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称臣的拼音_chēng chen是什么意思

称臣

【拼音】: chēng chén 【注音】: ㄔㄥㄔㄣˊ 【词性】: 动词。 【结构】: 称(左右结构)臣(独体结构) 【简体】: 称臣 【繁体】: 稱臣

称臣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称臣chēngchén。(1)自称臣子,接受对方统治,泛指向对方屈服。称臣[chēngchén]⒈自称臣子,接受对方统治,泛指向对方屈服。例俯首称臣。英submittoorgivein;

基础解释自称臣子,接受对方统治,泛指向对方屈服。

引证解释⒈犹臣服。引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追慕南越,婴齐入侍,北面称臣,伏听告策。”⒉谓出任官职。引唐杜甫《送惠二归故居》诗:“柴门了无事,黄綺未称臣。”

网络解释称臣称臣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自称臣子,接受对方统治,泛指向对方屈服。

综合释义犹臣服。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追慕南越,婴齐入侍,北面称臣,伏听告策。”谓出任官职。唐杜甫《送惠二归故居》诗:“柴门了无事,黄綺未称臣。”

汉语大词典(1).犹臣服。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追慕南越,婴齐入侍,北面称臣,伏听告策。”(2).谓出任官职。唐杜甫《送惠二归故居》诗:“柴门了无事,黄绮未称臣。”

国语辞典尊奉他人为君,而以人臣自居,表示屈服。称臣[chēngchén]⒈尊奉他人为君,而以人臣自居,表示屈服。引《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唐高祖皇帝,举兵篡隋时分,也曾听从刘文静之说,称臣于突厥可汗,借突厥之兵力,以开创三百年之基业。」《三国演义·第四回》:「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

辞典修订版尊奉他人为君,而以人臣自居,表示屈服。《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唐高祖皇帝,举兵篡隋时分,也曾听从刘文静之说,称臣于突厥可汗,借突厥之兵力,以开创三百年之基业。」《三国演义.第四回》:「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

其他释义1.犹臣服。2.谓出任官职。

称臣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服软

称臣造句

1.嚈哒国民风凶悍,打仗勇猛,首先灭掉了中亚称雄的贵霜王国,开始侵伐波斯,波斯抵挡不住,也被它慑服了,从此开始向嚈哒称臣纳贡。

2.在成为希伯来人的应许之地前,迦南是一个城邦制的国家,统治者基本是男性,并向他们强大的邻邦埃及称臣纳贡。

3.一滴油不可能平息波涛汹涌的大海;一个针尖般大小的国家不可能让那些比她大千倍的国家永远俯首称臣。

4.如鄂州之战,云似道私约称臣输币,又虚诳报捷,最是奸事。

5.洪宪帝制告成,封徐世昌为嵩山四友之一,可以见了皇帝不称臣的,而且还有个矮几可坐,每个人,每年有两万元的年金。

6.阿仙奴同云加就被一股好似暴风雪般既赞誉所淹没。全世界皆向佢地俯首称臣。

7.既然赢家该有被输家记恨的自觉,那么输家就应该也有俯首称臣的勇气才对,不是吗?十四阙。

8.德光大悦,遂令人北门外设案焚香,石敬瑭年长耶律德光十岁,却再三跪拜,尊其为父皇帝,称臣称子,奴颜婢膝,甚是屈辱。

9.武王含泪,撮土焚香,跪拜在地,称臣泣诉曰臣非不放殿下,奈众老师要顺守天命,实非臣之罪也。

10.况以将军之地,将军之才,将军之名,将军之势,而能克修籓服,北面称臣,宁与刘泽同年而语其功业哉?岂不身与山河等安,名与金石相敝?愿加三思,虑之无忽。

关于称臣的诗词

《感讽·南越称臣汉赵佗》 《楚怀王·武关谋诈却称臣》

称的意思

  拼音  chēng chèn chèng   
注音  ㄔㄥ ㄔㄣˋ ㄔㄥˋ   繁体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QIY  仓颉  HDNF  郑码  MFRK  四角  27992  结构  左右电码  4468  区位  1938  统一码  79F0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ノ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称(稱)的拼音:chēng(ㄔㄥ)  

⒈ 量轻重:称量(liáng   )。

⒉ 叫,叫做:自称。称呼。称帝。称臣。称兄道弟。

⒊ 名号:名称。简称。称号。称谓。职称。

⒋ 说:声称。称快。称病。称便。

⒌ 赞扬:称道。称许。称颂。称赞。

⒍ 举:称兵。称觞祝寿。

其他字义

称(稱)的拼音:chèn(ㄔㄣˋ)  

⒈ 适合:称心。称职。相称。匀称。对称。

其他字义

称(稱)的拼音:chèng(ㄔㄥˋ)  

⒈ 同“秤”。

统一码

称字UNICODE编码U+79F0,10进制: 31216,UTF-32: 000079F0,UTF-8: E7 A7 B0。

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稱爯偁穪

汉英互译

call、name、say、weigh up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all; name, brand; address; s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èn  

〈词性:动〉

(1) 符合,相当 [fit;match;suit]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韩非子·王蠹》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对称;相称;称合(相当);称任(称职,犹胜任);称位(与职位相符)

