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盎司的拼音_ang sī是什么意思

盎司

【拼音】: àng sī 【注音】: ㄤˋㄙ 【词性】: 量词。 【结构】: 盎(上下结构)司(半包围结构) 【简体】: 盎司 【繁体】: 盎司

盎司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盎司àngsī,àngsī。1. 常衡制的一种质量单位,等于1/16磅,或约等于28.3495克。2. 药衡制或金衡制的一种质量单位,等于480格令或31.1034768克。盎司,盎斯[àngsī,àngsī]⒈常衡制的一种质量单位,等于1/16磅,或约等于28.3495克。英ounce(缩写oz);⒉药衡制或金衡制的一种质量单位,等于480格令或31.1034768克。

基础解释(量)英美制重量单位,1盎司等于1/16磅,合28.3495克。

引证解释⒈英语ounce的译音。英制重量单位。为一磅的十六分之一。旧称英两或唡。

网络解释盎司盎司(àngsī),既是重量单位又是容量单位。

国语辞典量词。英美计算重量的单位。为英语ounce的音译。分金衡、常衡二种,金衡一盎司等于十二分之一磅,常衡一盎司等于十六分之一磅。缩写为oz。盎司[àngsī]⒈量词。英美计算重量的单位。为英语ounce的音译。分金衡、常衡二种,金衡一盎司 等于十二分之一磅,常衡一盎司等于十六分之一磅。缩写为oz。⒉量词。英美计算容量的单位。英量当品脱二十分之一,美量当品脱十六分之一。英语ounce(Britishimperialsystem)​(loanword)​法语once(unité)​

辞典修订版量词。英美计算重量的单位。为英语ounce的音译。分金衡、常衡二种,金衡一盎司 等于十二分之一磅,常衡一盎司等于十六分之一磅。缩写为oz。也称为「英两」。量词。英美计算容量的单位。英量当品脱二十分之一,美量当品脱十六分之一。

辞典简编版量词。英美计算重量的单位。分金衡、常衡两种,金衡一盎司等于十二分之一磅,常衡一盎司等于十六分之一磅。§英ounce △英两

英语ouncetroy ounceoz.ouncesouncedalounce duckounce troyounce metal

法语once

其他释义旧称“英两”或“

盎司造句

1.在一个四盎司到六盎司的玻璃喷雾瓶里,加入所有成份。

2.我的体重可能由不到一盎司猛增到几盎司。

3.如果能捏起来,一盎司的忠诚相当于一帮智慧。

4.一盎司的小心值一磅的学问。

5.我知道每一盎司东西都会像个小锚一般给我带来沉重负担,所以我决定只要是不必要或多余的东西,就一件也不带。

6.往中国寄东西的航空邮价是每半盎司两美元。

7.账户贵金属买卖业务操作上与外汇宝相似,采用元每克、美元每盎司的报价方式,没有其他手续费。

8.而当时明朝国库中只有三千万到七千万盎司的白银,然而,刘瑾的财富报告可能被过分渲染,因为吏官想用这个故事来警示当一个宦官掌权时能发生什么。

9.女性的身体,布朗认为,几乎可以肯定“受到为生育保持能量储存的生理需要”的激励,从而努力保持身体内每一盎司脂肪不被消耗。

10.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爱。

盎司的单词

ounce troy ounce oz. ounces ouncedal ounce duck ounce troy ounce metal

盎的意思

  拼音  àng   注音  ㄤˋ   
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MDLF  仓颉  LKBT  郑码  LDGL  四角  5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38  区位  1627  统一码  76CE  笔顺  丨フ一ノ丶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盎的拼音:àng(ㄤˋ)  

⒈ 古代的一种盆,腹大口小。

⒉ 盛(shèng   ),充盈:春意盎然。诗意盎然。

统一码

盎字UNICODE编码U+76CE,10进制: 30414,UTF-32: 000076CE,UTF-8: E7 9B 8E。

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盎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ull

