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熬茶的拼音_ao cha是什么意思

熬茶

【拼音】: áo chá 【注音】: ㄠˊㄔㄚˊ 【结构】: 熬(上下结构)茶(上下结构)

熬茶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旧时喇嘛教信徒向寺庙布施酥油茶及金钱等物,称为熬茶。2.一种加佐料煮成的茶。熬茶[áochá]⒈旧时喇嘛教信徒向寺庙布施酥油茶及金钱等物,称为熬茶。⒉一种加佐料煮成的茶。

基础解释旧时喇嘛教信徒向寺庙布施酥油茶及金钱等物,称为熬茶。一种加佐料煮成的茶。

引证解释⒈旧时喇嘛教信徒向寺庙布施酥油茶及金钱等物,称为熬茶。引清魏源《圣武记》卷五:“东西数万里,熬茶膜拜,视若天神。”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阿睦尔撒纳又寄信藏中熬茶,言已总四部时,善待达赖喇嘛,振兴黄教。”⒉一种加佐料煮成的茶。引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芽茶得盐,不苦而甜。古人煎茶必加薑盐……今内廷皆用熬茶,尚有古意。”

网络解释熬茶熬茶,汉语词语,是一个多义词,有三重意思:一是指旧时喇嘛教信徒向寺庙布施酥油茶及金钱等物。二是指一种加佐料煮成的茶。三是指将沏成的茶喝过几遍,然后倾入砂壶中,上火熬煮,以致茶的苦味黄色尽出。

综合释义旧时喇嘛教信徒向寺庙布施酥油茶及金钱等物,称为熬茶。清魏源《圣武记》卷五:“东西数万里,熬茶膜拜,视若天神。”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阿睦尔撒纳又寄信藏中熬茶,言已总四部时,善待达赖喇嘛,振兴黄教。”一种加佐料煮成的茶。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芽茶得盐,不苦而甜。古人煎茶必加薑盐……今内廷皆用熬茶,尚有古意。”

汉语大词典(1).旧时喇嘛教信徒向寺庙布施酥油茶及金钱等物,称为熬茶。清魏源《圣武记》卷五:“东西数万里,熬茶膜拜,视若天神。”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阿睦尔撒纳又寄信藏中熬茶,言已总四部时,善待达赖喇嘛,振兴黄教。”(2).一种加佐料煮成的茶。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芽茶得盐,不苦而甜。古人煎茶必加姜盐……今内廷皆用熬茶,尚有古意。”

包含熬茶的歇后语

戴起眼镜喝滚茶 黄瓜熬白瓜

熬的意思

  拼音  āo áo   注音  ㄠ ㄠˊ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GQTO  仓颉  GKF  郑码  CIMU  四角  58334  结构  上下电码  3581  区位  1630  统一码  71AC  笔顺  一一丨一フノノ一ノ丶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熬的拼音:āo(ㄠ)  

⒈ 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里煮:熬白菜。

其他字义

熬的拼音:áo(ㄠˊ)  

⒈ 久煮:熬粥。熬药。

⒉ 忍受,耐苦支持:煎熬。熬夜。熬炼。

⒊ 古同“嗷”。

统一码

熬字UNICODE编码U+71AC,10进制: 29100,UTF-32: 000071AC,UTF-8: E7 86 AC。

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熬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oil、decoct、cook in water

造字法

形声:从灬、敖省声

English

cook down, to boil; end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熬的拼音: āo  

〈词性:动〉

(1) (词源见 áo  声) 把蔬菜等加水并放在文火上煮 [stew]。如:熬白菜;熬豆腐

(2) 另见 áo  

其它字义的拼音:


熬的拼音: 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敖声。本义:煎干;炒干)

(2) 同本义 [extract sth.by heating]

熬,干煎也。——《说文》

熬,火干也。以火而干五谷之类。——《方言七》

淳熬。——《礼记·内则》

设熬。——《周礼·小祝》

何物中长食?胡麻慢火熬。——王建《隐者居》

(3) 又如:熬谷(干炒过的谷物);熬稃(爆米花)

