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蔽晦的拼音_bi hui是什么意思

蔽晦

【拼音】: bì huì 【注音】: ㄅ一ˋㄏㄨㄟˋ 【结构】: 蔽(上下结构)晦(左右结构)

蔽晦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犹蒙蔽。2.谓受蒙蔽而昏暗。3.隐覆晦涩。蔽晦[bìhuì]⒈犹蒙蔽。⒉谓受蒙蔽而昏暗。⒊隐覆晦涩。

基础解释犹蒙蔽。谓受蒙蔽而昏暗。隐覆晦涩。

引证解释⒈犹蒙蔽。引《战国策·赵策二》:“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⒉谓受蒙蔽而昏暗。引《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管仲既死,桓德日衰,天戒若曰,伯道将废……桓公不寤,天子蔽晦。”颜师古注:“被掩蔽而暗也。”⒊隐覆晦涩。引清方苞《书<陈氏集说补正>后》:“余少治《戴记》,见陈氏《集説》,於《记》之本指,时有未达而反以蔽晦之者,及得徐司寇所刻《集説补正》,而惑之解者过半。”清邵懿辰《赠陈艺叔序》:“方乾隆中,俗学横流,其聪明杰魁之士,相劘而为考证行末之务,名治经而经日以蔽晦。”

网络解释蔽晦蔽晦是一个汉语词语,

综合释义犹蒙蔽。《战国策·赵策二》:“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谓受蒙蔽而昏暗。《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管仲既死,桓德日衰,天戒若曰,伯道将废……桓公不寤,天子蔽晦。”颜师古注:“被掩蔽而暗也。”隐覆晦涩。清方苞《书<陈氏集说补正>后》:“余少治《戴记》,见陈氏《集説》,於《记》之本指,时有未达而反以蔽晦之者,及得徐司寇所刻《集説补正》,而惑之解者过半。”清邵懿辰《赠陈艺叔序》:“方乾隆中,俗学横流,其聪明杰魁之士,相劘而为考证行末之务,名治经而经日以蔽晦。”蔽晦[bìhuì]

网友释义1.犹蒙蔽。《战国策·赵策二》:“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2.谓受蒙蔽而昏暗。《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管仲既死,桓德日衰,天戒若曰,伯道将废……桓公不寤,天子蔽晦。”颜师古注:“被掩蔽而暗也。”3.隐覆晦涩。清方苞《书<陈氏集说补正>后》:“余少治《戴记》,见陈氏《集说》,於《记》之本指,时有未达而反以蔽晦之者,及得徐司寇所刻《集说补正》,而惑之解者过半。”清邵懿辰《赠陈艺叔序》:“方乾隆中,俗学横流,其聪明杰魁之士,相劘而为考证行末之务,名治经而经日以蔽晦。”

汉语大词典(1).犹蒙蔽。《战国策·赵策二》:“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2).谓受蒙蔽而昏暗。《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管仲既死,桓德日衰,天戒若曰,伯道将废……桓公不寤,天子蔽晦。”颜师古注:“被掩蔽而暗也。”(3).隐覆晦涩。清方苞《书〈陈氏集说补正〉后》:“余少治《戴记》,见陈氏《集说》,于《记》之本指,时有未达而反以蔽晦之者,及得徐司寇所刻《集说补正》,而惑之解者过半。”清邵懿辰《赠陈艺叔序》:“方乾隆中,俗学横流,其聪明杰魁之士,相劘而为考证行末之务,名治经而经日以蔽晦。”

蔽晦造句

1.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蔽的意思

  拼音    注音  ㄅ一ˋ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86  AUMT  五笔98  AITU  仓颉  TFBK  郑码  EKLM  四角  44248  结构  上下电码  5599  区位  1746  统一码  853D  笔顺  一丨丨丶ノ丨フ丨ノ丶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蔽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遮,挡:蔽野。遮蔽。掩蔽。

⒉ 隐藏:蔽匿。隐蔽。

⒊ 欺骗,隐瞒:蒙蔽。蔽美扬恶。

⒋ 概括:一言以蔽之。

统一码

蔽字UNICODE编码U+853D,10进制: 34109,UTF-32: 0000853D,UTF-8: E8 94 BD。

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y、ragged、shabby

造字法

形声:从艹、敝声

English

cover, hide, conceal; shel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蔽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2) 遮住,遮掩 [cover;shelter]

