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枚
【拼音】: cāi méi 【注音】: ㄘㄞㄇㄟˊ 【结构】: 猜(左右结构)枚(左右结构) 【简体】: 猜枚 【繁体】: 猜枚猜枚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一种游戏,多用为酒令。其法是把瓜子、莲子或黑白棋子等握在手心里,让别人猜单双、数目或颜色,猜中者为胜,不中者罚饮。
引证解释⒈一种游戏,多用为酒令。其法是把瓜子、莲子或黑白棋子等握在手心里,让别人猜单双、数目或颜色,猜中者为胜,不中者罚饮。引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楔子:“今无甚事,且回后堂中和夫人猜枚吃酒去也。”《红楼梦》第二三回:“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元人姚文奂诗云:‘晓凉船过柳洲东,荷花香里偶相逢;剥将莲子猜拳子,玉手双开不赌空。’猜拳赌空,皆诗料也;即今酒令之猜枚,前后不放空也。”李广田《冬景》:“三揖既毕,大家才又回到筵席上继续行酒猜枚。”
网络解释猜枚猜枚,中国民间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多用为酒令。其法是把瓜子、莲子或黑白棋子等握在手心里,让别人猜单双、数目或颜色,猜中者为胜,不中者罚饮。
汉语大词典一种游戏,多用为酒令。其法是把瓜子、莲子或黑白棋子等握在手心里,让别人猜单双、数目或颜色,猜中者为胜,不中者罚饮。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楔子:“今无甚事,且回后堂中和夫人猜枚吃酒去也。”《红楼梦》第二三回:“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元人姚文奂诗云:‘晓凉船过柳洲东,荷花香里偶相逢;剥将莲子猜拳子,玉手双开不赌空。’猜拳赌空,皆诗料也;即今酒令之猜枚,前后不放空也。”李广田《冬景》:“三揖既毕,大家才又回到筵席上继续行酒猜枚。”
国语辞典酒席上的游戏。在拳中握住松子、莲子等果品或棋子,让人猜测数之单双、多寡及颜色,共猜三次,猜不对的人罚酒。《金瓶梅.第一六回》:「李瓶儿同西门庆猜枚吃了一回,又拿一副三十二扇牙牌儿,卓上铺茜红毡条,两个灯下抹牌饮酒。」《红楼梦.第二三回》:「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也作「猜拳」。
其他释义饮酒时助兴的游戏。拳中握小件物品,如干果、瓜子、钱币等,供对方猜测单双、数目或颜色,中者为胜,不中者受罚饮酒。
猜枚造句
1.那些门店里边儿已经三三两两坐着些衣服脏兮兮、穿着蓝色工装的人,他们有的正猜枚行令、吆五喝六,有的正包嘴咂舌地吃得满嘴羊油。
2.各家青楼楚馆之中,不时传出一阵阵丝竹与嬉笑之声,间或夹杂着各种猜枚行令、唱曲闹酒的大声喧嚣。
3.猜枚时,多让首席先猜,以示尊重。
4.怎料众人喝得高兴,也顾不得新人情绪,斗拳猜枚,采声如雷。
5.你们别争了,其实去哪里不都一样,不如猜枚决定好了。
6.周围客人猜枚行令的鼎沸声音依旧热闹,但许多人在同伴的示意下,注意到店里那奇怪的小和尚。
7.这日正是暮春天气,华灯初上,鸣玉坊各家院子中传出一片丝竹和欢笑之声,中间又夹着猜枚行令,唱曲闹酒,当真是笙歌处处,一片升平景象。
8.后院是酒楼的厨房和放置一应杂物之所,很是凌乱,隐约闻得前面食客饮酒猜枚之声。
9.在公主的画舫上,他们说要猜枚,输的人必须吟诗一首,我当时神智不清,稀里糊涂的答应了。
10.接着便听到外面猜枚行令,唱曲闹酒的声音。
猜的拼音:cāi(ㄘㄞ)
⒈ 推测,推想:猜测。猜断。猜透。猜中(zhòng )。猜想。猜度(duó )。
⒉ 疑心,嫌疑:猜疑。猜忌。猜嫌。猜拳(饮酒时助兴的游戏。亦称“划拳”)。
猜字UNICODE编码U+731C,10进制: 29468,UTF-32: 0000731C,UTF-8: E7 8C 9C。
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㥒啋
guess、suspect
形声:从犭、青声
guess, conjecture, suppose; feel
详细解释◎ 猜的拼音: cāi
〈词性:动〉
(1) (形声。从犬,青声。本义:疑恨;忌恨)
(2) 同本义 [hate]
猜,恨贼也。——《说文》。按,字从犬,如狡狯狂猛之类,本以言犬,移以言人。
耦俱无猜。——《左传·僖公九年》。注:“两无猜恨。”
猜,恨也。——《方言十二》
夫子从君,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左传·昭公七年》
(3) 又如:猜忍(猜忌残忍);猜迫(疑忌而加以逼迫);猜忿(疑忌愤恨);猜刻(疑忌而刻薄);猜虐(疑忌暴虐);猜狠(疑忌而凶狠);猜贰(疑忌而有二心);猜惮(疑忌畏惧);猜谋(因疑忌而采取的计谋)
(4) 揣测;推测 [guess;surmise]
当夜猜三划五,吃了半夜,把二百文都吃完了。——《儒林外史》
(5) 又如:猜谜语;猜灯谜;猜料(猜测料想);猜量(猜测估量)
(6) 起疑心 [envy;suspect;feel jealous]
猜,疑也。——《释言》
寡君猜焉。——《左传·昭公三年》。注:“疑也。”
◎ 猜的拼音: cāi
〈词性:名〉
(1) 怀疑;疑心 [suspect;doubt]
虽吾子亦有猜焉。——《左传·昭公七年》
(2) 又如:猜警(因疑心而警戒)
猜测、猜度、猜忌、猜谜儿、猜拳、猜贰、猜详、猜想、猜疑、猜中
枚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树干:伐其条枚。
⒉ 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卒喧哗的用具,状如箸,衔在口中:“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⒊ 马鞭:以枚数(shù )阖(用马鞭指点着数门扇)。
⒋ 量词,相当于“个”,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一枚别针。不胜枚举(一个一个地举不完)。
⒌ 姓。
枚字UNICODE编码U+679A,10进制: 26522,UTF-32: 0000679A,UTF-8: E6 9E 9A。
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枚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木、文声
stalk of shrub, trunk of tree
详细解释◎ 枚的拼音: méi
〈词性:名〉
(1) (会意。从木,从攴( pū )。本义:树干)
(2) 同本义 [trunk]
枚,枝干也。可为杖。——《说文》
竹曰个,木曰枚。——《释名》
枚,条也。——《广雅》
施于条枚。——《诗·大雅·旱麓》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3) 马鞭 [whip]
还于东门中,以枚数阖。——《左传·襄公十八年》
(4) 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 [gag]
军士衔枚,夜登芒山,未明击之。——《北史》
(5) 门钉 [peg]。如:枚数(门钉数)
(6) 姓
◎ 枚的拼音: méi
〈词性:量〉
(1) 相当于“个”,“支”,“件”等 [piece]
六枚都使升空法,云端里面各翻腾。——《西游记》
(2) 又如:一枚铜钱
◎ 枚的拼音: méi
〈词性:副〉
一一;逐个 [one by one;one after another]。如:枚卜(一一占卜);枚列(一一列举);枚别(一一分辨);枚进(一一进献);枚数,枚举(一一列举)
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