(4) 用小火慢煮 [stew;boil]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新唐书·摩揭陀传》

(5) 又如:熬粥(慢火煮粥);熬汤(煮物制汤)

(6) 忍受;忍耐;坚持 [drag on;hold out]

我心兮煎熬。——《楚辞·怨上》

二则口渴难熬。——《水浒》

(7) 又如:熬不住(忍耐不了);熬不过苦刑

(8) 另见 āo  

常用词组

熬出头、熬不过、熬更守夜、熬煎、熬夜

基本词义

熬的拼音: 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敖声。本义:煎干;炒干)

(2) 同本义 [extract sth.by heating]

熬,干煎也。——《说文》

熬,火干也。以火而干五谷之类。——《方言七》

淳熬。——《礼记·内则》

设熬。——《周礼·小祝》

何物中长食?胡麻慢火熬。——王建《隐者居》

(3) 又如:熬谷(干炒过的谷物);熬稃(爆米花)

(4) 用小火慢煮 [stew;boil]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新唐书·摩揭陀传》

(5) 又如:熬粥(慢火煮粥);熬汤(煮物制汤)

(6) 忍受;忍耐;坚持 [drag on;hold out]

我心兮煎熬。——《楚辞·怨上》

二则口渴难熬。——《水浒》

(7) 又如:熬不住(忍耐不了);熬不过苦刑

(8) 另见 āo  

常用词组

熬出头、熬不过、熬更守夜、熬煎、熬夜

  拼音  chá   注音  ㄔㄚˊ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AWSU  仓颉  TOD  郑码  EOF  四角  44904  结构  上下电码  5420  区位  1872  统一码  8336  笔顺  一丨丨ノ丶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茶的拼音:chá(ㄔㄚˊ)  

⒈ 常绿灌木,叶长椭圆形,有锯齿,经加工制为饮料,就是茶叶;秋末开花,白色;种子可榨油;木质致密,供雕刻用:茶树。茶农。

⒉ 特指“茶叶”:绿茶。红茶。花茶。沱茶。龙井茶。乌龙茶。

⒊ 用茶叶沏成的饮料:茶水。茶饭。茶点(茶水、点心)。茶话会。茶博士(善于烹茶的人,亦指卖茶的人或茶馆侍者)。茶余饭后。

⒋ 泛指某些饮料:茶汤。面茶。果茶。

⒌ 特指“茶点”:早茶。晚茶。

统一码

茶字UNICODE编码U+8336,10进制: 33590,UTF-32: 00008336,UTF-8: E8 8C B6。

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ea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ea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茶的拼音: chá  

〈词性:名〉

(1) 茶树 [tea tree]。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灌木,有披针形的叶和芳香的白花。如:茶圃(种植茶树的园圃);茶户(栽茶的农户。也指茶商)

(2) 茶叶。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供泡取饮料用 [tea;tea-leaf]

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茶市(茶叶市场)

(4) 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 [tea]

唐人煎茶,用姜用盐。—— 苏轼《东坡志林》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茶座(茶馆为卖茶而设的座位);茶坊(茶局子、茶局。指茶馆)

(6) 某些由蒸发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用品 [paste]。如:杏仁茶;面茶

(7) 某些饮料的名称 [certain kinds of soft drink]。如:奶茶

(8) 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 [bretrothal presents]。如:三茶六礼;受茶;茶红(订婚时送的礼品,也叫“下茶”或“茶定”)

词性变化

茶的拼音: chá  

〈词性:动〉

饮茶;喝水 [drink tea]。如:茶话(饮茶谈话)

常用词组

茶博士、茶场、茶匙、茶道、茶点、茶饭、茶房、茶缸,茶缸子、茶馆、茶褐色、茶壶、茶花,茶花儿、茶话会、茶几、茶镜、茶具、茶枯、茶楼、茶卤儿、茶末、茶农、茶钱、茶色、茶社、茶水、茶水摊、茶亭、茶托,茶托儿、茶碗、茶锈、茶叶、茶叶蛋、茶油、茶余饭后、茶园、茶砖、茶子油、茶座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