蔽,蔽蔽小草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

蔽,障也,隐也。——《广雅》

蒲蔽。——《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

乘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车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务》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 屈原《九歌·国殇》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史记》

阴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满了整个天空)

(4) 隐藏 [hide]蔽林间窥之。—— 唐· 柳宗元《三戒》

先生…引蔽驴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蔽贤(隐蔽贤者,不使上知);蔽形(遮掩身体)

(6) 庇护 [shelter;shield]

盖借塞墙为蔽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蔽护(掩护;庇护);蔽橹(古代防御用的大盾);蔽辜(抵罪)

(8) 掩饰 [cover up; conceal]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管子·牧民》

(9) 又如:蔽美(掩盖他人的美德、长处);蔽恶(掩饰过错和坏行为)

(10) 蒙蔽 [deceive]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蔽蒙(蒙蔽;隐瞒);蔽晦(蒙蔽。受遮蔽因而不明)

(12) 堵塞 [stop up]。如: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

(13) 审断,判决 [judge]。如:蔽罪(定罪);蔽狱(冤狱)

(14) 概括 [summarize]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常用词组

蔽聪塞明

  拼音  huì   注音  ㄏㄨㄟ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JTXU  五笔98  JTXY  仓颉  AOWY  郑码  KMZY  四角  68057  结构  左右电码  2526  区位  2762  统一码  6666  笔顺  丨フ一一ノ一フフ丶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晦的拼音:huì(ㄏㄨㄟˋ)  

⒈ 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晦朔。

⒉ 夜晚:晦明。风雨如晦。

⒊ 昏暗不明:晦暝。晦暗。晦涩(意义隐晦,文字僻拗)。隐晦(意义不明显)。

⒋ 不顺利,倒霉:晦气。

统一码

晦字UNICODE编码U+6666,10进制: 26214,UTF-32: 00006666,UTF-8: E6 99 A6。

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晦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ark、gloomy、night

造字法

形声:从日、每声

English

dark, unclear, obscure; nigh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晦的拼音: huì  

〈词性:名〉

(1)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2) 同本义 [la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晦,月尽也。——《说文》

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论衡·四讳》

陈不违晦。——《左传·成公十七年》

朝菌不知晦朔。——《庄子·逍遥游》

不知晦朔。——[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戊申晦。——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晦望(农历每月末一日与十五日);晦景(晦日,晦节);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4) 夜;晚 [night]

晦淫惑疾。——《左传·昭公元年》。注:“夜也。”

(5) 又如:晦明(从黑夜到天明。即昼夜);晦晓(夜晚与天明);晦魄(夜月);风雨如晦

词性变化

晦的拼音: huì  

〈词性:形〉

(1) 昏暗 [dark]

晦而休。——《国语·鲁语》。注:“冥也。”

是时雷电晦冥。——《汉书·高帝纪》

幽晦以多雨。——《楚辞·屈原·涉江》

道途显晦。——唐· 李朝威《柳毅传》

晦明变化。——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又如:晦冥(昏暗);晦蒙(昏暗);晦盲(昏暗不明);晦芒(昏暗)

(3) 义理深微;隐晦;含蓄 [implicit]

志而晦。——《左传·成公十四年》

(4) 又如:晦伏(隐晦不显);晦昧(隐晦不明);晦窒(晦涩不通);晦塞(晦涩不畅)

(5) 草木凋零 [withered,fallen and scattered about]

寂历百草晦。——江淹《诗》。注:“凡草木华实荣茂谓之明,枝叶凋伤谓之晦。”

(6) 又如:晦在(凋零将尽,健在的已经很少了)

(7) 倒霉 [be unlucky]。如:晦气星(比喻能使人倒霉的人或事);晦气色(难看的、呈青黄色的脸色)

晦的拼音: huì  

〈词性:动〉

掩蔽;隐秘 [hide]。如:晦迹(隐居);晦抑(隐藏;隐瞒);晦心(隐藏本心);晦光(蒙蔽光明)

常用词组

晦暗、晦明、晦暝、晦气、晦涩、晦朔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