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藏
【拼音】: bāo cáng 【注音】: ㄅㄠㄘㄤˊ 【结构】: 苞(上下结构)藏(上下结构) 【简体】: 苞藏 【繁体】: 苞藏苞藏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同'包藏'。2.裹藏;隐藏。苞,通'包'。
基础解释同/'包藏/'。裹藏;隐藏。苞,通/'包/'。
引证解释⒈同“包藏”。裹藏;隐藏。苞,通“包”。参见“苞藏祸心”。引《周书·萧詧传》:“关市恣其裒刻,豪猾多所苞藏。”唐韩愈《和侯协律咏笋》:“外恨苞藏密,中仍节目繁。”《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其宋光嗣相见之时,於坐上便有言説,先问契丹强弱,次数秦王是非,度此苞藏,可见情状。”
网络解释苞藏苞藏,读音为bāocánɡ,是一个汉语词语,同'包藏'。
综合释义同“包藏”。裹藏;隐藏。苞,通“包”。《周书·萧詧传》:“关市恣其裒刻,豪猾多所苞藏。”唐韩愈《和侯协律咏笋》:“外恨苞藏密,中仍节目繁。”《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其宋光嗣相见之时,於坐上便有言説,先问契丹强弱,次数秦王是非,度此苞藏,可见情状。”参见“苞藏祸心”。隐藏、暗藏。《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常恐海内多以相责,以为老夫苞藏祸心,阴有郑武取胡之诈。」也作「包藏」。
网友释义苞藏,读音为bāocánɡ,是一个汉语词语,同'包藏'。
汉语大词典同“包藏”。裹藏;隐藏。苞,通“包”。《周书·萧察传》:“关市恣其裒刻,豪猾多所苞藏。”唐韩愈《和侯协律咏笋》:“外恨苞藏密,中仍节目繁。”《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其宋光嗣相见之时,于坐上便有言说,先问契丹强弱,次数秦王是非,度此苞藏,可见情状。”参见“苞藏祸心”。
国语辞典隐藏、暗藏。《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常恐海内多以相责,以为老夫苞藏祸心,阴有郑武取胡之诈。」也作「包藏」。
苞藏造句
1.并且,按照你的逻辑,即便向中国出口F35也属于“美国苞藏祸心”——“扼杀中国即将投产的”J20嘛。
2.而彼方君臣,苞藏祸心,屡为边寇。(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苞藏造句)
苞的拼音:bāo(ㄅㄠ)
⒈ 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花苞。苞片。含苞待放。
⒉ 茂盛:竹苞松茂。
苞字UNICODE编码U+82DE,10进制: 33502,UTF-32: 000082DE,UTF-8: E8 8B 9E。
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苞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包藨
bud
形声:从艹、包声
a variety of rush; firm, enduring; to burst forth
详细解释◎ 苞的拼音: bāo
〈词性:名〉
(1) (形声。本义:席草,可制席子和草鞋)
(2) 同本义 [bulrush]
苞,苞草也,南阳以为粗履。——《说文》
浸彼苞稂。——《诗·曹风·下泉》
(3) 又
浸彼包萧。
浸彼苞蓍。
系于包桑。——《易·否》
其高燥则生葴(zhēn ,马兰)、菥( sī ,麦的一种)、苞、荔(草名)。—— 司马相如《子虚赋》
(4) 又如:包屦(古人居丧所穿的一种草鞋)
(5) 苞片,花未开时包着花朵的变态叶 [bract]
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南朝 宋· 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6) 又如:含苞未放
(7) 草木的根或茎干 [root or stem]
苞有三蘖。——《诗·商颂·长发》
(8) 又如:苞桑(原指根深柢固的桑树;比喻牢固的根基);苞桑磐石(比喻极其坚固);苞桑戒(系于根深蒂固的事物上而求得的牢靠鉴戒)
◎ 苞的拼音: bāo
〈词性:形〉
(1) 草木茂盛,丛生 [growingin profusion]
苞,丰也。——《尔雅·释诂》
方苞方体。——《诗·大雅·行苇》
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草木渐苞。——《书·禹贡》
如竹苞也,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2) 又如:苞杞(丛生的枸杞);苞并(丛生)
◎ 苞的拼音: bāo
〈词性:动〉
通“包”。包裹;怀抱 [wrap up;surround]
如山之苞。——《诗·大雅·常武》
厥苞橘柚锡贡。——《书·禹贡》
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礼记·曲礼上》
尔贡苞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苞谷、苞米、苞片
藏的拼音:cáng(ㄘㄤˊ)
⒈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⒉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藏的拼音:zàng(ㄗㄤˋ)
⒈ 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
⒉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
⒋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古同“臟”。
藏字UNICODE编码U+85CF,10进制: 34255,UTF-32: 000085CF,UTF-8: E8 97 8F。
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臟蔵臧匨䒙
conceal、hide、store
躲、匿、露
形声:从艹、臧声
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详细解释◎ 藏的拼音: cáng
〈词性:动〉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store]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hide]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nurse]。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藏红花、藏蓝、藏历、藏青、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