(3) 另见 chēng;chèng  

常用词组

称身、称体裁衣、称心、称心如意、称愿、称职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ē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禾,爯( chēng  )声。( chèng  )本义: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

(2) 测定重量[weigh]

苦称量之不审兮。——《楚辞·惜誓》。注:“称所以知轻重。”

(3) 又如:称物(衡量物之多少,轻重);称亭(称量平正);称验(过称检验)。泛指衡量、揣度。又如:称体裁衣(比喻按照实际来办理);称斤约两(比喻权衡得失);称功(衡量功劳,与功绩相比)

(4) 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 [call]

称帝而治。——《战国策·秦策》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清· 侯方域《马伶传》

(5) 又如:自称;通称;称名(称呼名字);称作(叫做);统称(总起来叫);称讳(称呼名字);称孤(称王,称帝)

(6) 述说;声称 [say]

旄期称道不乱者。——《礼记·射义》

知其不足称也。——《国语·晋语》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史记·陈涉世家》

(7) 又如:口称(口头上说);宣称(声称)

(8) 举起 [raise]

称彼兕觥。——《诗·豳风·七月》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书·收誓》

元祀惟称。——张衡《东京赋》。注:“皆训举也。”

(9) 又如:称觥(举杯祝酒);称觞(举杯敬酒)

(10) 称赞,赞扬 [praise]

禹称善人,不善人远。——《左传·宣公十六年》

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淮南子·人间》

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汉书·刘向传》

将军向宠…晓畅军事,尝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出师表》

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11) 又如:称扬(称赞,赞许);称赏不已(连连称赞);称奖(称赞夸奖)

(12) 举事,领兵造反 [start an uprising]

敢行称乱。——《书·汤誓》

而称兵以害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不可以称兵。——《吕氏春秋·孟春》

(13) 又如:称乱(举兵作乱)

(14) 举荐[recommend]

繁称文辞,天下不治。——《战国策·秦策》

(15) 又如:称贤(举用贤能);称荐(举荐)

词性变化

称的拼音:

chēng  

〈词性:名〉

(1) 称呼。称谓 [title]。如:尊称;敬称;谦称;卑称;爱称;美称;昵称

(2) 名称 [name]。如:俗称;别称;统称;简称;职称;美称

(3) 另见 chèn;chèng  (秤)

常用词组

称霸、称便、称兵、称病、称臣、称贷、称道、称帝、称孤道寡、称号、称呼、称快、称量、称赏、称述、称颂、称叹、称王称霸、称为、称谓、称贤荐能、称羡、称谢、称兄道弟、称雄、称许、称引、称誉、称赞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èng  

〈词性:名〉

(1)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steelyard]

称,铨也。——《说文》

角斗称。——《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

(2) 又如:过称(用秤量)

(3) 另见 chèn,chēng  

  拼音  chén   注音  ㄔㄣˊ   
部首  臣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AHNH  仓颉  SLSL  郑码  HA  四角  71712  结构  单一电码  5256  区位  1928  统一码  81E3  笔顺  一丨フ一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臣的拼音:chén(ㄔㄣˊ)  

⒈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⒉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⒊ 古人谦称自己。

⒋ 古代指男性奴隶:臣仆。臣虏。

统一码

臣字UNICODE编码U+81E3,10进制: 33251,UTF-32: 000081E3,UTF-8: E8 87 A3。

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inister, statesman, offici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臣的拼音: ch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2) 同本义 [male slave]

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说文》

仕于公曰臣。——《礼记·礼运》

事君不贰是谓臣。——《国语·晋语》

臣治烦去惑者也。——《左传·成公二年》

臣妾逋逃。——《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

臣则左之。——《礼记·少仪》。注:“谓囚俘。”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臣役(泛指奴仆);臣御(臣妾仆御);臣宰(本指奴隶。后亦以称辅佐帝王的臣佐)

(4) 国君所统属的众民 [subject]。如:臣庶(臣民);臣姓(群臣百姓)

(5) 君主制时的官吏 [official under a feudal ruler;subject]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臣门如市(形容官宦门下钻营者极多,竟像集市一样热闹);臣下(臣子。君主制时代的官吏);臣人(臣下)

(7) 君主制时的高级官员;大臣 [minister]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8) 又如:忠臣;奸臣

(9) 古人自称 [I]

(10) 古代大臣对君的自称

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后汉书·班超传》

(11) 又如:臣下(古时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12) 对父的自称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史记·高帝纪》

(13) 对一般人的自称。表示自谦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史记》

词性变化

臣的拼音: chén  

〈词性:动〉

(1) 役使 [enslave]。如:臣虏(奴役,役使)

(2) 臣服 [submit oneself to the rule of;acknowledge allegiance to]

匈奴背叛不臣。——《盐铁论·本议》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战国策·秦策》。注:“服也。”

(3) 又如:臣优(听命于人或屈服为臣。同臣服);臣事(以人臣之礼听命行事。相当于臣服)。又指为臣,作臣子。如:臣仕(为人臣而任官职);臣臣(为臣者尽为臣之道)

常用词组

臣服、臣僚、臣虏、臣仆、臣妾、臣子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