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彄
【拼音】: cáng kōu 【注音】: ㄘㄤˊㄎㄡ 【结构】: 藏(上下结构)彄(左右结构)藏彄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亦作'藏彄'。亦作'藏彄'。2.古代的一种游戏。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彄之戏。藏彄[cángkōu]⒈见“藏钩”。
基础解释见“藏鉤”。古代的一种游戏。相传汉昭帝母钩戈夫人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
引证解释⒈见“藏钩”。
汉语大词典见“藏钩”。《汉语大词典》:藏钩(藏钩,藏钩) 拼音:cánggōu亦作“藏钩”。亦作“藏彄”。古代的一种游戏。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三国魏邯郸淳《艺经·藏钩》:“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交(校)胜负。”宋梅尧臣《和腊前》:“土人熏肉经春美,宫女藏钩旧戏存。”清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彼仇人者巧藏彄,如椽银烛遍宅搜。”参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其他释义1.见'藏钩'。
藏的拼音:cáng(ㄘㄤˊ)
⒈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⒉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藏的拼音:zàng(ㄗㄤˋ)
⒈ 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
⒉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
⒋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古同“臟”。
藏字UNICODE编码U+85CF,10进制: 34255,UTF-32: 000085CF,UTF-8: E8 97 8F。
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臟蔵臧匨䒙
conceal、hide、store
躲、匿、露
形声:从艹、臧声
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详细解释◎ 藏的拼音: cáng
〈词性:动〉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store]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hide]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nurse]。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藏红花、藏蓝、藏历、藏青、藏戏
彄的拼音:kōu(ㄎㄡ)
⒈ 弓弩两端系弦的地方:“桑弰其末刻锲,以受弦彄。”
⒉ 环子、戒指一类的东西:环彄。指彄。
⒊ 笔管。
⒋ 姓。
彄字UNICODE编码U+5F44,10进制: 24388,UTF-32: 00005F44,UTF-8: E5 BD 84。
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彀
nock at end of bow; stretch
详细解释◎ 彄的拼音: kōu
〈词性:名〉
(1) 弓弩两端系弦的地方 [notch for bowstring on the bow]
弓不受彄。——汉· 蔡邕《黄钺铭》
(2) 指环之类 [ring]。如:彄环(即扳指,古代射手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