笆箔
【拼音】: bā bó 【注音】: ㄅㄚㄅㄛˊ 【结构】: 笆(上下结构)箔(上下结构)笆箔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篱笆。笆箔[bābó]⒈篱笆。
引证解释⒈篱笆。引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我则见泥脱下些仰托,更和这水浸过这笆箔。”
网络解释笆箔篱笆
综合释义篱笆。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我则见泥脱下些仰托,更和这水浸过这笆箔。”笆箔[bābó]
网友释义bābóㄅㄚㄅㄛˊ笆箔 篱笆。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我则见泥脱下些仰托,更和这水浸过这笆箔
汉语大词典篱笆。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我则见泥脱下些仰托,更和这水浸过这笆箔。”
其他释义1.篱笆。
笆的拼音:bā(ㄅㄚ)
⒈ 用竹子、柳条、荆条等编成的像席箔那样的东西:竹篾笆。荆笆。篱笆(亦作“笆篱”)。
笆字UNICODE编码U+7B06,10进制: 31494,UTF-32: 00007B06,UTF-8: E7 AC 86。
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笆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䈈巴
basketry
形声:从竹、巴声
bamboo fence
详细解释◎ 笆的拼音: bā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巴声。本义:竹名。即棘竹)
(2) 一种长刺的竹子 [a thorny bamboo]。如:笆竹(即棘竹)
(3) 用竹片或树的枝条编织成的器物 [basketry]。如:车笆;竹篾笆;笆笼(鱼篓);笆篓(即篓子)
(4) 用竹或荆条编成的障隔 [bamboo fence]。如:笆箔(篱笆);笆壁(篱笆墙);笆篱(篱笆)
笆斗
箔的拼音:bó(ㄅㄛˊ)
⒈ 用苇子、秫秸等做成的帘子:苇箔。席箔。
⒉ 养蚕的器具,多用竹制成,像筛子或席子。亦称“蚕帘”。
⒊ 金属薄片:金箔。铜箔。
⒋ 敷上金属薄片或粉末的纸,祭祀时当作阴间纸钱烧化:锡箔。
箔字UNICODE编码U+7B94,10进制: 31636,UTF-32: 00007B94,UTF-8: E7 AE 94。
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箔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簿薄萡
foil、screen
形声:从竹、泊声
reed screen; frame for growing silkworms
详细解释◎ 箔的拼音: bó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泊声。本义:竹帘子)
(2) 同本义 [screen made of bamboo]
门不施箔。——《新唐书·卢怀慎传》
(3) 又如:苇箔;箔幛(用秫秸制成的帘子);箔经绳(编帘子的绳)
(4) 养蚕的器具,多用竹制成 [bamboo tray for silkworms]
蚕欲老,箔头做茧丝皓皓。——王建《簇蚕词》
(5) 又如:蚕箔;箔头(养蚕用的竹席);箔笼(养蚕用的竹筛子和放桑叶用的笼子)
(6) 金属制成的薄片 [foil]。如:金箔;银箔
箔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