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蔽形的拼音_bi xing是什么意思

蔽形

【拼音】: bì xíng 【注音】: ㄅ一ˋㄒ一ㄥˊ 【结构】: 蔽(上下结构)形(左右结构)

蔽形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遮掩身体。隐匿形迹。指隐身术。蔽形[bìxíng]⒈遮掩身体。⒉隐匿形迹。指隐身术。

引证解释⒈遮掩身体。引汉班固《白虎通·衣裳》:“圣人所以制衣何?以为絺紘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汉应劭《风俗通·愆礼·公车徵士汝南袁夏甫》:“巾所以饰首,衣所以蔽形。”晋王嘉《拾遗记·秦始皇》:“﹝宛渠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⒉隐匿形迹。指隐身术。引宋吴淑《江淮异人录·润州处士》:“女至兄前,兄不之见也,乃弃刀於水中,復往,兄乃见之……復令取刀持之,则不能蔽形矣。”

网络解释蔽形遮掩身体;隐匿形迹。指隐身术

综合释义遮掩身体。汉班固《白虎通·衣裳》:“圣人所以制衣何?以为絺紘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汉应劭《风俗通·愆礼·公车徵士汝南袁夏甫》:“巾所以饰首,衣所以蔽形。”晋王嘉《拾遗记·秦始皇》:“﹝宛渠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隐匿形迹。指隐身术。宋吴淑《江淮异人录·润州处士》:“女至兄前,兄不之见也,乃弃刀於水中,復往,兄乃见之……復令取刀持之,则不能蔽形矣。”蔽形[bìxíng]

网友释义(1).遮掩身体。汉班固《白虎通·衣裳》:“圣人所以制衣何?以为絺紘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汉应劭《风俗通·愆礼·公车徵士汝南袁夏甫》:“巾所以饰首,衣所以蔽形。”晋王嘉《拾遗记·秦始皇》:“﹝宛渠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2).隐匿形迹。指隐身术。宋吴淑《江淮异人录·润州处士》:“女至兄前,兄不之见也,乃弃刀於水中,复往,兄乃见之……复令取刀持之,则不能蔽形矣。”

汉语大词典(1).遮掩身体。汉班固《白虎通·衣裳》:“圣人所以制衣何?以为絺纮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汉应劭《风俗通·愆礼·公车徵士汝南袁夏甫》:“巾所以饰首,衣所以蔽形。”晋王嘉《拾遗记·秦始皇》:“﹝宛渠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2).隐匿形迹。指隐身术。宋吴淑《江淮异人录·润州处士》:“女至兄前,兄不之见也,乃弃刀于水中,复往,兄乃见之……复令取刀持之,则不能蔽形矣。”

其他释义1.遮掩身体。2.隐匿形迹。指隐身术。

蔽形造句

1.溪谷上嵌有一硕大的牛蹄印,因名此处为石牛洞;二是指青石对面的山坳,这里青山傍围,松篁交蔽,形成天然洞口,青牛石面洞而卧;三是指道家广义的洞天。

2.民知室居食谷,而未知功力。于是后稷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辟土殖谷,以用养民;种桑麻,致丝枲,以蔽形体。(查字典www.chazidian.com蔽形造句)

蔽的意思

  拼音    注音  ㄅ一ˋ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86  AUMT  五笔98  AITU  仓颉  TFBK  郑码  EKLM  四角  44248  结构  上下电码  5599  区位  1746  统一码  853D  笔顺  一丨丨丶ノ丨フ丨ノ丶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蔽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遮,挡:蔽野。遮蔽。掩蔽。

⒉ 隐藏:蔽匿。隐蔽。

⒊ 欺骗,隐瞒:蒙蔽。蔽美扬恶。

⒋ 概括:一言以蔽之。

统一码

蔽字UNICODE编码U+853D,10进制: 34109,UTF-32: 0000853D,UTF-8: E8 94 BD。

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y、ragged、shabby

造字法

形声:从艹、敝声

English

cover, hide, conceal; shel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蔽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2) 遮住,遮掩 [cover;shelter]

