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编纂的拼音_biān zuǎn是什么意思

编纂

【拼音】: biān zuǎn 【注音】: ㄅ一ㄢㄗㄨㄢˇ 【词性】: 动词。 【结构】: 编(左右结构)纂(上中下结构) 【简体】: 编纂 【繁体】: 編纂

编纂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编纂biānzuǎn。(1)编辑,撰述。编纂[biānzuǎn]⒈编辑,撰述。例编纂词典。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孙文《黄化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英compile;

基础解释(动)整理收集资料,编写较大的著作:~词典|~百科全书。[近]编辑|编撰。

引证解释⒈犹编辑。编写纂集。引唐白居易《河南元公墓志铭》:“观其述作编纂之旨,岂止於文章刀笔哉?”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其枢密院事涉机密,亦令本院编纂,至月终送史馆。”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序》:“遇罕见罕闻之事,必以小纸録出之。积岁餘,得千有餘事,不忍焚弃,编纂成书。”孙犁《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他编纂的书,不叫《四库备要》,叫《四库全书》。”⒉用以称编纂职务。引曹亚伯《武昌日知会之破案》:“己酉,张君在上海广学会任编纂,兼办《大同报》。”

网络解释编纂编辑,撰述

综合释义犹编辑。编写纂集。唐白居易《河南元公墓志铭》:“观其述作编纂之旨,岂止於文章刀笔哉?”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其枢密院事涉机密,亦令本院编纂,至月终送史馆。”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序》:“遇罕见罕闻之事,必以小纸録出之。积岁餘,得千有餘事,不忍焚弃,编纂成书。”孙犁《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他编纂的书,不叫《四库备要》,叫《四库全书》。”用以称编纂职务。曹亚伯《武昌日知会之破案》:“己酉,张君在上海广学会任编纂,兼办《大同报》。”

网友释义编辑,撰述编纂词典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孙文《黄化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汉语大词典(1).犹编辑。编写纂集。唐白居易《河南元公墓志铭》:“观其述作编纂之旨,岂止于文章刀笔哉?”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其枢密院事涉机密,亦令本院编纂,至月终送史馆。”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序》:“遇罕见罕闻之事,必以小纸录出之。积岁馀,得千有馀事,不忍焚弃,编纂成书。”孙犁《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他编纂的书,不叫《四库备要》,叫《四库全书》。”(2).用以称编纂职务。曹亚伯《武昌日知会之破案》:“己酉,张君在上海广学会任编纂,兼办《大同报》。”

国语辞典编辑。编纂[biānzuǎn]⒈编辑。引唐·白居易〈河南元公墓志铭〉:「观其述作编纂之旨,岂止于文章刀笔哉?」近编辑编撰

辞典修订版编辑。唐.白居易〈河南元公墓志铭〉:「观其述作编纂之旨,岂止于文章刀笔哉?」

辞典简编版编辑。 【造句】编纂成书

英语compilecodifycodificationhistoriographycodify the lawscodifying statutelexicographerhistoriographer

其他释义编辑(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词典ㄧ~百科全书。

编纂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编缀 编著 编辑 编写 编撰 编订

编纂造句

1.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尤其是语义场理论和心理词库理论研究,为类义词典的编纂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2.第三,在编纂方法方面,柳亚子顶住当时守旧人士的责难,坚持采用白话语体文。

3.清代张五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

4.前不久曾有网民建议将这些说法收进成语词典,这自然遭到了成语词典编纂家们的断然拒绝。

5.本文对先唐别集源流、称名、编纂途径,以及社会背景,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述。

6.辞书编纂者必须精于给词语下定义的技巧。

7.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我们编纂中国法律实施报告,略陈刍荛之言,奉献于明达读者,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法律实施的思考,并助推法治建设之进程。

8.四川编纂全国首套长江经济带专题地图集出炉。

9.为陈朝编纂史书十余年,董庆阳看到了那些达官显宦的奢靡之风,因此他暗地里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人中之龙,长生不老已享荣华富贵。

10.高声朗读会使先前编纂时漏掉的鸠拙的句子用处和纰缪袒露出来。

关于编纂的诗词

《北京教育部三次电促入京编纂小学国文教科书却之》

编纂的单词

compile codify codification historiography codify the laws codifying statute lexicographer historiographer

编的意思

  拼音  biān   注音  ㄅ一ㄢ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XYNA  仓颉  VMISB  郑码  ZWLD  四角  23127  结构  左右电码  4882  区位  1764  统一码  7F16  笔顺  フフ一丶フ一ノ丨フ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编(編)的拼音:biān(ㄅ一ㄢ)  

⒈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编结。编织。编扎。

⒉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编排。编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编次。编年。编订。编配。编码。

