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氓
【拼音】: biān méng 【注音】: ㄅ一ㄢㄇㄥˊ 【结构】: 编(左右结构)氓(左右结构) 【简体】: 编氓 【繁体】: 編氓编氓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编入户籍的平民。编氓[biānméng]⒈编入户籍的平民。
引证解释⒈编入户籍的平民。引唐武元衡《行路难》诗:“休説编氓朴无耻,至竟终须合天理。”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方今财用窘匱,将天下官户赋役同於编氓,此急务也。”明宋濂《金溪县义渡记》:“有华以编氓能佐官政之不及,可不谓贤哉!”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赐冰》:“前明於立夏日啟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卖者,手二铜盏叠之,其声嗑嗑,曰冰盏。”李大钊《国情》:“养兵赔款,穷索编氓,维新以来,负担益重。”夏衍《关汉卿不朽》:“这些‘编氓’们不仅政治上、经济上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在文化上也遭受到了极端的歧视和侮辱。”
网络解释编氓编氓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iānméng,意思是编入户籍的平民。
综合释义编入户籍的平民。唐武元衡《行路难》诗:“休説编氓朴无耻,至竟终须合天理。”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方今财用窘匱,将天下官户赋役同於编氓,此急务也。”明宋濂《金溪县义渡记》:“有华以编氓能佐官政之不及,可不谓贤哉!”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赐冰》:“前明於立夏日啟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卖者,手二铜盏叠之,其声嗑嗑,曰冰盏。”李大钊《国情》:“养兵赔款,穷索编氓,维新以来,负担益重。”夏衍《关汉卿不朽》:“这些‘编氓’们不仅政治上、经济上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在文化上也遭受到了极端的歧视和侮辱。”编氓[biānméng]编入册籍的民丁。指平民。参见「编户」条。《宋史.卷四零零.汪大猷传》:「贷钱射利,隐寄田产,害及编氓。」
汉语大词典编入户籍的平民。唐武元衡《行路难》诗:“休说编氓朴无耻,至竟终须合天理。”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方今财用窘匮,将天下官户赋役同于编氓,此急务也。”明宋濂《金溪县义渡记》:“有华以编氓能佐官政之不及,可不谓贤哉!”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赐冰》:“前明于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卖者,手二铜盏叠之,其声嗑嗑,曰冰盏。”李大钊《国情》:“养兵赔款,穷索编氓,维新以来,负担益重。”夏衍《关汉卿不朽》:“这些‘编氓’们不仅政治上、经济上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在文化上也遭受到了极端的歧视和侮辱。”
国语辞典编入册籍的民丁。指平民。参见「编户」条。编氓[biānméng]⒈编入册籍的民丁。指平民。参见「编户」条。引《宋史·卷四〇〇·汪大猷传》:「贷钱射利,隐寄田产,害及编氓。」
辞典修订版编入册籍的民丁。指平民。参见「编户」条。《宋史.卷四零零.汪大猷传》:「贷钱射利,隐寄田产,害及编氓。」
其他释义1.编入户籍的平民。
关于编氓的诗词
《秣陵竹枝词·同姓编氓异姓侯》
编(編)的拼音:biān(ㄅ一ㄢ)
⒈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编结。编织。编扎。
⒉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编排。编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编次。编年。编订。编配。编码。
⒊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编写。编译。编审。编修。编纂。编印。
⒋ 创作:编剧。编导。
⒌ 捏造:编瞎话。
⒍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编。续编。简编。
编字UNICODE编码U+7F16,10进制: 32534,UTF-32: 00007F16,UTF-8: E7 BC 96。
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編
plait、edit、organize
形声:从纟、扁声
knit, weave; arrange; compile
详细解释◎ 编的拼音:
編 bi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mì ),扁声。本义:顺次排列,编结在一起)
(2) 同本义 [put in order]
编,次简也。——《说文》
以绳次物曰编。——《声类》
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柳宗元《驳复仇议》
(3) 又如:编号;编组;编队;编户(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编人(户籍编制之内的贫民。也称编民);编次(按顺序编排);编蒲(编订蒲叶使成册,以为书写之用)
(4) 交织,编结 [weave;plait]
编结沮。——《四子讲德论》。颜注:“犹编发也。”
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红楼梦》
(5) 编辑;创作 [compile;write]
编书其罪。——《汉书·诸葛丰传》
春秋编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6) 又如:编杂志;编述(著述;编辑);编订(编纂修订)
(7) 连接 [connect]
编町成篁。——张衡《西京赋》。注:“连也。”
(8) 又如:编町(连绵于畎亩之中)
(9) 虚构,捏造 [make up]。如:瞎编;胡编;编派(编造故事,借机讥诮别人)
◎ 编的拼音:
編 biān
〈词性:名〉
(1) 用来穿联竹简的绳子 [cord]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读之韦编三绝。——《汉书·儒林传》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韩愈《进学解》
(2) 又如:编韦(编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
(3) 书籍 [book]
并以为国人读兹编者勖。——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编简(书籍;史册);编珠(类书名。其书集故事成语为对偶)
(5) 一部著作的一部分 [part of a book;book;volume]。如:缩编;上编;一本分为四编的小说;内编;外编;第一编;第二编
(6) 姓。汉代有编盲意
编程序、编次、编导、编导、编订、编队、编队、编发、编号、编号、编户、编辑、编辑、编辑部、编简、编结、编剧、编剧、编列、编录、编码、编目、编目、编内、编年史、编年体、编排、编派、编磬、编入、编审、编审、编外、编伍、编写、编修、编修、编选、编译、编印、编余、编造、编者、编者按、编者按语、编织、编织品、编制、编制、编钟、编著、编撰、编缀、编组、编纂
氓的拼音:méng(ㄇㄥˊ)
⒈ 古代称民(特指外来的):氓隶(充当隶役的平民)。群氓。
氓的拼音:máng(ㄇㄤˊ)
⒈ 〔流氓〕见“流”。
氓字UNICODE编码U+6C13,10进制: 27667,UTF-32: 00006C13,UTF-8: E6 B0 93。
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氓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甿䇇
形声
people; subjects; vassals
详细解释◎ 氓的拼音: máng
〈词性:名〉
(1) ——“流氓”( liúmáng ):原指无业游民,后来指品质恶劣、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2) 另见 méng
◎ 氓的拼音: méng
〈词性:名〉
(1) (会意。从民,亡声。“亡”亦有表意作用,指自彼来此之民。本义:外来的百姓)
(2) 同本义 [nonnative]
氓,民也。——《说文》。按,自彼来此之民曰氓。
而不忧民氓。——《战国策·秦策》
以宽民氓。——《淮南子·脩务》
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孟子》
(3) 古代称百姓 [the common people]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卫风》
氓家无积而衣服修。——《管子·八观》。注:“谓民家”
(4) 又如:群氓(统治阶级对百姓的蔑称);氓黎(民众,百姓);氓家(民家);氓庶(百姓);氓萌(民众);氓智(人民的聪明才智);氓俗(民俗)
(5) 野民,周朝指居住在鄙野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 [rustic]
奸巧边萌(氓)。——《史记·三王世家》
(6) 又如:氓隶(犹贱民,旧时对劳动人民的贬称)
(7) 通“泯”。灭,尽 [eliminate]
庄王之氓社稷也。——《韩非子·有度》
(8) 另见 m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