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篱
【拼音】: bā lí 【注音】: ㄅㄚㄌ一ˊ 【结构】: 芭(上下结构)篱(上下结构) 【简体】: 芭篱 【繁体】: 芭籬芭篱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亦作'芭黎'。即蓠芭。用竹或草编成的障隔物。
基础解释亦作'芭黎',亦作'芭篱'。即蓠芭。用竹或草编成的障隔物。亦作/'芭黎/',亦作/'芭篱/'。即蓠芭。用竹或草编成的障隔物。
引证解释⒈亦作“芭黎”。即蓠芭。用竹或草编成的障隔物。引《史记·张仪列传》“苴蜀相攻击”唐司马贞索隐:“芭黎即织木葺为苇篱也,今江南亦谓苇篱曰芭篱。”
网络解释芭篱芭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ālí,是指蓠芭。
综合释义亦作“芭黎”。即蓠芭。用竹或草编成的障隔物。《史记·张仪列传》“苴蜀相攻击”唐司马贞索隐:“芭黎即织木葺为苇篱也,今江南亦谓苇篱曰芭篱。”
国语辞典用竹或灌木等编成的障隔物。
辞典修订版用竹或灌木等编成的障隔物。也称为「篱笆」。
其他释义1.亦作'芭黎'。2.即蓠芭。用竹或草编成的障隔物。
芭的拼音:bā(ㄅㄚ)
⒈ 〔芭蕉〕a.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宽大,叶柄一层一层紧裹着茎。叶和茎的纤维可编绳索;b.这种植物的果实,跟香蕉相似。
⒉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芭字UNICODE编码U+82AD,10进制: 33453,UTF-32: 000082AD,UTF-8: E8 8A AD。
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芭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艹、巴声
plantain or banana palm; fragrant
详细解释◎ 芭的拼音: bā
〈词性:名〉
(1) (形声。巴声。本义:①香草名。②芭蕉)
(2)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a fragrant plant]
传芭兮代舞。——《楚辞·九歌·礼魂》
(3) 芭蕉 [banana]
乘兴书芭叶,闲来入豆房。——段成式《赠诸上人》
(4) 又如:芭叶(芭蕉的叶片);芭蕉扇
(5) 通“笆”。竹名 [a thorn bamboo]。如:芭犁(编竹以为屏障。即篱笆。也作芭黎);芭篱(用竹或草编成的遮挡物。今俗通作“篱笆”)
芭蕉、芭蕾舞
篱(籬)的拼音:lí(ㄌ一ˊ)
⒈ 用竹、苇、树枝等编成的围墙屏障:篱笆(“笆”读轻声)。樊篱。篱落。篱墙。篱栅。篱障。
篱字UNICODE编码U+7BF1,10进制: 31729,UTF-32: 00007BF1,UTF-8: E7 AF B1。
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篱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籬㰚
形声:从竹、离声
bamboo or wooden fence; hedge
详细解释◎ 篱的拼音:
籬 lí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离声。本义:篱笆)
(2) 同本义。用竹、苇或树枝等编成的蔽障物,以保护场地。也说“笆篱” [fence]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潜《饮酒》
庭中始为篱。——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樊篱(篱笆);篱子(即篱笆);篱花(篱菊。篱下的菊花);篱门(竹篱的门);篱陌(篱边和田头);篱垣(用竹篱做成的墙垣);篱根(竹篱近地处)
(4) 笊( zhào )篱 [a bamboo,wicker or wire strainer],用竹蔑、柳条、铁丝编成的杓形用具,能漏水,用来在汤里捞东西
篱笆、篱落、篱墙、篱雀蛋色、篱栅、篱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