⒊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编写。编译。编审。编修。编纂。编印。

⒋ 创作:编剧。编导。

⒌ 捏造:编瞎话。

⒍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编。续编。简编。

统一码

编字UNICODE编码U+7F16,10进制: 32534,UTF-32: 00007F16,UTF-8: E7 BC 96。

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lait、edit、organize

造字法

形声:从纟、扁声

English

knit, weave; arrange; compi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编的拼音:

bi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扁声。本义:顺次排列,编结在一起)

(2) 同本义 [put in order]

编,次简也。——《说文》

以绳次物曰编。——《声类》

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柳宗元《驳复仇议》

(3) 又如:编号;编组;编队;编户(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编人(户籍编制之内的贫民。也称编民);编次(按顺序编排);编蒲(编订蒲叶使成册,以为书写之用)

(4) 交织,编结 [weave;plait]

编结沮。——《四子讲德论》。颜注:“犹编发也。”

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红楼梦》

(5) 编辑;创作 [compile;write]

编书其罪。——《汉书·诸葛丰传》

春秋编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6) 又如:编杂志;编述(著述;编辑);编订(编纂修订)

(7) 连接 [connect]

编町成篁。——张衡《西京赋》。注:“连也。”

(8) 又如:编町(连绵于畎亩之中)

(9) 虚构,捏造 [make up]。如:瞎编;胡编;编派(编造故事,借机讥诮别人)

词性变化

编的拼音:

biān  

〈词性:名〉

(1) 用来穿联竹简的绳子 [cord]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读之韦编三绝。——《汉书·儒林传》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韩愈《进学解》

(2) 又如:编韦(编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

(3) 书籍 [book]

并以为国人读兹编者勖。——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编简(书籍;史册);编珠(类书名。其书集故事成语为对偶)

(5) 一部著作的一部分 [part of a book;book;volume]。如:缩编;上编;一本分为四编的小说;内编;外编;第一编;第二编

(6) 姓。汉代有编盲意

常用词组

编程序、编次、编导、编导、编订、编队、编队、编发、编号、编号、编户、编辑、编辑、编辑部、编简、编结、编剧、编剧、编列、编录、编码、编目、编目、编内、编年史、编年体、编排、编派、编磬、编入、编审、编审、编外、编伍、编写、编修、编修、编选、编译、编印、编余、编造、编者、编者按、编者按语、编织、编织品、编制、编制、编钟、编著、编撰、编缀、编组、编纂

  拼音  zuǎn   注音  ㄗㄨㄢˇ   
部首  糸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20画  
五笔  THDI  仓颉  HBUF  郑码  MLGZ  四角  88903  结构  上中下电码  4951  区位  5575  统一码  7E82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丨フ一一一一ノ丶フフ丶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纂的拼音:zuǎn(ㄗㄨㄢˇ)  

⒈ 搜集材料编书:纂修(a.编纂,亦指做这方面工作的人;b.继承并加强修养、治理)。纂绣(编织和刺绣)。纂辑。编纂。

⒉ 古代指红色或彩色丝带。

⒊ 妇女梳在头后边的发髻:纂儿。

⒋ 古同“缵”,继承。

统一码

纂字UNICODE编码U+7E82,10进制: 32386,UTF-32: 00007E82,UTF-8: E7 BA 82。

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纂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篹繤

汉英互译

compile、edit

造字法

形声:从糸、算声

English

edit, compile; topknot, chign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纂的拼音: zu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算声。本义:赤色的丝带)

(2) 同本义 [a red silk ribbon]

纂,似组而赤。——《说文》

锦乡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缕纂以为奉。——《国语·齐语》

(3) 又如:纂组(赤色绶带。亦泛指精美的织锦)

(4) 织物,织品 [fabrics]。如:纂肃

(5) 〈词性:方〉∶妇女长发挽成的发髻 [a woman’s hair dressed in a bun]

给张姑娘插在纂儿上。——《儿女英雄传》

(6) 又如:纂儿(妇女的一种发髻);纂心(妇女发髻的中心部分)

词性变化

纂的拼音: zuǎn  

〈词性:动〉

(1) 收集;汇集 [collect]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楚辞·天问》

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韩愈《毛颖传》

歌枣下之纂纂。——潘岳《笙赋》

(2) 又如:纂言(纂集言词,而从事述作);纂论(聚集众议);纂纂(积聚的样子)

(3) 编撰;编辑 [compile]

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白居易《与元九书》

要纂三部书嘉惠来学。——《儒林外史》

(4) 又如:纂述(编撰述作);纂次(编撰;编排);纂刻(编集刊印);纂集(编撰汇集)

(5) 通“缵”。继承[inherit;succeed to]

纂修其绪。——《国语·周语上》。注:“纂,继也。”

纂尧之绪。——《汉书·叙传》

况纂帝业而轻天位。——张衡《东京赋》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