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蚩鄙的拼音_chī bǐ是什么意思

蚩鄙

【拼音】: chī bǐ 【注音】: ㄔㄅ一ˇ 【结构】: 蚩(上下结构)鄙(左右结构)

蚩鄙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粗野拙劣。蚩﹐通'媸'。2.嗤笑鄙视。蚩﹐通'嗤'。

基础解释粗野拙劣。蚩﹐通/'媸/'。嗤笑鄙视。蚩﹐通/'嗤/'。

引证解释⒈粗野拙劣。蚩,通“媸”。引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緑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唐柳宗元《答贡士沉起书》:“僕之狭陋蚩鄙,而膺东阿、昭明之任,又自惧也。”清周亮工《书影》卷三:“此揣骨相之始,今特村盲蚩鄙为之耳。”⒉嗤笑鄙视。蚩,通“嗤”。引《南史·宋庐江王褘传》:“文帝诸子,褘尤凡劣,诸兄弟并蚩鄙之。”《南史·文学传·吴迈远》:“迈远好自夸而蚩鄙他人,每作诗,得称意语,輒掷地呼曰:‘曹子建何足数哉!’”

网络解释蚩鄙蚩鄙是汉语词汇,拼音chībǐ,出自《答东阿王笺》。

综合释义粗野拙劣。蚩,通“媸”。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緑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唐柳宗元《答贡士沉起书》:“僕之狭陋蚩鄙,而膺东阿、昭明之任,又自惧也。”清周亮工《书影》卷三:“此揣骨相之始,今特村盲蚩鄙为之耳。”嗤笑鄙视。蚩,通“嗤”。《南史·宋庐江王褘传》:“文帝诸子,褘尤凡劣,诸兄弟并蚩鄙之。”《南史·文学传·吴迈远》:“迈远好自夸而蚩鄙他人,每作诗,得称意语,輒掷地呼曰:‘曹子建何足数哉!’”

网友释义蚩鄙是汉语词汇,拼音chībǐ,出自《答东阿王笺》。

蚩鄙造句

1.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

蚩的意思

  拼音  chī   注音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BHGJ  仓颉  UMLI  郑码  ZIAI  四角  22136  结构  上下电码  5736  区位  8231  统一码  86A9  笔顺  フ丨丨一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蚩的拼音:chī(ㄔ)  

⒈ 无知,痴愚:蚩拙(粗俗笨拙)。蚩蚩。

⒉ 古同“嗤”,讥笑。

⒊ 古同“媸”,丑陋。

统一码

蚩字UNICODE编码U+86A9,10进制: 34473,UTF-32: 000086A9,UTF-8: E8 9A A9。

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蚩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worm; ignorant, rustic; la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蚩的拼音: chī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之声。本义:蚩虫)

(2) 同本义 [a kind of insect]

蚩,蚩虫也。——《说文》

(3) 传说中的一种海兽 [marine beast]。如:蚩尾(即鸱尾。古代屋脊上的鱼尾形饰物);蚩吻(传说中的怪兽名)

(4) 姓。如: 蚩尤

蚩尤惟始作乱。——《书·吕刑》。马注:“少昊之末九黎君名。”按, 郑注:“ 蚩尤霸天下, 黄帝所伐者,学 蚩尤为此者,九黎之君在少昊之代也,是 黄帝擒于涿鹿者。

词性变化

蚩的拼音: chī  

〈词性:形〉

(1) 痴呆,愚蠢 [ignorant;stupid]

蚩,痴也。——《释名》

儿大黠宗室无蚩者。——《后汉书·刘盆子传》

(2) 又如:蚩骏(痴呆笨拙);蚩伫(鲁钝庸劣);蚩人(愚人);蚩蚩蠢蠢(愚笨蠢动的样子)

(3) 通“媸”。丑陋;丑恶 [ugly]

