猋竖
【拼音】: biāo shù 【注音】: ㄅ一ㄠㄕㄨˋ 【结构】: 猋(上下结构)竖(上下结构) 【繁体】: 猋豎猋竖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谓疾风突起。猋竖[biāoshù]⒈谓疾风突起。
引证解释⒈谓疾风突起。引晋陆机《文赋》:“粲风飞而猋竖,鬱云起乎翰林。”
网络解释猋竖词语解释
综合释义谓疾风突起。晋陆机《文赋》:“粲风飞而猋竖,鬱云起乎翰林。”猋竖[biāoshù]
网友释义biāoshùㄅㄧㄠㄕㄨˋ猋竖(猋竖) 谓疾风突起。晋陆机《文赋》:“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其他释义1.谓疾风突起。
猋的拼音:biāo(ㄅ一ㄠ)
⒈ 犬跑的样子。
⒉ 迅速:“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⒊ 古通“飙”,暴风;旋风:“猋风暴雨总至。”
⒋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猋字UNICODE编码U+730B,10进制: 29451,UTF-32: 0000730B,UTF-8: E7 8C 8B。
猋字由三个犬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贆飆
会意
wind; storm; gale; dog moving; (Cant.) running quickly
详细解释◎ 猋的拼音: biāo
〈词性:名〉
(1) [形]∶狗奔跑的样子 [dogs moving]
犬走貌,从三犬。——《说文》
(2) [名]∶疾风,暴风。同“飙”[whirlwind]。如:猋腾(同“飙腾”。狂风飞卷)
竖(竪)的拼音:shù(ㄕㄨˋ)
⒈ 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竖立。竖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竖琴。竖起耳朵听。
⒉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往下。
⒊ 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与“横”相对:竖着写。
⒋ 旧称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为卑贱的:童竖。竖子(a.童仆;b.鄙贱的称呼,如“竖竖不足与谋”。亦称“竖小子”)。
竖字UNICODE编码U+7AD6,10进制: 31446,UTF-32: 00007AD6,UTF-8: E7 AB 96。
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竪豎㑠㒘䜿䝂
erect、perpendicular、upright
横
形声:上形下声
perpendicular, vertical; erect
详细解释◎ 竖的拼音:
竪、豎 shù
〈词性:动〉
竖,竖立也。——《说文》
竖,立也。——《广雅》
槐树自拔倒竖。——《后汉书·灵帝纪》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明· 魏学洢《核舟记》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长竿入城》
又如:竖柜(一种直立的较高的柜子,前面开门,有的装有隔板或若干抽屉,多用来存放衣物等);竖一个目标来向它射击
◎ 竖的拼音:
竪 shù
〈词性:形〉
(1) 纵。与“横”相反 [longitudinal;vertical]
緅色斜临,霞文横竖。——南朝· 梁简文帝《明月山铭》
(2) 又如:竖井
(3) 短小 [short]。如:竖褐(贫民所穿的短窄粗衣)
◎ 竖的拼音:
竪 shù
〈词性:名〉
(1) 童仆 [young servant]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子之竖追之。——《列子·说符》
(2) 又如:竖人(童仆)
(3) 宫中供役使的小臣 [petty officers in the palace]
晋侯之竖 头须。——《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 又如:竖臣(小臣);竖宦(宦官)
(5) 书法的直笔画,从上一直向下 [vertical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
努者,中心竖画也。——张绅《法书通释》
(6) 又如:王字是三横一竖
(7) 童子,未成年的人 [boy]。如:竖子(小子。含贬义);竖儿(小人)
(8) 古时对人的蔑称、贱称 [fellow]
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史记·留侯世家》
(9) 又如:竖夫(低贱的人);竖儒(对知识分子的鄙称;没见识的儒生);竖褐(古代童仆或穷人所穿的粗布短衣)
(10) 对宦官的蔑称 [eunch]
阉竖恐终为其患。——范晔《后汉书》
(11) 姓
竖沟、竖管、竖井、竖立、竖毛、竖琴、竖窑、竖直、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