蔽,蔽蔽小草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

蔽,障也,隐也。——《广雅》

蒲蔽。——《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

乘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车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务》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 屈原《九歌·国殇》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史记》

阴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满了整个天空)

(4) 隐藏 [hide]蔽林间窥之。—— 唐· 柳宗元《三戒》

先生…引蔽驴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蔽贤(隐蔽贤者,不使上知);蔽形(遮掩身体)

(6) 庇护 [shelter;shield]

盖借塞墙为蔽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蔽护(掩护;庇护);蔽橹(古代防御用的大盾);蔽辜(抵罪)

(8) 掩饰 [cover up; conceal]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管子·牧民》

(9) 又如:蔽美(掩盖他人的美德、长处);蔽恶(掩饰过错和坏行为)

(10) 蒙蔽 [deceive]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蔽蒙(蒙蔽;隐瞒);蔽晦(蒙蔽。受遮蔽因而不明)

(12) 堵塞 [stop up]。如: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

(13) 审断,判决 [judge]。如:蔽罪(定罪);蔽狱(冤狱)

(14) 概括 [summarize]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常用词组

蔽聪塞明

  拼音  xíng   注音  ㄒ一ㄥˊ   
部首  彡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GAET  仓颉  MTHHH  郑码  AEPD  四角  12422  结构  左右电码  1748  区位  4846  统一码  5F62  笔顺  一一ノ丨ノ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形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实体:形仪(体态仪表)。形体。形貌。形容。形骸。形单影只。形影相吊。

⒉ 样子:形状。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

⒊ 表现:形诸笔墨。喜形于色。

⒋ 对照,比较:相形见绌。

⒌ 状况,地势:形势。

⒍ 古同“型”,模子。

⒎ 古同“刑”,刑罚。

统一码

形字UNICODE编码U+5F62,10进制: 24418,UTF-32: 00005F62,UTF-8: E5 BD A2。

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ear、body、compare、entity、form、look、shape

造字法

形声:从彡、开声

English

form, shape, appeara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形的拼音: xíng  

〈词性:名〉

(1) 同本义 [shape;form]

形,象形也。——《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者,生之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列子·说符》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鸟兽之形。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促织》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3) 形体,实体 [body]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钩勒形廓。——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形寂(死亡);形响(形体和声响);形解(形体超脱现实;道教指尸解);有形;无形;整形;形生(身体与性命);形性(形体和性质);形训(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

(5) 容色,容貌 [appearance]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6) 又如:形藏(模样、身分);形质(容貌与性情);形秽(容貌不洁)

(7) 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terrain]

秦,形胜之国。——《史记》

(8) 又如:形便(地形有利);形要(形势险要);形局(地理格局)

(9) 情势,形势 [situation]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未之得验,然其形必然。——汉· 贾谊《铸钱》

不能者之形。——《孟子·梁惠王上》

鼎足之形。——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0) 又如:形服(迫于形势而屈服);形宜(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

(11) 通“型”。模型 [mold]

冰炭不合形。——《韩非子·用人》

仪形虞、周之盛。——《汉书·王莽传上》

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潜夫论·德化》

词性变化

形的拼音: xíng  

〈词性:动〉

(1) 画图形 [draw designs,maps,etc.]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2) 又如:形摹(描摹)

(3)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show;express]

形,见也。——《广雅》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赵策三》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5) 比较,对照 [contrast]

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6) 又如:相形见绌

(7) 描绘 [describe]

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8)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form]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常用词组

形变、形单影只、形格势禁、形骸、形迹、形迹可疑、形貌、形容、形容、形容、形容词、形声、形式、形式主义、形势、形势逼人、形态、形体、形象、形心、形形色色、形影、形影不离、形影相吊、形影相随、形影相追、形制、形状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