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芾
【拼音】: bì fèi 【注音】: ㄅ一ˋㄈㄟˋ 【结构】: 蔽(上下结构)芾(上下结构) 【简体】: 蔽芾 【繁体】: 蔽芾蔽芾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茂盛的样子。蔽芾[bìfèi]⒈〈书〉形容树干树叶微小。
引证解释⒈茂盛貌。引《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朱熹集传:“蔽芾,盛貌。”一说,小貌。孔传:“蔽芾,小貌。”宋王禹偁《茶园十二韵》:“蔽芾餘千本,青葱共一园。”清张岱《陶庵梦忆·天台牡丹》:“有侵花至漂髮者,立致奇祟,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寿。”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蔽芾葱蘢,恍逢丰木。”⒉引申为荫庇。引宋苏轼《宝月大师塔铭》:“锦城之东,松柏森然,子孙如林,蔽芾其阴。”⒊植物幼嫩或树叶初生貌。引《诗·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陆德明释文:“蔽芾,叶始生貌。”宋苏轼《和赵景贶栽桧》:“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植勤。”⒋相传西周的召伯曾在棠树下听讼断狱,办理政事,公正无私,使官民各得其所,天下大治。后人因作《甘棠》诗歌颂其政绩,诗中有“蔽芾甘棠”之句。后因以“蔽芾”、“甘棠”等颂扬有政绩的官吏或其政绩。引唐刘长卿《奉和赵给事使君》:“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宋王禹偁《甘棠即事简孙何》诗:“因感得时留蔽芾,更嗟无位泣麒麟。”郭沫若《井冈山巡礼·黄洋界》诗:“雄关如铁旌旗壮,小径挑粮领袖忙。五里横排遗槲树,千秋蔽芾胜甘棠。”
网络解释蔽芾蔽芾(bìfèi)是汉语词语,形容幼小的样子,出自《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综合释义茂盛貌。《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朱熹集传:“蔽芾,盛貌。”一说,小貌。孔传:“蔽芾,小貌。”宋王禹偁《茶园十二韵》:“蔽芾餘千本,青葱共一园。”清张岱《陶庵梦忆·天台牡丹》:“有侵花至漂髮者,立致奇祟,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寿。”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蔽芾葱蘢,恍逢丰木。”引申为荫庇。宋苏轼《宝月大师塔铭》:“锦城之东,松柏森然,子孙如林,蔽芾其阴。”植物幼嫩或树叶初生貌。《诗·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陆德明释文:“蔽芾,叶始生貌。”宋苏轼《和赵景贶栽桧》:“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植勤。”相传西周的召伯曾在棠树下听讼断狱,办理政事,公正无私,使官民各得其所,天下大治。后人因作《甘棠》诗歌颂其政绩,诗中有“蔽芾甘棠”之句。后因以“蔽芾”、“甘棠”等颂扬有政绩的官吏或其政绩。唐刘长卿《奉和赵给事使君》:“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宋王禹偁《甘棠即事简孙何》诗:“因感得时留蔽芾,更嗟无位泣麒麟。”郭沫若《井冈山巡礼·黄洋界》诗:“雄关如铁旌旗壮,小径挑粮领袖忙。五里横排遗槲树,千秋蔽芾胜甘棠。”
网友释义蔽芾是汉语词语,形容幼小的样子,出自《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汉语大词典(1).茂盛貌。《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朱熹集传:“蔽芾,盛貌。”一说,小貌。孔传:“蔽芾,小貌。”宋王禹偁《茶园十二韵》:“蔽芾馀千本,青葱共一园。”清张岱《陶庵梦忆·天台牡丹》:“有侵花至漂发者,立致奇祟,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寿。”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蔽芾葱茏,恍逢丰木。”(2).引申为荫庇。宋苏轼《宝月大师塔铭》:“锦城之东,松柏森然,子孙如林,蔽芾其阴。”(3).植物幼嫩或树叶初生貌。《诗·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陆德明释文:“蔽芾,叶始生貌。”宋苏轼《和赵景贶栽桧》:“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植勤。”(4).相传西周的召伯曾在棠树下听讼断狱,办理政事,公正无私,使官民各得其所,天下大治。后人因作《甘棠》诗歌颂其政绩,诗中有“蔽芾甘棠”之句。后因以“蔽芾”、“甘棠”等颂扬有政绩的官吏或其政绩。唐刘长卿《奉和赵给事使君》:“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宋王禹偁《甘棠即事简孙何》诗:“因感得时留蔽芾,更嗟无位泣麒麟。”郭沫若《井冈山巡礼·黄洋界》诗:“雄关如铁旌旗壮,小径挑粮领袖忙。五里横排遗槲树,千秋蔽芾胜甘棠。”
