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捕
【拼音】: bái bǔ 【结构】: 白(独体结构)捕(左右结构) 【简体】: 白捕 【繁体】: 白捕 【拼音】: bái bǔ白捕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旧时捕快的助手。白捕[báibǔ]⒈旧时捕快的助手。
引证解释⒈旧时捕快的助手。引《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江南人説阴捕,就是北方叫番子手一般。其在官有名者谓之官捕,帮手谓之白捕--金令史不拘官捕、白捕,都邀过来,到酒店中吃三杯。”
网络解释白捕《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江南人说阴捕,就是北方叫番子手一般。其在官有名者谓之官捕,帮手谓之白捕--金令史不拘官捕、白捕,都邀过来,到酒店中吃三杯。”
汉语大词典旧时捕快的助手。《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江南人说阴捕,就是北方叫番子手一般。其在官有名者谓之官捕,帮手谓之白捕--金令史不拘官捕、白捕,都邀过来,到酒店中吃三杯。”
国语辞典古时称捕快的帮手为「白捕」。白捕[báibǔ]⒈古时称捕快的帮手为「白捕」。引《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令史不拘官捕、白捕,都邀过来,到酒店中吃三杯。」
辞典修订版古时称捕快的帮手为「白捕」。《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令史不拘官捕、白捕,都邀过来,到酒店中吃三杯。」
白捕造句
1.对这种捏造事实、颠倒黑白、捕风捉影的攻击,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极大的愤慨。
包含白捕的歇后语
瞎子白瞪眼 黄瓜熬白瓜
白的拼音:bái(ㄅㄞˊ)
⒈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⒉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⒊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⒋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⒌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⒍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⒎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⒏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⒐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⒑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⒒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⒓ 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⒔ 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⒕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⒖ 姓。
白字UNICODE编码U+767D,10进制: 30333,UTF-32: 0000767D,UTF-8: E7 99 BD。
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伯㿟
white
黑、文、红、皂
象形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详细解释◎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white]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pure;stainless]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light]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plain]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汉字的]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wrongly written or mispronounced Chinese character]。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remarkable;marked;notable;outstanding]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honest;frank]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reactionary]。如:白军;白匪
◎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wine cup]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spoken part in opera]。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dialect]。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vernacular]。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动〉
(1) 清楚,明白 [know;realize;understand]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demonstate;show;explain]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report]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appeal to the higher authorities;accuse;charge]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turn white]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副〉
(1) 白白,平白 [in vain;for no reason]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only]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just;simply]。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白皑皑、白案,白案儿、白白、白班、白璧微瑕、白璧无瑕、白菜、白草、白苍苍、白吃、白痴、白炽灯、白搭、白带、白道、白道、白地、白丁、白发、白发苍苍、白发红颜,白发朱颜、白匪、白费、白费口舌、白费蜡、白干儿、白宫、白骨精、白鹳、白果、白鹤、白喉、白狐、白圭之玷、白花花、白鹤晾翅、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白话、白话诗、白话文、白桦、白晃晃、白灰、白货、白货、白芨浆、白金、白金汉宫、白晶晶、白净、白酒、白驹过隙、白居易、白卷,白卷儿、白开水、白口,白口儿、白兰、白兰地、白梨、白厉厉、白莲教、白脸、白亮亮、白鹭、白露、白马王子、白鹿、白茫茫、白毛女、白濛濛、白米、白面、白面儿、白面书生、白描、白木耳、白内障、白嫩、白妞、白蘋洲、白皮书、白婆、白旗、白酋、白区、白饶、白热化、白人、白刃、白日、白日见鬼、白日梦、白日升天、白润、白沙堤、白色、白色恐怖、白衫儿、白山黑水、白闪闪、白生生、白事、白手、白手起家、白首穷经、白首为功名、白刷刷、白送、白糖、白天、白条、白条、白厅、白头、白头宫女、白头如新、白头翁、白头偕老,白头到老、白头吟、白文、白皙、白细胞、白下、白相、白絮、白血病、白血球、白眼、白杨、白药、白夜、白衣、白衣冠、白衣天使、白衣战士、白彝、白蚁、白翳、白银、白玉璧、白无瑕、白云苍狗、白云青舍、白斩鸡、白章、白种人、白昼、白昼、白专、白术、白字、白族
捕的拼音:bǔ(ㄅㄨˇ)
⒈ 捉,逮:捕捉。捕获。捕杀。巡捕。缉捕。捕风捉影。
捕字UNICODE编码U+6355,10进制: 25429,UTF-32: 00006355,UTF-8: E6 8D 95。
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rrest、catch
逮、抓、捉、放
形声:从扌、甫声
arrest, catch, seize
详细解释◎ 捕的拼音: bǔ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2) 同本义 [catch;arrest]
捕,取也。——《说文》
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汉书·灌夫传》
吏无追甫之苦。——《汉书·韩延寿传》
变斗杀伤捕伍邻。——《急就篇》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史记·吴王濞列传》
捕鼠不如狸狌。——《庄子·秋水》
捕影而视之。——《周髀算经》
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捕者既不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而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捕鱼;捕快(旧时官府中专事捉拿强盗的差役);捕书(清代地方衙门掌管捕捉罪犯的书吏);捕生(捕捉野生动物)
(4) 追寻,搜寻 [seek]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诏使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捕援(索求推举)
◎ 捕的拼音: bǔ
〈词性:名〉
(1) 旧时衙门担任缉捕的差役 [policeman]。如:捕厅(称州、县官署的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多负责缉捕盗匪);捕头(巡捕的头目)
(2) 姓
捕处、捕房、捕风弄月、捕风捉影、捕获、捕快、捕捞、捕猎、捕拿、捕杀、捕食、捕鼠、捕役、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