造字法

形声:从皿、央声

English

cup; pot; bowl; abund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盎的拼音: à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皿,央声。本义:腹大口小的盛物洗物的瓦盆)

(2) 同本义 [an earthen vessel with a big belly and a small mouth]

盎,盆也。——《说文》

盎谓之缶。——《尔雅》

盎中无斗米储。——《乐府诗集·东门行》

(3) 又如:盎盂相敲(比喻家庭口角)

(4) 盎齐(浊酒)的省称 [angqi]

三曰盎齐。——《周礼·酒正》

词性变化

盎的拼音: àng  

〈词性:动〉

(1) 充溢 [fill to overflow]

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孟子·尽心上》

(2) 又如:兴趣盎然;盎盎(洋溢的样子,充盈的样子);盎溢(充盈洋溢)

常用词组

盎然、盎司,盎斯

  拼音    注音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NGKD  仓颉  SMR  郑码  YAJ  四角  1762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0674  区位  4330  统一码  53F8  笔顺  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司的拼音:sī(ㄙ)  

⒈ 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b.复姓)。司马(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b.复姓)。司寇(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b.复姓)。

⒉ 官署名称:人事司。

⒊ 视察:司日月之长短。

⒋ 姓。

统一码

司字UNICODE编码U+53F8,10进制: 21496,UTF-32: 000053F8,UTF-8: E5 8F B8。

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伺嗣師辭

汉英互译

department、manage、take charge of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ake charge of, control, manage; offic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司的拼音:   

〈词性:动〉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2)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take charge of]

司,臣司事于外者。——《说文》

司,臣也。——《广雅》

司,主也。——《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

司王朝。——《周礼·师氏》

司,主也。——《广雅》

曰司徒。——《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韩非子·三守》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韩非子·扬权》

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各司其事;司籍(管理典籍);司掌(掌管,管理;管理的人);司方(掌管一方;古称指南车);司铎(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司衡(主管;主宰);司勋(主管功赏之事);司卫(负责保卫)

(4) 承担 [bear]

实为人朴素无文,推听掌家 樊得和 孙升等为提掇,众享其利,而 实司其名。—— 明· 刘若愚《酌中志》

(5) 通“伺”。侦察,观察 [observe]

为人下者,常司上之,随而行。——《墨子·号令》

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荀子·王霸》

居家相察,出入相司。——《盐铁论·周秦》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周礼·媒氏》。注:“犹察也。”

以为物而司之。——《汉书·高五王传》。注:“察视之也。”

以司日月之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

词性变化

司的拼音:   

〈词性:名〉

(1) 官吏;方面之长 [official]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文武之司;疆场之司;司会(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财政);司吏(负责书写工作的小官吏);司直(古官名。西汉时设置。辅佐丞相检举不法之事,位于司隶校尉之上。东汉时改属司徒,帮助司徒督察各州郡所举上奏);司禄(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班禄事)

(3) 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department under a ministry]。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财政部计划司

(5) 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 [an independent bureau]

有御史偶阵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明史·海瑞传》

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都司;土司;藩司;司房(州县衙门管理案卷的部门,刑房);司道(巡抚的主要属官,司即藩司,臬司;道即道员,包括守道和巡道);司狱司(管监狱的机关)

(7) 复姓的一部分 [part of compound surnames]。如:司马;司徒;司空;司马牛之叹(司马牛,孔子弟子。他曾慨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无);司马温公(指北宋司马光。三朝为官,追封温国公);司马琴心(求爱之情。汉代卓文君爱好音乐,风流多情,司马相如以琴弹《凤求凰》曲挑动她,终致文君夜奔)

常用词组

司晨、司舵、司法、司机、司空、司空见惯、司寇、司令、司令部、司令员、司炉、司马、司马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事、司书、司务、司务长、司药、司仪、司译、司闸工、司账、司职、司钻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