子胥在旁,目若熛火,声如雷霆,乃进曰:‘夫飞鸟在青云之上,尚欲弯弓而射之,况近集于庭庑乎?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一旦稍得志,如放虎于山,纵鲸于海,不复可制矣!’”
其他释义1.火焰。
包含熛火的歇后语
火车拉大粪 鸡毛扔火里 油火腿子被蛇咬 老妈妈吃火锅 一口吹灭火焰山
熛的拼音:biāo(ㄅ一ㄠ)
⒈ 飞迸的火焰:“士纵火焚西南,熛延城中。”
⒉ 燃烧:“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
⒊ 闪光:“海内云蒸,雷动电熛。”
⒋ 疾速:“卒如熛风。”
熛字UNICODE编码U+719B,10进制: 29083,UTF-32: 0000719B,UTF-8: E7 86 9B。
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㶾䙳
形声:从火、票声
blaze
详细解释◎ 熛的拼音: biāo
〈词性:名〉
(1) 火星迸飞,也指迸飞的火焰 [flying flame]
熛,火飞也。从火,票声。——《说文》
火烈熛林。——左思《吴都赋》
百尺之宝,以突隙之熛焚。——《韩非子》
(2) 又如:熛炭(燃烧着的炭火。熛:迸飞的火焰);熛火(火焰);熛矢(带火的箭矢)
(3) 光 [light]
海内云蒸,雷动电摽。——《后汉书》。李贤注:“熛,光也。”
(4) 通“飙”。暴风 [violent storm wind;whirlwind]
雷动熛至,星流霆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胜广熛起,梁籍扇烈。——《汉书·叙传下》
(5) 又如:熛至(指疾风迅猛来临。比喻来势迅猛)
◎ 熛的拼音: biāo
〈词性:形〉
(1) 迅疾 [fast]
气冲郁而熛起。——成公子安《啸赋》
(2) 又如:熛风(迅急的风);熛起(迅猛而起)
(3) 赤色 [red]。如:熛阙(赤色的宫阙)
火的拼音:huǒ(ㄏㄨㄛˇ)
⒈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⒉ 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⒊ 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
⒋ 发怒,怒气:火暴。火性。
⒌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⒍ 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
⒎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⒏ 姓。
火字UNICODE编码U+706B,10进制: 28779,UTF-32: 0000706B,UTF-8: E7 81 AB。
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夥灬煷
ammunition、anger、fire、urgent
水
象形:像火焰形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详细解释◎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fire]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fire (as a disaster)]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lights;torch]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brilliant rays;radiance]。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heat,steam]。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fire]——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huo,a military unit]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Mars]。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firearms]。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war]。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中医]∶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internal heat]。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ancient var.of 伙]。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动〉
(1) 焚烧;烧毁 [burn down]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cook]。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anger;temper]。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形〉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red]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urgent;pressing]。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火把、火伴、火爆,火暴、火并、火不登、火柴、火场、火车、火冲冲、火铳、火床、火地岛、火电、火毒、火夫、火攻、火怪、火光、火棍、火锅、火海、火海刀山、火红、火候、火呼呼、火花、火化、火环、火鸡、火急、火齐、火家、火架、火剪、火碱、火箭、火箭炮、火经、火井、火警、火镜、火居道士、火炬、火锯、火炕、火坑、火辣辣、火烙铁、火犁、火力、火力发电、火镰、火亮,火亮儿、火烈、火龙、火龙、火笼、火炉、火轮、火冒三丈、火帽、火媒、火煤,火媒,火媒儿、火门、火棉、火棉胶、火苗、火捻,火捻儿、火奴鲁鲁、火炮、火盆、火票、火漆、火气、火器、火钳、火枪、火墙、火情、火球、火圈、火热、火绒、火色、火山、火山灰、火山口、火上加油、火上浇油、火烧、火烧火燎、火烧眉毛、火烧云、火舌、火石、火势、火势、火树银花、火速、火炭、火塘、火烫、火头、火头军、火头上、火腿、火网、火险、火线、火硝、火星、火星人、火刑、火性、火性子、火眼金睛、火焰、火药、火药味、火印、火油、火源、火灾、火葬、火躁、火纸、火中取栗、火种、火烛、火主、火柱、火箸、火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