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碑牓的拼音_bēi bǎng是什么意思

碑牓

【拼音】: bēi bǎng 【注音】: ㄅㄟㄅㄤˇ 【结构】: 碑(左右结构)牓(左右结构)

碑牓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亦作'碑榜'。2.碑碣牌匾。亦指写在碑碣或牌匾上的字或文章。

基础解释亦作/'碑榜/'。碑碣牌匾。亦指写在碑碣或牌匾上的字或文章。

引证解释⒈亦作“碑榜”。碑碣牌匾。亦指写在碑碣或牌匾上的字或文章。引《周书·艺术传·赵文深》:“文深少学楷隶……雅有钟王之则,笔势可观。当时碑牓,惟文深及冀儁而已。”《宣和书谱·米芾》:“方芾书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至於请求碑榜,而户外之屨常满。”清赵翼《醉时歌赠春农同年》:“贯穿经史罗百家,碑牓文章推巨手。”清钱泳《履园丛话·总论》:“碑榜之书,与翰牘之书,是两条路,本不相紊也。”

网络解释碑牓碑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ēibǎnɡ,是指碑碣牌匾。

综合释义亦作“碑榜”。碑碣牌匾。亦指写在碑碣或牌匾上的字或文章。《周书·艺术传·赵文深》:“文深少学楷隶……雅有钟王之则,笔势可观。当时碑牓,惟文深及冀儁而已。”《宣和书谱·米芾》:“方芾书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至於请求碑榜,而户外之屨常满。”清赵翼《醉时歌赠春农同年》:“贯穿经史罗百家,碑牓文章推巨手。”清钱泳《履园丛话·总论》:“碑榜之书,与翰牘之书,是两条路,本不相紊也。”碑牓[bēibǎng]

网友释义碑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ēibǎnɡ,是指碑碣牌匾。

碑的意思

  拼音  bēi   注音  ㄅㄟ   
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DRTF  仓颉  MRHWJ  郑码  GNED  四角  16640  结构  左右电码  4301  区位  1714  统一码  7891  笔顺  一ノ丨フ一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碑的拼音:bēi(ㄅㄟ)  

⒈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石碑。丰碑。墓碑。口碑。碑文。碑碣。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碑拓(  )。碑帖。碑林。里程碑(a.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b.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作为象征或标志的大事)。有口皆碑。

统一码

碑字UNICODE编码U+7891,10进制: 30865,UTF-32: 00007891,UTF-8: E7 A2 91。

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tele

造字法

形声:从石、卑声

English

stone tablet; gravesto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碑的拼音: bēi  

〈词性:名〉

(1)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2) 竖石 [upright stone]

碑,竖石也。——《说文》

上当碑南陈。——《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公室设丰碑。——《礼记·檀弓》

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礼记·祭义》

(3) 石碑。石上刻着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 [stone tablet]

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鹿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释名·释典艺》

有碑仆道。——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有碑载其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楔形碑;碑文;碑记;石碑;丰碑;界碑;路碑;墓碑;里程碑

(5) 碑文,文体的一种 [inscription]。如:碑拓(碑刻的拓本)

常用词组

碑额、碑记、碑碣、碑刻、碑林、碑铭、碑帖、碑亭、碑文、碑志、碑座,碑座儿

  拼音  bǎng   注音  ㄅㄤˇ   
部首  片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THGY  仓颉  LLYBS  郑码  NXWS  四角  20027  结构  左右电码  3659  统一码  7253  笔顺  ノ丨一フ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牓的拼音:bǎng(ㄅㄤˇ)  

⒈ 古同“榜”。

统一码

牓字UNICODE编码U+7253,10进制: 29267,UTF-32: 00007253,UTF-8: E7 89 93。

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English

tablet; public notice; register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