国语辞典蔽芾[bìfèi]⒈茂盛的样子。引《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宋·朱熹《诗集传·卷一·召南·甘棠》:「蔽芾,盛貌。」英语luxuriant,lush,young(plants)
辞典修订版茂盛的样子。《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宋.朱熹《诗集传.卷一.召南.甘棠》:「蔽芾,盛貌。」
其他释义〈书〉形容树干树叶微小。
关于蔽芾的诗词
《挽词·蔽芾斗城春》
蔽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遮,挡:蔽野。遮蔽。掩蔽。
⒉ 隐藏:蔽匿。隐蔽。
⒊ 欺骗,隐瞒:蒙蔽。蔽美扬恶。
⒋ 概括:一言以蔽之。
蔽字UNICODE编码U+853D,10进制: 34109,UTF-32: 0000853D,UTF-8: E8 94 BD。
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撇
my、ragged、shabby
形声:从艹、敝声
cover, hide, conceal; shelter
详细解释◎ 蔽的拼音: bì
〈词性:动〉
(1)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2) 遮住,遮掩 [cover;shelter]
蔽,蔽蔽小草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
蔽,障也,隐也。——《广雅》
蒲蔽。——《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
乘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车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务》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 屈原《九歌·国殇》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史记》
阴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满了整个天空)
(4) 隐藏 [hide]蔽林间窥之。—— 唐· 柳宗元《三戒》
先生…引蔽驴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蔽贤(隐蔽贤者,不使上知);蔽形(遮掩身体)
(6) 庇护 [shelter;shield]
盖借塞墙为蔽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蔽护(掩护;庇护);蔽橹(古代防御用的大盾);蔽辜(抵罪)
(8) 掩饰 [cover up; conceal]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管子·牧民》
(9) 又如:蔽美(掩盖他人的美德、长处);蔽恶(掩饰过错和坏行为)
(10) 蒙蔽 [deceive]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蔽蒙(蒙蔽;隐瞒);蔽晦(蒙蔽。受遮蔽因而不明)
(12) 堵塞 [stop up]。如: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
(13) 审断,判决 [judge]。如:蔽罪(定罪);蔽狱(冤狱)
(14) 概括 [summarize]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蔽聪塞明
芾的拼音:fèi(ㄈㄟˋ)
⒈ 小树干及小树叶:蔽芾(形容树木枝叶小而密)。
芾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草木茂盛。
芾字UNICODE编码U+82BE,10进制: 33470,UTF-32: 000082BE,UTF-8: E8 8A BE。
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芾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市
形声:从艹、市声
flower; small; little; lush
详细解释◎ 芾的拼音: fèi
(1) ——“蔽芾”( bìfèi ):形容树干树叶微小
(2) 另见 fú
◎ 芾的拼音: fú
〈词性:形〉
草木茂盛 [luxuriant]。如:芾芾(茂盛的样子。同沛沛、肺肺、旆旆)
◎ 芾的拼音: fú
〈词性:名〉
(1) 通“韨”。古代礼服上的蔽膝 [knee hide]
朱芾斯黄,室家君王。——《诗·小雅·斯干》
(2) 又如:朱芾(红色蔽膝)
(3) 通“绋”。牵引棺材的绳索 [cord guiding the hearse]
赤芾金舄,会同有绎。——《诗·小雅·车攻》
(4) 另见 f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