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效
【拼音】: chéng xiào 【注音】: ㄔㄥˊㄒ一ㄠˋ 【结构】: 诚(左右结构)效(左右结构) 【繁体】: 誠效诚效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见'诚效'。诚效[chéngxiào]⒈见“诚效”。
基础解释忠诚和效力。
引证解释⒈亦作“诚効”。忠诚和效力。引《魏书·恩倖传序》:“太宗时,王车之徒,虽云幸念,皆宣力夷险,诚效兼存,未如赵脩等出於近习趋走之地,坐擅威刑,势倾都鄙,得之非道,君子所以贱之。”《周书·晋荡公护传》:“不能竭其诚効,罄以心力,尽事君之节,申送往之情。”
网络解释诚效chéngxiàoㄔㄥˊㄒㄧㄠˋ
综合释义亦作“诚効”。忠诚和效力。《魏书·恩倖传序》:“太宗时,王车之徒,虽云幸念,皆宣力夷险,诚效兼存,未如赵脩等出於近习趋走之地,坐擅威刑,势倾都鄙,得之非道,君子所以贱之。”《周书·晋荡公护传》:“不能竭其诚効,罄以心力,尽事君之节,申送往之情。”诚效[chéngxiào]
网友释义chéngxiàoㄔㄥˊㄒㄧㄠˋ诚效(诚效)亦作“诚効”。忠诚和效力。《魏书·恩幸传序》:“太宗时,王车之徒,虽云幸念,皆宣力夷险,诚效兼存,未如赵脩等出於近习趋走之地,坐擅威刑,势倾都鄙,得之非道,君子所以贱之。”《周书·晋荡公护传》:“不能竭其诚効,罄以心力,尽事君之节,申送往之情。”
汉语大词典亦作“诚效”。忠诚和效力。《魏书·恩倖传序》:“太宗时,王车之徒,虽云幸念,皆宣力夷险,诚效兼存,未如赵脩等出于近习趋走之地,坐擅威刑,势倾都鄙,得之非道,君子所以贱之。”《周书·晋荡公护传》:“不能竭其诚效,罄以心力,尽事君之节,申送往之情。”
诚效造句
1.王大昌采用低工资和吃干股分红相辅而成,既收鼓励店员学徒忠诚效劳之功,又得剥削之利,一箭双雕。
2.既然伯爷严命,卑职当然竭诚效力,绝不会推诿坏事。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zj-67511/
3.既然伯爷严命,卑职当然竭诚效力,绝不会推诿坏事。(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67511/)
诚(誠)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真心:诚恳。诚朴。诚实。诚挚。忠诚。心悦诚服。
⒉ 实在,的确:诚然。诚有此事。
诚字UNICODE编码U+8BDA,10进制: 35802,UTF-32: 00008BDA,UTF-8: E8 AF 9A。
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誠
形声:从讠、成声
sincere, honest; true, real
详细解释◎ 诚的拼音:
誠 chéng
〈词性:形〉
(1)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2) 同本义[sincere;honest]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3) 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4) 真实 [real]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5) 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
◎ 诚的拼音:
誠 chéng
〈词性:副〉
(1) 确实,的确 [indeed]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3) 果真;如果 [actually]
楚诚能绝 齐, 秦愿献 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诚笃、诚服、诚惶诚恐、诚恳、诚朴、诚然、诚实、诚心、诚意、诚挚
效的拼音:xiào(ㄒ一ㄠˋ)
⒈ 摹仿:效法。仿效。上行下效。效尤(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的而照样去做)。
⒉ 功用,成果:效验。效果。成效。有效。功效。效益。效用。效应。效率。
⒊ 尽、致:效力。
效字UNICODE编码U+6548,10进制: 25928,UTF-32: 00006548,UTF-8: E6 95 88。
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傚効爻俲殽
effect、imitate、render
形声:从攵、交声
result, effect; effectiveness
详细解释◎ 效的拼音:
俲 xi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2) 同本义 [present;devote to;render (service)]
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左传》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史记》
(3) 又如:效力;效绩(呈献功绩);效玺(呈献国君的印章,表示臣服);效己(贡献一己之力);效芹(自称贡献微薄)
(4) 明白 [understand]
由此效之也。——《荀子·正论》
乡也,效门室之辨。——《荀子·儒效》
效,明也。——《方言十三》
(5) 通“校( jiào )”。考查。考核 [examine]
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庄子·列御寇》
(6) 又如:效试(考核试验);效志(查核心志);效情(验以情理)
(7) 授还,授 [confer]
宣王有志,而后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授也。”
(8) 又如:效官;效业(授官)
(9) 显示;呈现 [take on]
信者效其忠。——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 又如:效祉(呈现福祉);效祥(呈露祥瑞)
(11) 效验,验证 [desired result]
何以效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效劳,效忠 [offer one's services]
杀身自效。——《汉书·李广苏建传》
◎ 效的拼音:
俲、傚 xiào
〈词性:动〉
(1) 摹仿;师法 [imitate]
效,像也。——《说文》。字亦作俲
效者,为之法也。——《墨子·小取》
君子是则是傚。——《诗·小雅·鹿鸣》
民胥傚矣。——《诗·小雅·角弓》
尤而傚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则而傚之。——《孝经》
(2) 字又作傚
教之为言傚也。上行之,下傚之。——《元命苞》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易·系辞上》
父亲不思报国酬恩,捐躯尽节,效儿女子之计。——《封神演义》
欲效野夫。——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效学(仿效,学习);效蹙(不善模仿而弄巧成拙);效好(学好);效作(仿作);效戾(效尤);效慕(仿效);效邮(效尤);东施效颦;上行下效
◎ 效的拼音: xiào
〈词性:名〉
(1) 功效;效果;结果 [effect;result;function]
效亦大矣。——《淮南子·脩务》
彊弱存亡之效。——《荀子·议兵》
以德为効。——《汉书·刘向传》
用兵之效。——宋· 苏洵《六国论》
效则归于天择。——[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自其效观。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
此其效也(效:效验,验证)。——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药效;生效;失效;无效;投效;肥效;速效;后效;时效;见效;疗效;实效;奏效;特效;成效;有效
(3) 经验 [experience]
外夷战备日新,老将多恃旧效,昧于改图,故致无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效法、效仿、效果、效劳、效力、效力、效率、效命、效能、效颦、效死、效验、效益、效应、效用、效尤