孰知辨其蚩妍。——《后汉书·张壹传》

(4) 又如:蚩妍(丑与美。同媸妍);蚩鄙(粗野拙劣)

蚩的拼音: chī  

〈词性:动〉

(1) 欺侮 [bully]

蚩眩边鄙。——张衡《西京赋》。注:“侮也。”

(2) 又如:蚩辱(侮辱;欺压);蚩弄(犹侮弄)

(3) 通“嗤”。讥笑 [sneer]

蚩,笑也。——《苍颉篇》

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三国志·吕蒙传》

终蚩弄而交泄兮,虽近习而不亲。——阮籍《猕猴赋》

常用词组

蚩拙

  拼音    注音  ㄅ一ˇ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邑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KFLB  仓颉  RWNL  郑码  JEJY  四角  67627  结构  左右电码  6766  区位  1741  统一码  9119  笔顺  丨フ一一丨丨フ丨フ一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鄙的拼音:bǐ(ㄅ一ˇ)  

⒈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⒉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鄙。

⒊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

⒋ 轻蔑,看不起:鄙视。鄙夷。鄙弃。鄙薄。

⒌ 品质低劣:卑鄙。

⒍ 谦辞,用于自称:鄙人。鄙老。鄙见。

⒎ 吝啬:鄙吝。鄙诈(贪吝诈伪)。

统一码

鄙字UNICODE编码U+9119,10进制: 37145,UTF-32: 00009119,UTF-8: E9 84 99。

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ow、mean、despicable、my、despise、scorn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mean; l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鄙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啚(   )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2) 同本义 [Bi,five hundred families]

鄙,五酂为鄙。——《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周礼·遂人》

县都之治。——《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

以八卿治都鄙。——《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

命司徒,循行县鄙。——《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

(3) 采邑;小邑 [city;small city]

辩其邦国都鄙。——《周书·职方》。注:“邑曰鄙。”

四鄙入保。——《礼记·月令》。注:“界上邑。”

(4) 又如:鄙野(郊外偏远的地方);边鄙残破

(5) 边邑;边境 [border]

群公子皆鄙。——《左传·庄公二十六年》。注:“边邑也。”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蜀之鄙有二僧。—— 清· 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鄙疆(边境);鄙县(边鄙小县);鄙邑(边城)

(7) 郊野;郊外 [outer suburbs;outskirts]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8) 又如:鄙生(乡野儒生)

词性变化

鄙的拼音:   

〈词性:形〉

(1) 小;狭 [small;narrow]

询天下之异文鄙(琐屑)事以快言论。——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鄙狭(狭窄);鄙吝(形容心胸狭窄)

(3) 见识浅薄,行为低下 [mean]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人贱物亦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鄙朴(朴实粗俗);鄙萎(丑陋而没有精神)

(5) 粗俗,庸俗;质朴 [vulgar;simple]

性好作诗,词语鄙俚。——《金史·斜卯爱实传》

今之争斗,非鄙(粗俗,低下)也,财寡也。——《韩非子·五蠹》

(6) 又如:鄙俚(乡土的、朴实的。也转为粗俗的意思);鄙朴(朴实粗陋);鄙秽(粗俗恶劣)

(7) 自称的谦词 [my]

鄙夫寡识。——张衡《东京赋》

(8) 又如:鄙老(老人自谦之词);鄙事(对自己所做琐事的谦词)

鄙的拼音:   

〈词性:动〉

(1) 视为浅陋 [belittle;despise]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四年》

孔子鄙其小器。——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如:鄙笑(轻视而嘲笑);鄙厌(鄙视厌恶);鄙慢(轻视怠慢)

(3) 闭目塞听,蔽固不通 [be 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如:鄙蔽(蔽固,不通达);鄙滞(蔽固阻滞)

常用词组

鄙薄、鄙夫、鄙见、鄙贱、鄙陋、鄙弃、鄙人、鄙视、鄙俗、鄙屑、鄙夷、鄙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